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馬影展[那日下午] 4.3星 他和他的故事,蔡明亮的痴情書

[那日下午]  4.3星他和他的故事,蔡明亮的痴情書

本來想寫的是[蔡明亮的懺情書],落筆時發現用[痴情]更好,[紅樓夢]說[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大抵能總括了這電影展現給影迷看的感受。電影映後座談,蔡明亮說這部電影不是拍給讀者看的,這話說得不錯,他還是拍給李康生看的,這大概是他目前為止拍得最簡單易懂的作品,但要讀懂全部體會箇中滋味,大概得花上人數十年人生。如果你深深深愛過一個人,大概會懂,那些痴纏戀後歸伏於愛的偉大與渺小。

全部只有一個場景(他在山間如廢墟的房子一角,兩面窗夾一角,窗外漫山藤蔓綠葉滋長),兩個演員—他和李康生,一鏡到底的拍著那一個下午,兩個男人的閒聊,時光的線條從光影中拉長延伸,話語構築了電影全部的視界,兩個男人的對談拉成了時光的數線,在一來一往的談話裡,叨叨絮絮交代了他們的半生。真是好屌的電影,蔡明亮說這是應 印刻文學 在電影[郊遊]後的兩人對談錄,書出版了,變成電影好像也可以,於是就這麼把電影拍成了。

    137分鐘,交代了他們兩人二十多年的情感,說真的看他們電影的人實在對於兩人的關係撲朔迷離,這次蔡明亮自己現身說法,電影是他的自我表達,即使到此,我也依然在他的自我表達裡自以為是地讀見了聽見了他想說的那些故事,他說自己的電影沒有李康生拍不下去,我幾乎感覺到了那種對於[愛的虔誠],只有他才是我的謬思,所有對於美好事物的謳歌,只為了獻給他。一開場的三十分鐘幾乎都是蔡明亮自己說,李康生聽著,在摯愛面前,在鏡頭前演自己,說自己,思考自己的生命。聽著他的提問,看著電影那如恆常風景的畫面,我起了滿身的雞皮疙瘩,甚至在電影後半,靜靜地掉著眼淚,那些問句與對答,如此簡單卻直白得戳入人心。

他問:[我們的電影像什麼呢?]
         [我死了以後,你會覺得怎樣? ]
         [其實我有時候會想問你說「你會不會恨我?」]

         [若有來生,還願意遇到我嗎?]
         [今天這個對話有那麼悲傷嗎?] [我不要你比我早走……我會受不了。]
         [包括到現在我都會想,如果我們沒有相遇,那會是怎樣?我的電影也
          好,或者你的人生也好,到底會是怎樣的?]
         [是我忍受你還是你忍受我?]

電影中,蔡明亮說李康生就是他的歸屬感,不只一次地提著,那是比家更像家的存在,那是人生的指南針。這個下午,這些問題,貌似簡單實則好難,以生死叩問,一一追問著相遇之前,此生之後,今生懸念。我常想,如果我的另一半問我這些問題,我該會多麼倉皇失措的掩面而哭,因為不捨又多麼傷懷。可是我卻又以為每對親密伴侶都該有這樣的一個下午,聊聊說說,談談那些平常不會說的關於流逝與存在的點滴,讓這時光蒸發遺憾,保存美好。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而在感情的世界裡,卻因有死與分離,更顯得存在的可貴。

蔡明亮自己說:[我的電影是用來讚美時間,從死亡學來有限時間的美。]用一生的愛,成就時間之美,不需他人的定義[他和李康生]之間,因為那是他和他的故事。他自己用一生追尋。

我很喜歡電影裡面蔡明亮回憶起過去點滴時刻的好幾段,他問著李康生[你還記得嗎?],我是笑著卻又哭著看完。那些美好與痛苦,都記得了,甚至在兩人快要走部下去時,蔡明亮回憶 [我記得有一個晚上,你打電話來,還是我打給你?你在家裡我在公司,你說你不想再跟我了,什麼都沒了,因為媽媽的房子也被押下去了。我那時候很傷心,我什麼都沒有了,你這樣說的時候,我對你吼,我說我們不是什麼都沒有……我們拍了很多很棒的電影,你記得吧!]

這不會是蔡明亮在電影史上最好的電影,卻會是一個人愛著一個人最真誠的痴情書。珍藏一些,遺忘一些,電影裡的蔡明亮像極了愛蒐集的孩子,去蕪存菁人生最美的部分,[只願君心似我心],願將人生絕美一一奉上,甘心無悔。因為那是他的家,他的歸屬感,他的永恆。

蔡明亮說得好:[我們的電影是廢墟。] 李康生:[廢墟也可以很美。]

蔡明亮接著說:[ 廢後是再生,生而走到死亡。我們都只是擁有這一刻,而非長久持有。]

人生好短,剎那時光,擁有片刻,便懂知足,其餘的,都是身外物。我非常喜歡電影最後幾個鏡頭,曲終人散,鏡頭前,隔著一段距離,銀幕上,讀者只能略略看見兩個人的動作與簡略的表情,畫面上是兩扇窗,黃昏的陽光斜射進來,悠悠晃晃,變成了人生的定格,心上的定格,愛的定格。

PS.這部

電影和對談錄,陳珊妮看了後,邀請了蔡明亮來跨界合作,同名mv也很厲害。



網路文章介紹在此:
 http://solomo.xinmedia.com/music/24207-sadsadsadsad
mv在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5Rdnh1fpww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