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樂來越愛你》:敬,式微的浪漫。



「他 們說就讓它(爵士樂)死去,它已經有過風光日子。但只要有我在這件事就絕對不可能發生。」塞巴斯汀跟蜜亞談及他對爵士樂的熱愛與約定,我想塞巴斯汀就是 Damien Chazelle導演化身吧。《樂來越愛你》開場銀幕比例的轉換(窄到寬銀幕),以及片中色彩與影像與燈光設計,無一不在向過往好萊塢電影致敬,影片結尾 甚至打上「Made in Hollywood 好萊塢出品」,導演彷彿藉《樂來越愛你》向當代觀眾喊話:有我在就絕不會讓深愛的「爵士樂和好萊塢浪漫愛情電影死去」,有點驕傲,不覺得嗎?但就像片中蜜亞和塞巴斯汀所說:「無需過度在意觀眾喜好,人們總會追隨熱情的人」,Damien Chazelle導演用他的熱情成就帶有懷舊氣息(未必符合當代主流市場口味)的《樂來越愛你》,電影能否在票房上有所斬獲,我們不得而知,但,人們會追隨熱情的人,我相信《樂來越愛你》一定會被看見被接受被喜愛著,不是現在,就是未來。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有些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就猜到日後重看只會越來越愛,《樂來越愛你》即是如此,電影下檔前,我「至少」會進戲院再看一次吧。
第 二次觀賞《樂來越愛你》,更能專注劇情安排,更能享受電影帶來的視覺與聽覺雙重享受,服裝、色彩、燈光、場景都美輪美奐地叫人驚艷,配樂與插曲也是動聽而 迷人;塞巴斯汀與蜜亞的愛情故事,可從兩人互動中瞧見愛情的萌芽與茁壯,例如蜜亞對爵士樂的逐漸改觀、捨棄與男友用餐只為赴她與塞巴斯汀的約會、塞巴斯汀 清楚記得蜜亞說過的每句話語,包括蜜亞聊起小時候姑姑帶她去住家對面的圖書館看一整天的經典電影與塞巴爵士吧的Logo設計與上頭的小音符等,不禁想起 《夜行動物》裡的一段台詞:「當你愛一個人,妳不會如此漫不經心,而是小心翼翼的守護著他。」,塞巴斯汀和蜜亞都小心翼翼地守護這段愛情,但愛情不是全心付出便不會受到傷害,兩人相守未必出於愛,離別也未必是不愛了,《樂來越愛你》讓觀眾看到愛情關係裡最甜蜜的樣貌,也看見它酸楚的一面,夢想與愛情,我們終究只能擇一。

《樂 來越愛你》結尾,塞巴斯汀和蜜亞分手五年,蜜亞和丈夫意外造訪塞巴斯汀的爵士吧,忽見許久未見的情人出現餐廳,塞巴斯汀內心湧起無限感慨,他為她彈奏一曲 兩人初識時的音樂,腦海編織起:「如果我們如此這般,或許結果就會不同吧」的想像,第一次看《樂來越愛你》時,我只覺得這場「平行時空」設計跟《親愛媽 咪》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太過相似,而沒有多餘感動,可是二次觀賞卻是完全改觀,電影裡,塞巴斯汀跟蜜亞解釋「爵士樂」,他說爵士樂不能只用耳朵 聽,而是要親臨現場「觀看」,他說爵士樂曲會隨樂手心境而異動,每次演出都有些許不同云云,對我來說,塞巴斯汀想像他與蜜亞的「另一種結局」,彷彿是爵士樂碰撞上愛情故事,如果在某個音符(抉擇)上做出更動,樂曲(愛情)可能就會朝截然不同方向發展,也許如今在妳身邊的人就會是我;《樂來越愛你》這段平行時空看的我感傷不已,因為生活終究不是爵士樂,它只能演奏一次,過去就過去了,無法重來,餘下的就是兩人留給彼此的一抹微笑,希望沒有我的你/妳能過的更好。




「我姑姑曾經住在巴黎,有天她經過塞納河,光著腳,她微微笑著,看也不看就跳入河中,河水寒徹骨,回家後大病數月,她說時光若是重來,她會再縱身一躍。敬那些做夢的人,哪怕他們像個傻瓜。」

想 來《樂來越愛你》跟《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剛好是個極端,後者用高規格攝影技術縮短觀眾跟電影的距離(擬真影像),看見真實,破除想像(電影對戰爭與英雄 的美化),前者則是想盡辦法讓觀眾感受著電影的夢幻與美好與浪漫;《樂來越愛你》的英文片名《La la Land》可以有多種解釋,一是故事背景在洛杉磯(Los Angeles),洛杉磯的縮寫即是L.A., La la Land指的自然是洛杉磯發生的故事;一是 La la 聽起來像是在歌唱發音練習,英文片名點出《樂來越愛你》的歌舞片本質,另一個解釋是「La la land」是英文片語指:「不切實際且瘋狂的地方與人」,而《樂來越愛你》正是一部關於瘋狂愛著(浪漫不死)與不切實際(勇敢追夢)的作品。
敬,式微的浪漫。
敬,式微的爵士樂。
敬,式微的老派電影。
敬,所有愛電影愛音樂愛做夢的你我他。

延伸閱讀:《樂來越愛你》:敬那些做夢的人。
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69065166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