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乍響》(Louder Than Bombs) - 面對傷痛,是一段孤獨旅程
《記憶乍響》是導過《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的挪威導演尤沃金提爾第一部英語電影,劇情描述戰地記者Isabelle(伊莎貝雨蓓)在回歸家庭後,因車禍身亡。數年後,她的丈夫Gene(蓋布瑞拜恩)與兩個兒子仍在調適,並由新資訊重新認識Isabelle。
大兒子Jonah(傑西艾森柏格)已經離家工作、自組家庭,也明白當年母親身亡的真正理由,但與父親同住的小兒子Conrad(Devin Druid)並不知情,而且父子之間感情極為疏遠。眼見一篇關於Isabelle的報導文章刊登在即,父親覺得該讓二兒子明白真相,卻已不知如何跟兒子對話。
Gene瞞的還有別的,例如不讓小兒子知道自己正與他的老師交往,並且時常跟蹤小兒子,甚至跟著玩小兒子常玩的線上遊戲。身為父親,Gene一直想與小兒子溝通、親近、了解,卻找不到方法。
幾位主角們都非常孤立,雖然他們有共同的傷痛──Isabelle的早逝,但這共同點反而讓一家三人互相保持距離。大兒子看似適應的不錯,但內心只是壓抑與躲避問題,試圖在表面上裝得世故、一切正常,可是他幾乎無力承受初為人父該盡的責任。小兒子身邊的一切都令他更孤立,老爸不知怎麼跟他對話,哥哥則建議他低調些以免讓個人特質傷害了社交。父親心頭藏著對亡妻忠誠度的疑問,又瞞著兒子與他的老師交往,各種秘密堆在心裡。
而這位過世三年依舊衝擊著家人的Isabelle,又是甚麼樣的人呢?家人翻找著她的遺物,越來越懷疑自己對她的認識與解讀,是否極為錯誤,或許,連她自己都很迷惘。她在兩種極度相異的生活中來回,兩個身份,兩個床伴,切換間難以適應。每次回到她真正的「家」,都像是多出來的人,介入別人的生活,而戰地又是充滿危機與變數,無法放鬆。可以想像她的徬徨、「萬事皆無解」的挫折感,以及歸家後的寂寥,但站在她丈夫與兒子的立場看,又是另一種滋味。
每個人的記憶與身份認同,是由密碼寫就的,真相或許只有一個,但除了當事人以外,都無法確知事實。大家有自己的記憶與理解,再加上還得自欺,使得一切更為複雜,人與人之間不知如何面對,更不知從何溝通起。就像Isabelle拍的照片,同一個場景,不同的取捨與構圖,可以成為截然不同的故事。
但人終究害怕寂寞,依然如嬰兒般摸索著言語、急切搜尋他人面部表情,只希望找到一個理解、慈愛的微笑。本片有著各種尷尬的人與人的連結:兩個年輕人試探對方能否接受自己,兄弟從父親的往事尋找共同笑點,父親進入虛擬網路遊戲世界試圖找到兒子,兩個男人聊起與他們都上過床的女人。我們本能上無法排除想要與人產生連結的渴望,但那些難以說出口的傷痕,只能自己承擔。不過,傷痛依舊會過去,當新的美好事物出現,苦澀被稀釋,一切也不是那麼無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