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大道」(Selma) - 權利是爭取來的
「逐夢大道」算是很標準的偉人電影,但它雖然中規中矩,卻把每一點都做得很好。它挑選了黑人民權運動的關鍵人物──馬汀路德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人生中的幾個月,用一場重要的運動,呈現他的性格、思想、一生的理念、自我懷疑,以及他與親友的關係,並重現他面臨的時代背景及政治氛圍,與相關人士的種種掙扎。
60年代的南方,例如阿拉巴馬州,黑白種族問題相當嚴重。片頭一開始有個1963年的事件,是白人至上主義者在Birmingham一間教堂設置炸藥,炸死四位黑人小女孩。導演Ava DuVernay將此事件與1964年金恩博士(David Oyelowo)獲諾貝爾和平獎相對照,接著轉到1965年,詹森(Lyndon B. Johnson)總統(Tom Wilkinson)與金恩博士在白宮會面,金恩博士請求總統立法保障黑人的投票權,不受白人官僚惡意刁難。然而詹森的推託之辭,讓金恩博士決定到阿拉巴馬州的Selma鎮,展開非暴力抗爭。他們決定從Selma遊行到阿拉巴馬州首府Montgomery,但州長Wallace(提姆羅斯)百般阻撓,集結軍隊在Edmund Pettus Bridge前面,準備鎮壓遊行民眾...
這個時期的金恩博士,已經歷經很多事情,包括坐牢、「我有一個夢」的知名演講、獲諾貝爾獎等等,他早已舉世聞名,處於對種種奮鬥與傷亡稍顯疲憊、比較有自我懷疑的階段。他背負各種角色,是大多數黑人的精神領袖,也要面對黑人民權運動中各種路線之爭的分歧與指責。他同時也是民意與總統間的橋樑,是FBI時時刻刻監視跟蹤的對象。也是不忠的丈夫,孩子的父親。這些龐大紛雜的主題,在「逐夢大道」用很高明的手法融合呈現。
在黑人民權運動主題上,「逐夢大道」展現了金恩博士的運籌帷幄:他的每一步都是計算過的,他時時衡量現實條件,觀察政客、輿論、媒體、民眾等等的風向與自身資源,考慮不同對手特性之下要如何應戰。對內亦然,在Selma,金恩主導的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與當地年輕黑人組的SNCC產生路線之爭時,他也用技巧與說服力盡可能使大家團結一心。他不只是個功力高強的演講者,更是一位思考敏捷的策略家。
金恩博士不是民權領袖時的那一面,在片中也有動人的描繪。用FBI的記錄文字(log)貫穿全片是我很喜歡的手法,隨時提醒觀眾,金恩的私生活是如何被他的政治理想給完全侵入,影響家庭。為了完成夢想,他付出極高的個人代價。而他的家人也時時受罪,尤其是他的老婆──老公永遠離死亡那麼近,甚至孩子的生命也受到恐嚇威脅,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時候感覺自己可以享受、擁抱人生。而且,金恩博士在做的事情,巨大到他的家人幾乎沒位置可站了,本片這對夫妻的相處,時時有某種距離感,他們沒有時間留給兒女情長,沒有時間修補裂痕,只能將就忍讓,為更大的夢想犧牲。
除了金恩博士,本片的主題也包含當時的大環境。它在有限時間之下,盡可能勾勒出許多民權運動中的小人物們面對的不公不義,以及他們的熱情。片中每個小角色的死亡,都帶來很深沈、個人的悲傷,每一條殞落的生命都是如此令人難受,並不因為他們較無名氣,就讓人感到無足輕重。最後由Selma到Montgomery的那場成功遊行,導演放了很多鏡頭在參與的群眾上面──這些社會進步,靠得不只是那些社會運動名人,而是靠每一個參與者,用身體表現出意志、勇氣與毅力,一步一步換來的。
片中最震撼人心的畫面,當屬那個血腥星期天。Selma這場遊行,花了三次才成功,第一次是在一個星期天,一大群希望能和平抗議的人們,即將從Edmund Pettus Bridge走進Selma,即使橋的那一頭,州警早就準備好各種武器等著了。
一場安靜無聲的遊行,配上鋼琴與弦樂,讓人感到無比震撼:這是受過許多苦的一群人,他們從祖先被拖來這個國家當奴隸以來,一代一代被歧視、被虐待、被私刑殺害,也一代一代努力生存下來,試著為自己的苦命找到精神解脫,也試著在這個所謂「家園」裡尋找與他人平等的立足點,這群準備以非暴力手段抗爭的人們,在這國家是二等公民,被酸言酸語過,被罵過,甚至被打過,但在這場遊行裡,他們展露出堅毅、不被命運打倒的態度,即使沒人確定走上這場遊行會否被抓去關或被打死,這些畫面非常有震撼力。不過我倒不喜歡本片暴力畫面常用的慢鏡頭,畢竟那些暴力行為已經夠駭人,不用靠慢下來強調,大家也能懂那多可怕,故意慢下來給大家看反而嫌做作刻意了。
相較於「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似乎將2008年歐巴馬當選總統作為某種「勝利」象徵或是不平等待遇的終結,「逐夢大道」比較沒有這樣的味道,不管是 Selma的遊行或金恩博士的成功,都不是黑人平權路的終點,事實上,為維持平等社會所需做的努力,永遠沒有終止的一天,一個不小心,過去爭取到的權益也可能又還回去了。
看「逐夢大道」再對照美國現狀、關於種族的悲劇新聞,很難不去想起,雖然黑人民權已經大幅進步,卻有很多問題一點都沒變,很多人的觀念依舊跟五十年前一樣。六零年代用鮮血換來的權益與新觀念,依舊需要未來人民努力保護。美國以民主自由精神立國,但許多不平等還是存在許久,本片提醒了我們,許多權利永遠都需要我們自己爭取,如果不注意的話,官僚態度與作法隨時可以很輕易傷害辛苦換得的民主。民主自由平等並不是某種恆常的狀態,我們必須隨時警惕。
本片的攝影與場景頗為用心,例如金恩在家中某些時刻打光的方式,圍繞著陰暗深沉的氣氛,讓人彷彿也能看見他老婆說的"fog of death";或是片中經常出現的十字架以及與金恩博士的相對位置,像是象徵了金恩最終的犧牲;當金恩博士與總統在白宮談話時,背景的華盛頓總統肖像似乎也在聆聽與支持等等。
主角Oyelowo之前曾在「白宮第一管家」裡面演主角的從事民權運動的兒子。在「逐夢大道」裡他更有發揮空間,演出極為精彩,演講時熱血沸騰,私下為每一個傷亡痛苦難過,不斷思考作法是否正確,有無辜負過往犧牲的人們,有無因思考不周讓支持者白白送死。面對自己對家人的有心無力、隨時讓全家受生死威脅,以及對妻子的不忠,種種罪惡感都壓在他肩上,不時從表情中透露出來。但每當他走出自我懷疑,展露出信心與信念,你會看見他如何對身上沈重的十字架、以及很可能馬上降臨的死亡,都做好了準備。他在做對的事,在保護他愛的人們,他早已無所懼。
飾演金恩博士妻子Coretta的Carmen Ejogo,也有很精彩的演出,一幕與丈夫說心裡話的戲,將恐懼、悲傷與壓力一股腦兒同時呈現。其他演員陣容還包括歐普拉、Tom Wilkinson、提姆羅斯、Giovanni Ribisi、小古巴古汀、馬丁辛等等。
在美國黑白種族議題再度成為焦點的此刻,描述五十年前情況的「逐夢大道」竟然一點都不過時,這實在是有些悲哀,誠心希望再過五十年,本片描述的情形可以變得很過時、成為讓未來人民感到不可思議的往事。
註:有些評論家批評本片對於詹森總統的描述有失公道,因為歷史上的詹森總統比電影裡的他更支持金恩博士與黑人民權。不過我倒覺得片中的些微調整仍可接受,因為詹森並未被描述成一個反派,而是個立場與金恩博士相同、願意幫助他的人,只不過詹森與金恩博士一樣都是政治家,做決定時都需要通盤考量,而他倆對事情的優先順序不一樣罷了。但電影裡的詹森還是比較站在金恩博士這邊的。
***
經典對白:
***
President Lyndon B. Johnson: There is no Negro problem. There is no Southern problem. There is only an American problem.
***
Martin Luther King Jr.: How many fingers were on that trigger? Every white preacher who stands silent. Every Negro who stands back.
***
Martin Luther King Jr.: Our lives are not fully lived if we're not willing to die for those we love, for what we belie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