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給影展新鮮人的一封情書:第18屆台北電影節初學者指南

#台北電影節 #國際新導演競賽 #感官嘉年華 #TaipeiFilmFestival #2016

台北電影節01  
畢業季來了,不但中學生即將變成大學新鮮人、大學生即將變成社會新鮮人,在電影圈中,有那麼一群人,他們也摩拳擦掌地正準備歡恭迎那些即將成為「影展新鮮人」的觀眾。而那群人的基地,就在台北電影節。

今年是台北電影節第18屆,某種程度上北影自己也是新鮮人,但就跟十八歲的孩子們想要轉大人一樣,今年的台北電影節,跟往年的台北電影節不一樣,除了一貫其想介紹國際新導演給大家認識的初衷不變之外,但也想要對更多潛在新觀眾招手。

台北電影節02  


*新影迷觀影快速指南*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對影展有嚮往的人,該如何著手?事實上台北電影節今年開闢了一個單元叫做「感官嘉年華」,裡面有11部電影,都會是身為新觀眾的好選擇,因為這些電影都很有趣,不但不會看到睡著,甚至能夠開拓一般人對於看電影的狹隘認知(對,這邊說的就是可以改變無好萊塢不歡的習慣)。

基本上你只要買一份套票、從這一單元中隨便挑六部來看就儼然是為影展咖了,影展手冊有影片介紹,瀏覽一下覺得有興趣的即可下手(線上手冊網址: http://goo.gl/tRexNX )。而像是翻拍自簡奧斯汀小說的《蘇珊夫人尋婚計》、大滿貫影后茱莉安摩爾所演出的《NY單身日記》、男版空中救援的《妮嘉》以及真人真事改編的《瘋狂謬思》都是新影迷可以朝聖與娛樂兼得的推薦作品。

台北電影節03  


*新導演的新舞台*

在台北電影獎之外,台北電影節還有一個競賽單元是開放給全世界各國新導演的作品來比賽的,目的在於培育未來的電影大師(這些導演目前可能都只是影壇新鮮人)、同時也能增加影壇人員對於台北電影獎的認識。

事實上,「國際新導演競賽」單元的電影作品和「感官嘉年華」單元的電影可謂剛好是測試一個影展單位眼界寬廣與否的天秤兩端,「感官嘉年華」的可口度將決定新影迷會不會愛上北影(哇!原來影展的電影可能比好萊塢更有趣!)。而「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新奇度則將決定北影能不能繼續獲得老影迷的肯定(嗯,這影展選片選得夠讓我服氣~)。今年國際新導演作品如《海蒂不分類》把女女情慾自然展現、《革命前夕的歌唱》把女孩逐夢的生命波折過程拍出來,還有像是《流浪劇團之家》女導演把全家人都找來演電影中的家人,都是極為有梗的電影元素。

台北電影節03  


不論是新導演或新觀眾,或是新片型,影展居中互相介紹的功能非常重要,其所影響的,可能是五年十年的事。就像當初2010年金馬影展將印度片《三個傻瓜》引進台灣,竟從此培養了一群台灣新影迷熱愛印度電影至今一樣。

趁著第18屆台北電影節的來臨,為了希望更多志同道合一起看影展,所以寫了這封給影展新鮮人的情書,要全部介紹影展百部電影不但不容易怕是全部講了反而讓人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選片?從主題單元來選片去看其實是個好的開始。

PS最後其實有一招選片方式老實說我剛開始當影展影迷的時候也有用過,不怕被大家笑:就像不知道去哪裡旅行所以攤開地圖隨便選一個地方就去一樣,打開北影手冊、隨便翻開一頁就去看了吧!(笑)

台北電影節04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