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迷宮:焦土試煉」(Maze Runner: The Scorch Trials) - 出了迷宮繼續跑
「移動迷宮:焦土試煉」接續上集「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湯瑪士(Dylan O'Brien)與朋友們逃出了致命迷宮,才發現原來自己是被神秘機構WCKD抓去迷宮做實驗的。他們被一隊不明人士援救,前往看似安全之處,但情勢丕變,一群人再度踏上逃亡旅程,在難以存活的焦土區奮戰...
我建議先看過第一集電影之後,再看「移動迷宮:焦土試煉」,要不然可能不曉得這群人在跑什麼。如果看過小說,就會發現電影版本幾乎是全面改寫,簡直是在看新作品一樣,所以觀賞時請做好心理準備。本片比第一集場面更大,動作更精彩,怪物也更嚇人,在此要警告有些畫面不太適合過於年輕的孩子看,恐怕回家會做惡夢。
跟小說比起來,主角湯瑪士在電影中更有英雄性格,失去記憶之前有過更主動、勇敢的作為,這樣的改編有個好處──增強主角的背景故事與性格特色,如此一來,以電影形式呈現的時候,觀眾眼前的主角才不會像一張白紙。畢竟電影不像小說可以不斷敘述主角內心想法,想要讓觀眾產生心理認同,常常要靠不一樣的手法。尤其,電影版本的湯瑪士在失去記憶前,有一項關鍵作為,為這角色下了一個重要定義,他與其他角色的信任關係也以此為基礎。
但是,整部戲的大幅改寫(甚至應該說重新創作),卻也造成全片成為非常傳統的闖關/逃亡片型,小說中許多稀奇古怪的設定,神來一筆的花樣,以及令人不斷費疑猜的轉折與變化,全都遭揚棄。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到了電影幾乎像是都寫在演員頭上一樣。主角除了電影前段以外,幾乎不用思考太多戰略,因為大部分時間他們只能一直逃,逃,再繼續逃,簡直像在打電動破關一樣。而且,與原著差太多的結果,也讓我對以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上一集的迷宮到底用來做什麼?原著弄出巨型迷宮是為了研究實驗對象遭逢不同情形的大腦活動,如果像電影裡面安排,只是需要免疫者的血或其他體液就可以讓他們研究解藥,那為何不直接把免疫者抓去抽?如果只是要篩出免疫者,何需迷宮?也許到了電影系列第三部會有能自圓其說的理由,希望到時不要掰得太離譜。
本片有許多令人感到似曾相識的段落。例如類似僵屍的反派"Cranks",大約是「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裡的與「我是傳奇」(I Am Legend)裡的怪物綜合體,在廢棄購物中心與"Cranks"打鬥讓人想起「活人生吃」(Dawn of the Dead)。一開始主角們被救之後,對所謂「相繼將幽地戰士接到某個安全地點」的說法產生懷疑,讓人想到「絕地再生」(The Island)。某段與一大片快碎的玻璃有關的戲碼,令人想到「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此外,每到緊急時刻,角色常常有些稍嫌無腦的作為,尤其對話完全沒有意義,充斥一大堆「該走了」、「快快快」、「去去去」之類的廢話,更讓我猜想編劇是否因為時間壓力太大,沒心思去處理這樣的細節了。
不過,「移動迷宮:焦土試煉」還是有值得看的優點,例如部分動作場面頗為精彩,尤其一段發生在傾倒高樓的逃難戲就很棒。有些安靜時刻也頗為感人,像某位確定已感染的同伴被留下之後,幾位主角走在沙丘上,聽到遠處一聲槍響,大家同時停下腳步不發一語,那段畫面既美麗又哀傷,是很聰明的安排。此外,「移動迷宮:焦土試煉」作為三部曲的第二部,當然仍有懸而未決的疑點與問題,但跟第一集比起來好多了,對過去的交代比較豐富,湯瑪士與泰瑞莎的背景更為清楚,不像第一集完全沒有來龍去脈。
所有角色裡面,除了主角湯瑪士,以及新加入的一對養父女(Giancarlo Esposito與Rosa Salazar分飾),其他角色戲份都太少,沒機會發揮。撐起整部戲的Dylan O'Brien頗有大將之風,雖然演技方面沒什麼機會表現,但在體力與魅力方面都達到了動作新星應有的水準,他再一路跑下去搞不好可以去接伊森杭特的班哩。想看Dylan O'Brien其他演出的朋友,除了找他主演的影集"Teen Wolf"以外,也可以看看「實習大叔」(The Internship)唷,他就是與主角同一隊的黑框眼鏡男。
題外話:相較於「飢餓遊戲」這種青少年末日片,對現實社會狀況有不少隱喻與評論,「移動迷宮:焦土試煉」幾乎只把焦點放在「逃命逃命逃命」。不過我倒是有注意到一點,但不敢保證這隱喻是編劇的原意就是了:反叛軍Right Arm的首腦之一說,WCKD為了找解藥,幾乎準備要犧牲一整個(年輕)世代。搭配上前段揭露的畫面:WCKD想做的,是從這些對閃焰症免疫的年輕人身上,不斷抽取某些東西來當藥,形同將他們殺害,這種作為感覺還真像在各種年金都快倒閉之時、卻還堅持拿超高所得替代率的退休金/退休俸,毫不手軟、不願減少的老人們哪。想想希臘,想想台灣,想想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世代剝削,實在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