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萬物論》- 撿起筆
《愛的萬物論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2014)|英
"There should be no boundaries to human endeavor. We are all different. However bad life may seem,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you can do, and succeed at. While there's life, there is hope."
無雷影評
我們存在在每一秒鐘
來自一本書,描述自己與史蒂芬霍金的生活,也描述了人類心目中的宇宙,同時也花了一名編劇三年去說服作者的同意,更花了十年的時間將這故事帶上螢幕。
愛因斯坦曾說,過去、現在、未來這三者同時存在,當你與最愛之人離別在最心痛的時刻,同時間你初遇他時的浪漫也正在發生,只是我們無法理解那樣的神妙,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看人類最基本的能力,閉上眼、找出回憶,當時的溫度以及當時的話語,重現後滿心的溫暖回憶,便能同時存在在過去與未來裡。
於是就有這麼一本書,紀錄了愛情的來去。愛情偉大足以比擬宇宙的浩瀚無垠,好比書中那獨一無二的以身相許﹔但愛情也可以自私如關上門後的默淚,抓的越緊擁有的越空虛。
若要說看這部電影時彷彿置身在什麼樣的情景?或許我會說,那是看不見星星的草原,草原很空曠、草皮很柔軟,不時吹來的涼風會讓我的身軀微顫,想必你會認為我是躺著的,因為我正看著那不見星光的暗空。但並非如此,我是坐在空曠的草原,望著那離去已久的身影。
看不見星空不見得是都市的光害,摸摸臉頰邊的濕潤才發現原來是糊了眼框,所以我們看不見星星點點分明的美麗,只因離眼睛最接近的是能讓焦距錯亂的淚滴。即便如此,我們依舊置身在同一片星空,我會想像著你跳那始終不擅長的笨舞,你會微笑著說過去是多麼有趣。
這就是電影給我的情景,滿載的知識浪漫讓愛情變的充實,可有發現男女主角分離時的色調,當他們不在相同的場景,那冰冷的色彩成了畫面的空氣,而當他們相距一塊,那陽光總是溫暖,那燈光總是溫柔。
"Science."
"Arts."
就在這樣的自我介紹後。
其實一直都很幸福
即便故事其實很令人傷心,但色調卻依舊能保持溫暖的顏色,這才發現原來心中那股漫而不散的溫暖其來有自。這並非傷心的故事,那並非悲傷的淚水,其實拄著柺杖的人是開心的,其實搬運著輪椅的人是幸福的,其實努力聽取一言一語的人是興奮的,其實在教堂大廳中低著頭的人是積極的。
其實,科學與神學並非完全分離,科學給了世間萬物一個名字,目的在於讓我們便於理解與說明。神學卻反其道而行,包容了世界萬物的名字,目的在於給一個神秘。
什麼神秘?又何必神秘?
神秘在傷痕,它變成了記憶﹔神秘在過去,它變成了意義﹔神秘在言語,它變成了情意﹔神秘在缺陷,它變成了萬中選一。
你若要問我這部電影最美是在哪個時刻?是橋上的擁吻還是靈魂分離的流淚?我會說是當霍金博士在演講時看見了掉到地上的那支筆。就是那麼一支筆,原本維持平穩心情享受作品的我突然一口氣潰堤,導演實在太過狡猾,竟然讓他所想像的可能性偷偷躲藏在片段裡,那樣的想像也想像了霍金博士的想像。
「生命就是做自己能做的事。」他無法撿那支筆,但導演卻讓他撿了那支筆,卻又告訴他…你不能撿起那支筆。
煞那間宇宙彷彿以演員艾迪瑞德曼的模樣出現在我面前,我不禁感嘆,啊…原來那些勸世經文就是在講這樣的感覺,無能的肉體和最接近宇宙的大腦,好比我們生存在其中卻又無法接近的宇宙,那是多麼靠近卻又無法觸碰。
我能撿起那支筆。
但我卻不能。
關於電影兩三事
一、那電腦音,是霍金博士的個人版權聲音,他借給了電影,其中還包括了他自己簽名的論文,也就是電影中出現的那潦草筆跡,還有那象徵榮譽的獎牌,都是他本人出借的物品。
二、如同其他演員一樣,男主角艾迪瑞德蒙也拜訪了史蒂芬霍金博士,然而在那場長達三小時的面談中,霍金博士"說"了不到十句話而已,艾迪瑞德蒙無法靠著拜訪霍金博士去揣摩演出他的腳色,於是他用了別的方式。他努力受了十五磅並且和一名舞蹈老師學習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去控制自己的身體,並拜訪四十幾名的漸凍症患者試著透過這些人了解霍金博士在失去身體機能的過程中的心情。最後他每天再鏡子前練習好幾個小時,那動作、那表情以及說話方式。當時的艾迪瑞德蒙還過度深入差點忘了自己。
三、史蒂芬霍金博士的故事第一次改編拍攝是在2004年BBC電視台製作的電視特別劇《霍金博士》(Hawking),當時主演的人是艾迪瑞德蒙的好友班乃迪克康拜奇,而電影中扮演告知病情的醫生則在當時是飾演BC的父親。
四、看過電影後的霍金博士曾寫信告訴導演詹姆士馬許,片中有好幾次他都誤以為看見了自己。
壕G評分:8/10
"What are you writting?"
"Look what we made."
(圖片取自IMDb)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