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我懂他/她孤立無援的心情。
一 樁兇殺案,一名在逃嫌犯,三個與兇手有著相近特徵的謎樣男子,以及一個關於懷疑與信任與無力改變現狀的懊悔以及難被排解的情緒的故事;李相日導演新作 《怒》,改編自吉田修一小說,電影劇本改的出色,小說中追查兇案的刑警篇幅被大量刪減,讓故事更集中在主要角色身上,本片的音畫與剪接尤其出色,前一組故 事線的聲音與下一組故事線有時會重疊在一起,既是象徵優馬與直人、愛子與父親與田代、小泉與辰哉與田中,這三組人物儘管彼此沒有交集,然而轟動全國的兇殺 案陰影,卻是同時籠罩在他們生活上空,亦是刻意破壞掉小說的章節限制,讓不同支線的角色關係「異、同」變得更清晰可見。
老實說,因為先讀了小說,所以觀賞《怒》時,少了點「解謎」的樂趣。然而在知道「兇手是誰」的情況下觀賞電影,仍有幾度被感動地紅了眼眶(貼心提醒:請事先準備好衛生紙);《怒》一開場就先讓觀眾看到兇案現場,以及用鮮血寫下大大的「怒」字,那血紅的「怒」字彷彿是兇手的心境反應:亟欲被看到(想要讓人們明白「自己」在想什麼)或是腦海裡的魔(怒氣)再也壓抑不住,瘋狂地從內心裡猛竄出來,從思想上的怒變成實際行動的怒!
《怒》讓觀眾看到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暴力:優馬母親的病痛、愛子的自卑與自殘、愛子父親認定女兒大概與幸福無緣的「歧視」(父親沒有認知到他對女兒抱有的偏見)、 辰哉父親對國家政策的不滿、小泉母親搬到離島生活好逃離他人的閒言閒語、小泉在那霸遭遇的暴力事件以及目睹暴力卻無力反擊的辰哉的自責等等;生活中一件件 令人束手無策的困境(生理與心理),慢慢堆疊人心底,一件兩件三件,人們要不學會與生命裡無法逆轉的困境達成妥協,要不被轉化成負面情緒的不滿所吞噬,訴 諸暴力。
「我懂她孤立無援的心情,就算哭也沒用。」
《怒》 看的我心有戚戚焉,電影有三組人馬,有人選擇質疑卻發現錯怪對方,有人選擇信任卻發現原來所信非人,對於未知,我們無法簡單應對;我在這些角色的不信任與 焦慮與懷疑與暴怒與懊悔的情緒反應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我忘不了有次與人發生衝突,腦海明明響起「要冷靜」的聲音,可是嘴巴卻源源不絕吐出具傷害性的話 語,而且我非常清楚這些話語可以帶來怎樣的效果,我想要傷害人,他人或自己。那次震怒經驗讓 我明白,壓抑在理性底下的非理性(生活經年累月累積的無奈加種),一旦爆發,往往阻擋不住;因此,當我看到愛子淒慘痛哭時,我可以理解她內心瞬間翻騰出的 巨大懊悔;同樣的,田中狂砸廚房器具或是愛子父親對田代的不信任或是辰哉讓憤怒吞噬他的理智時,我也能夠理解(不代表我能接受),怒氣無所不在,它是人的 情緒的一部分,人會有負面情緒,因著不理解,因著無能為力,因著對人對生活對社會欠缺信任;人會有負面情緒,因著恨,也因著愛。
比 較吉田修一與李相日導演的《怒》,我喜歡小說版「沒有非要給出一個明確答案」的開放態度,對人的複雜性(動機)保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我也欣賞電影版把故事 說的清楚明白,讓觀眾情緒有著出口;而且電影版沒有浪費「影像」的長處/魅力,除前面說的音畫分離效果外,小泉第一次與田中見面,田中站在上方的陰影直接 壓在小泉身上,已經暗示「男性/陰影」會對小泉造成重大影響;此外,《怒》的配樂非常好聽,上字幕時才知道本片配樂出自坂本龍一之手,果然大師一出手,便 知有沒有;《怒》的演員群戲出色,特別欣賞森山未來和宮崎葵的演出,前者令人捉摸不定,後者叫人疼入心底。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喔)
最後,讀小說時沒有太多感覺,但看完電影版後,發現我沒有很喜歡優馬和直人這條支線,原因一,他們的愛情故事好八點檔喔(文字化成影像,感受更強烈),原因二,優馬在得知直人病逝消息,傷心地責備自己不夠信任直人,可是......不同於愛子與田代關係,即便田代告訴愛子他的「秘密」,愛子仍因為對自己與田代的不信任,而做出讓她悔恨的舉動,所以我對愛子痛哭那場戲非常有感,反觀優馬和直人,由於直人一直沒有告訴優馬他的出身與他的病痛,因此優馬對直人的歉意與淚水,不但沒能打動我,還覺得優馬一輩子要背負「我沒有真心相信他」的歉意重擔(加上優馬母親才剛過世),實在太痛了啊!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