《驕傲大聯盟》:我的名字是喬。

Pride-01

「要感到驕傲,因為生命短暫。」

1984年,英國爆發罷工潮,抗議首相柴契爾夫人強硬的經濟政策,剝奪勞工權利;由馬克等人發起的「GLSM 男、女同志支持礦工」團體,為遭受不平待遇的礦工朋友挺身而出,發起募款行動,然而不僅大部分勞工團體拒絕接受同志幫助(覺得恥辱),曾經遭受罷凌的同志族群也有聲音反對這項活動,究竟不同立場的雙方,能否放下仇恨與歧視,共創更廣闊未來?

《驕傲大聯盟》令我想起《舞動人生》,兩部影片都在打破舊有意識型態藩籬,前者讓礦工(傳統男性形象)與同志族群學會尊重彼此,後者藉跳芭蕾舞男孩比利,對抗(擊碎)「男孩就該是什麼模樣」的傳統思惟;《驕傲大聯盟》也如《舞動人生》般,很輕易虜獲我的好感,它的訊息簡潔有力、情感直率爽朗,它述說團結的重要性,你支持我,我支持你,聽起來像是利益交換,實是張開雙臂擁抱不同族群的大器;它說只要放下偏見,用「心」認識對方,也許同志族群會發現礦工區的大男人們,並不似自己想像的霸道與不講理,而礦工們也會明白這些穿著打扮或行為舉止或性向與自己不同的男孩與女孩們,不過是你我熟悉的鄰家男孩與女孩。

Pride-02

我欣賞《驕傲大聯盟》導演Matthew Warchus將故事說的條理分明又情感豐富,即便人物、議題繁多(人權、工作權、女權、愛滋議題),亦不顯紊亂,懂著用簡單過場將角色性格(遭遇/處境)給勾勒出來,一如自小常被罷凌、長大後逃離北威爾斯,來到倫敦開了家同志書店的蓋斯,原本拒絕前往威爾斯幫忙募款(不想面對過去),卻在電話中聽見熟悉的家鄉口音與問候(「你是威爾斯人吧?還有一點口音喔!」),忍不住感動落淚,蓋斯的淚水不僅是電話另一端的陌生女性的溫暖嗓音勾起他的鄉愁(與母親斷了多年聯絡),更是因為那句「還有一點口音喔」,幫助蓋斯認清一個簡單事實,他或許可以離鄉(逃亡)一輩子,但他永遠逃不開真正的自己。

Pride-03

接受自己,是《驕傲大聯盟》極其動人的論述,除蓋斯外,在村落生活一輩子的克里夫的出櫃、礦工妻子席娜在抗議活動中,找到生活的熱情,罷工結束後重回學校進修,並在多年後成為議員、「GLSM」發起人馬克曾經離開眾人一段時日,同樣藉由再次回歸,象徵他面對「真相/疾病/擁抱自我」的勇氣;而本片主述角色喬,影片開場,剛滿20歲的他首次參與同志遊行,當人們請他舉口號布條時,他說他只想安靜(害怕身分曝光)的參與活動,電影尾聲,經歷過社會運動洗禮的喬,內心早被磨練的堅實與強大,他不再害怕做自己、不想再躲藏於陰暗角落,喬選擇站在同志遊行隊伍前方,高舉著旗子宣示:我是誰。
電影開場,喬慶祝自己20歲生日,電影尾聲,喬年滿21歲,英國法律認定的「成年人」,從男孩變成男人,從徬徨變得堅定,從被友人暱稱「布羅姆利」(喬的故鄉)到喬正色糾正說:「有件事我想說一下,我的名字是喬。」;不禁想起《神隱少女》的女孩千尋追尋遺失名字的冒險之旅;名字從來只是標籤,喬和千尋在生命長路上尋覓的,其實是自我的認同。

(小提結局喔)

Pride-04

矛盾的是,《驕傲大聯盟》之於我的缺點是同志與礦工與社會觀感的和解過程被處理的稍嫌輕盈,而這其實也是我愛上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因為它讓影片充塞著正面樂觀的情懷,讓人感受到強而有力的希望力量;就像礦工代表戴唐納文在同志酒吧發表感言,他說:「謝謝所有捐款支持罷工活動的朋友們,對我們來說,那不只是錢,更是一段真切的友誼。」、就像馬克為激勵情緒低迷的礦工們,保證一定會想法讓礦工的聲音被更多社會大眾聽見,此時一名女孩忽然引吭高歌「Bread and Roses 麵包與玫瑰」,優美嗓音令吵鬧會場瞬間安靜下來,老實說,初看這場戲時,覺得有夠芭樂,可當其他女性、男性夥伴紛紛加入演唱時(先女性而後男性),我又感動的熱淚盈眶,一首歌,不只是抒發心情、激勵彼此、更是突破性別/性向差異的展現啊(同舟共濟)。
一如《驕傲大聯盟》結局的同志遊行,一台又一台載著礦工的巴士前來表達支持,巴士車體上寫著「礦工支持同志」幾個大字,因為你們(同志)曾經無私地支持我們的生存權,如今換我們(礦工)來支持你們的權利。(泣!!!!!)

Pride-05
Pride-06  

最後,《驕傲大聯盟》的配樂好聽(插曲選的很好),然後每一位演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很討喜可愛;觀看電影時,覺得飾演馬克的Ben Schnetzer有點眼熟,又想不起曾在哪部電影看過他,只覺得Ben有點嬰兒肥的臉龐讓我聯想起英國歌手Sam Smith,事後在網路上查了一下Ben的資料,嚇,他是《偷書賊》裡,那個體態精瘦的阿兵哥?!完完全全沒認出來耶!體型能忽胖忽瘦、演出能頹廢能抒情,看來可以期待這位年輕演員的未來發展囉!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