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父親印象:大法官(The Judge)

judge   

一看見這圖片,兒子問:「他們為什麼沒有坐在一起?」媽媽答:「因為這樣坐比較帥!」XDDD圖片來源:Google

 

這個月看了移動迷宮與RDJ的大法官兩部院線片,如果我沒有把對大法官的想法好好記錄下來,可能移動迷宮就生不出來了(預告很快就又要擺爛的意思XD)。以下有雷,不喜勿入。

 

衝著RDJ,預告釋出時我就好期待,盼呀盼呀盼,終於在上映第三天看到了。配樂很棒,為電影注入時而輕鬆幽默時而沉靜溫暖的氣氛;演員們很棒,三兄弟一同回憶兒時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以及當父子心結如傷疤般被意外掀開,爭吵動手對彼此的怨恨再添一樁很寫實;劇情我也喜歡,但是我不喜歡結局,不過我想真正的男人或許就是如此,一定要有個女人(或女孩)才能讓他們學著怎麼變得坦率。

 

judge2

 

我想這就是造物主的惡作劇目的:男人力氣大,他們聚焦於事件與成就,不擅以言語表達情感;女人柔軟,她們聚焦在人與關係,經由表達情感而將關係串連起來。男人有力氣就用來鍛鍊身體、幫助老弱婦孺、保家衛國,女人柔軟又堅強的心就用來引導孩子與男人、如燈塔般寧靜地在岸邊等待他們成熟歸來、在這之前她們就像打仗的後勤補給提供源源不絕的支持。

 

但Palmer家的情況是,辛苦帶大三個兒子的母親,在男人們還沒學會怎麼相處的時候,就先離開了。

 

有人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原諒,畢竟原諒是我們個人可以努力的部分;但我自私地期待他們最後能夠和解,一起放下怨恨然後修補這段關係。只是我知道這是一廂情願了,現實世界不是這樣運轉的。男人成長的過程就是橫衝直撞,受過傷不是選擇傷人就是再次讓自己受傷,然後不斷地把牆築高再築高,只有很特別的人才能讓他們敞開心房。

 

現代社會人情淡薄,強調個人造業個人擔,成就操之在己,爛攤子也要學著自己收拾。個人主義或許可以培養個人的責任感,但是會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只是想及早跟自己切割?就像今年五月發生的鄭捷事件,有人認為他對生活再怎麼不滿也不能這樣,後來他父母發聲明稿表示切割,可是他的學校東海表示包容接納。

 

一個人內心究竟可以容納多少怨恨,一次全部釋放造成無法計量的社會成本?

 

理想的親子關係是,當孩子有所成就,父母會覺得與有榮焉,孩子也會回頭感謝父母栽培;當孩子遭受挫折,父母會支持與鼓勵,孩子也感受得到,休息夠了再出發。但現實的情況是,不少父母(包括我自己有時候都會)把孩子的順服與階段性成就視為理所當然,父母會覺得養孩子就應該這麼有成就感,孩子也應該感謝並孝順父母;倘若孩子闖禍,有些父母沒有心思去探討前因後果,只想著「這傢伙又找麻煩了」,沒想過這可能是孩子想引人注意甚或是警訊,父母不自覺成為尖銳的社會放大鏡,凌厲地檢視孩子的言行。

 

因為我在家中的排行跟RDJ在電影裡的排行都是第二,所以我可以同理他成長過程所遭遇的挫折。老大跟老么不知怎的都有得人疼的理由,那理由是與生俱來的:老大就是被父母信任與託付的孩子,他們一定要對弟妹有責任感;而老么就是家裡最小的,最備受關愛的,大人對老么犯的錯容忍度最高,一直長不大也沒關係。那排行中間的小孩呢?由於大人沒什麼特別要求,因此感覺特別自由。我跟我妹排行中間,也許我們潛意識都希望被關注而做了不同選擇,她有幾年怎麼過的我不便多說,但我就是成年後離開家裡假裝自己不屬於那裡這樣。

 

當我一直向外發展,觀察到不同朋友他們家人的相處模式,才發現我們家不吵不鬧不是沒有問題,問題可大了。問題被長期擱置不代表會隨時間自然消失,相反地還會生根成怨恨。

 

judge3

 

RDJ在電影裡就是這樣,他上大學之後就靠自己,會跟母親電話聯絡,但就是死不回家。完全處於一個擺爛的狀態,直到母親過世他才不得不回家。母親過世是使這對父子面對彼此的第一個契機。但很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將這對父子的角色設定為法官與律師,這兩個職業根本就強化了父子的對立關係啊!請試著發揮我們有限的想像力:哪個小孩會對一回到家就要接受審判的親子關係產生期待?

 

這世界上最難解的就是心結,一切全憑當事人有無意願。不得不說他們父子吵架我是看得又笑又哭,一方面覺得男人真的是不管老小都一樣幼稚,一方面又覺得他們這樣彼此傷害看了心很痛。他們讓我更加確定一件事:跟老人小孩還有瘋子認真你就輸了。他們就是反覆無常,而且需要幫助,你不能跟他們計較,除非你也打算把自己當孩子。

 

judge1

 

RDJ回到久違的故鄉心情是很緊張的,面對嚴父讓他覺得自己又要被審判了。兩個武裝的男人是不可能建立甚至深化連結的,除非有一人先示弱。父親開車有撞死人的嫌疑是讓他們和解的第二個契機,父親這樣一個強悍的形象,竟然有需要兒子幫助的一天,這件事讓RDJ有使命感了。但很可惜父親就是很頑固,於是上演分別下車走反方向的戲碼。

 

因為要幫忙父親打官司,所以要在家鄉待久一點了。RDJ把女兒接過來住幾天,事前還幫她心理建設一番,沒想到父親見到孫女即刻啟動他許久不見的慈父模式,差別待遇讓他在車子駕駛座裡定格許久的模樣超爆笑!早點帶女兒來陪父親不就得了,這小女孩是促使他們父子倆和解的第三個契機呢。

 

RDJ攙扶失禁的父親到浴缸裡清洗那一段我哭超慘,但那是父子和解的第四個契機。兒子必須接受堅定如山的父親也會有突然倒下也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而且兒子才開始意識到這種角色的變換,還來不及適應就又要面對父親即將離開人世的可能。

 

然後是暴風雨裡的大吵,老么的紀錄片一次重現父子倆的心結。在這次爭吵中RDJ有所成長,他表白他需要的不是嚴厲的處罰,而是父親的關愛,而且他還鄭重聲明他大學可是法律系第一名畢業,並不像十七歲以前那樣不懂事,只是很可惜的是他父親依然故我地回答「不用謝我!」(整個覺得和解遙遙無期)

 

最後一次開庭,父親的告白令人動容。我想在現實中是很罕見的,不過是法官又是父親的Robert Duvall終究吐實了。身為父親的法官對陌生的年輕人輕判,是因為他在那年輕人身上看到了RDJ的影子,他相信應該給年輕人改過的機會,結果沒想到那年輕人後來殺死人;於是後來身為法官的父親看見兒子犯下一時無法彌補的錯,他彷彿在RDJ身上看見那年輕人的影子,於是一次重罰讓他進少年觀護所。

 

Robert Duvall一角道盡了為人父母的難處:孩子認為父母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我應該值得更好的對待啊!而父母只是做出當下認為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到這裡RDJ要是再跟他爸計較,整部戲大概就完蛋了。過去的苦難,即便你認為就是因何而來,但你再怎麼看不開,死神來臨時你終究得看開。老父親最後終於鬆口肯定RDJ,儼然是一個道別的儀式。

 

judge4

 

新一代的父親必須學習讓自己進化。小時候住家裡我爸也是一個黑臉的角色,但可能因為我是女生,他才不管我有沒有成就,可是由於老爸扮黑臉太稱職了,我大學以前很畏懼他,除非接受訓誡否則根本不會主動接近他。在親子關係中,這對彼此無疑是一大損失啊。就像我之前寫過的另一部電影天倫之旅,Robert De Niro也是一個單向灌輸的傳統父親,都是等到溝通橋樑斷了(孩子的媽)才肯展開真實的溝通,才能發現孩子真實的樣貌。

 

最後的最後,有幾首配樂我好喜歡,有時間我要來翻譯歌詞了,不過先等我找到正確的歌詞再說。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