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裡的幸福-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李安曾說:「恐懼能逼他們拿出最好的東西,恐懼能帶出本心。」(取自李安於2006年5月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演講),也因此李安的電影始終纏繞著一種不安定感,特別是來自於焦躁且孤獨的互生關係,是少年Pi與彼得帕克,是恩尼斯與傑克,也會是易先生與王佳芝,而這一回,則是比利林恩與他的戰場。
比利林恩(喬歐文 飾演)很平凡,在從軍之前僅是一名粗暴的少年,因為不滿於姊姊被未婚夫惡意拋棄,不顧一切動粗,反而讓比利林恩陰錯陽差進入了軍隊,度過了百無聊賴的數個月,卻又很莫名的成為了一名國民英雄。
億萬富翁諾姆(史提夫馬丁 飾演)甚至對著比利說:「比利,這已經不是你的故事了,是全美國人的故事。」
殺了一個人,卻曾脅迫過伊拉克平民老百姓,並且還救不回自己的恩師「蘑菇」(馮迪索 飾演),比利林恩為何是英雄?憑什麼是英雄?
當然我們都知道,李安對於英雄的成功奮鬥史沒有興趣,在他眼中的綠巨人浩克是糾纏於父子情結的孤獨科學家,在他眼中的李慕白則是有苦難言的孤獨大俠,比利林恩還比這些超脫於世的英雄們,足足年輕了好幾歲,比利林恩完全沒有概念,為何是我?我覺得這一切都很荒謬。
比利林恩渴望的哪裡是掌聲,他渴望的是一片誠懇的真心。
但故事若只是一名少年的自我救贖,那就不好看了,李安不會這樣拍,李安要拍的,是比利的恐懼以及比利的成長。「蘑菇」對比利講述的是宿命,一個人就是因為擁有太多慾望,才會活得如此痛苦,比利完全沒有頭緒,那麼想活著的慾望呢?這樣也不行嗎?
但是「蘑菇」對他說:「當一個子彈要狙擊你的時候,其實已經發射了。If a bullet’s going to get you, it’s already been fired.」
這是預言一場死亡的證明?
並不是,「蘑菇」外型粗獷,心思卻無比細膩,他信奉印度教義,對於生死的哲理有所透徹,他所說的那顆子彈,不只是帶來死亡,更是帶來生命。生與死,贏與輸,無論在戰場或是球場,其實都是一樣的。
球賽是一場表演,戰爭又何嘗不是,伊拉克戰爭實則是搶奪石油的經濟命脈戰役,卻用公理正義的形象去作為包裝,在這樣的包裝下,比利林恩莫名因為一場救援突襲成為英雄,從那一刻起他對戰場感到恐懼,難道就像迪姆班長(蓋瑞德荷倫 飾演)所說的一樣,真的是天生當軍人的料?
比利對於殺戮感到恐懼,而他在此之前甚至還是個處男,當他在記者會上必須與其他同袍強調自己的豐功偉業時,他所看見的,卻只有嘲諷,美國只製造了更多的反叛份子,更毀壞了他國,而我們只是一群整天想著打炮享樂的青春男性而已。
我們不是英雄,在任何一天,都不是。
比利對自己感到恐懼,就在美式足球中場秀的最後一天,他來到了保守的德州,被富翁再次強調偉大的「阿拉莫戰役」,遇到美麗的啦啦隊隊員,在電話裡與姊姊不斷交談,然後再過幾個小時,他就要正式回到戰場,那或許是他的歸屬。
但當比利正式登上中場秀舞台時,他赫然驚覺這一切的荒謬,自己曾與一整個小隊脅迫伊拉克平民老百姓,但如今竟然與流行樂天后碧昂絲站在一起,隊友還被癡肥的足球迷嘲諷。比利心裡一定想著,欸,我們前幾天還在嚴謹的對抗敵人,為何現在又全部打回原形,我們又要被迫飾演亢奮且充滿活力的大男孩?
角色的相互切換太難,比利並非能手,他害羞且恐懼,雖然他總是能夠對其他人大開玩笑,但到頭來,他卻被那一天的回憶所困住,死亡突然發生,而他突然就因為被攝影機拍到,而被眾人推崇。
到頭來卻是連翻拍自己電影,自己還得向資本方要求在乎資金多寡,甚至被電影製片嗆聲「你們一開始回到美國時還很紅,但這裡是好萊塢,兩周就等於兩年。」這是多悲哀的一件事,難道所謂的英雄,到頭來也只是被金錢所打造的。
不過可喜的是比利林恩終究走出了這個窠臼,他與億萬富翁對嗆,認真向啦啦隊隊員求愛,最後又向自己親愛的姊姊表露己志,這一切他都清楚了,我們恐懼於戰場,恐懼於自身所滋養的命運,但到頭來,我們必須將自己交給時間,這一切一定會有答案的。
蘑菇最後對他說,那顆子彈,已經發射了。
比利林恩也知道,他的人生正在往前,此刻並不是要回到戰場,人生到處都是戰場,就連停車場都會與一群工人鬥毆,而當他有所體悟,他還是不知道自己是誰,但他知道,往時間的深處走,終究會有答案的,那顆子彈,終究會帶著軍人往前走,這不只是比利林恩的故事,這不只是美國人的故事,而更是所有曾陷在徬徨與恐懼困境裡的故事,我們不知道答案,但總有一天,我們一定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