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留在海灘那一天 On Chesil Beach》--是否當年太年輕
遇到愛又能兩情相悅是緣,結了婚卻難以延續情緣是悲。情思繞了45年,再聚首已是蒼顏白髮,那份愛的感覺仍在心裡,在滑下臉龐的淚珠裡。
《愛,留在海灘那一天 On Chesil Beach》的英文譯名是「在切西爾海灘上」,愛德華Edward和佛羅倫絲Florence在海灘上的這一天,是兩人結婚修成正果的美好日子,同時也是關閉心扉分手的日子。
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最知名的當然是2007年由英國導演喬·萊特Joe Wright執導的《贖罪Atonement 》,許多人應該都是由本片開始接觸Ian McEwan的著作。我個人只閱讀過《贖罪》與《判決The Children Act 》(英文書名是「兒童法案」)兩本書,改編電影也僅看過《贖罪》和《愛,留在海灘那一天》。
若從這有限的三項作品一窺Ian McEwan的風格,可發現他擅於描寫角色內心深沉的傷痛,這些痛都與親情、愛情有關。Ian McEwan挖掘出每個人的黑暗面,讓那些難以啟齒的深藏秘密一絲一毫揭露於陽光下,當真相大白,那惡質的、詭譎的、猥瑣的、卑鄙的人性往往讓人震驚到噤若寒蟬。
然而,不論小說或電影,因《贖罪》優秀到幾近完美,其格局、內涵、氣勢難以被超越,也成了Ian McEwan其他小說或影視成品的非戰之罪。本片由Ian McEwan親自編寫劇本,影像唯美浪漫,敘事流暢故事感人,在悠揚、激昂弦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NyXpL908Y、交響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V-B5tHM4o與搖滾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9c6drdYGg烘托下,譜出刻骨銘心的愛情變奏曲。雖然有些今昔移轉的場景稍顯沉悶,但仍屬優質小品。
這是劇場導演多米尼克·庫克 Dominic Cooke的首齣劇情長片,可看出他發揮了執導「現場」戲劇的功力,劇中人物互動情感飽滿對白鏗鏘有力,越到後段越激盪出熱力十足的火花。在多重倒敘插敘中,緩緩引出男女主角愛戀背後注定憂傷的結局。觀看時,不禁想起《海邊的曼徹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 》裡相愛卻已無法相守的夫妻。
值得欣慰的是,時間撫慰了受傷的心,也給了機會看見真情與諒解,讓原本失落又挫敗的愛情課題呈現出另一番優雅韻味景緻。
【摻水的紅酒】
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Lev Tolstoy鉅著《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起首兩句:「幸福家庭彼此都很類似,而不幸家庭的苦難卻不相同。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年輕的愛德華Edward(比利·霍爾Billy Howle)和佛羅倫絲Florence(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成立家庭的這一天,就嚐到不幸的痛苦滋味。
那一年,Edward接到學業成績第一名的通知,當下沒有家人與朋友可以分享,他獨自一人搭車到城鎮喝酒慶祝,隨意走入一場牛津大學講座研討會時與Florence四目交接,Florence主動攀談後相談甚歡,開啟一見鍾情戀曲。
這對情侶生活背景、興趣、工作大不相同,但心靈契合,有說不完的話。後來,他們克服與原生家庭間有形無形阻撓終成眷屬了。新婚日住在海邊旅館度蜜月,服務生送晚餐時不小心讓紅酒掉在地上潑灑出來,其中一名服務生立刻倒入開水混充紅酒。
懷抱著暗黑秘密嫁給Edward的Florence,讓婚姻成了摻水的紅酒。
加了水的葡萄酒當然還是可以喝,實際上Edward還真嚐不出味道有何不同。但摻水畢竟降低了酒精濃度,也會比較接近果汁口味。重點是這瓶摻水的紅酒已不再是出廠時那瓶紅酒的原味,它不那麼純、不那麼濃、不那麼香,也可能無法感受餘味的甘醇。
兩人新婚這晚因故爭吵,釐清Florence心思後,似懂非懂的Edward拒絕再飲這杯摻水酒。
【同歌不同調】
1962年夏天,Edward和Florence剛舉辦完婚禮,輕鬆走在切西爾海灘上,兩人談起一首歌曲的轉調,從E調轉到B調又轉到F調,在相同歌詞中求變化。
同一首歌但不同調,猶如Edward和Florence相知相愛,但仍存在著諸多家世背景、社會階級、學歷、興趣等生活歧異:Florence家境富裕住在大城鎮、Edward家境小康住在鄉下;Florence喜歡古典樂會演奏小提琴、Edward喜歡搖滾樂;Florence大學畢業自組五重奏樂團、Edward大學畢業只能當球僮;Florence家有勢利母親(艾蜜莉·華森 Emily Watson)、Edward家有精神不穩定母親(安-瑪莉·達芙 Anne-Marie Duff)。但兩人一路走來相互扶持鼓勵,種種問題迎刃而解,使不同調歌曲演奏出諧和樂章。
結婚當天,Edward和Florence在重要事情溝通上無法取得共識,Edward覺得被欺騙憤怒不已。歌曲如昔,此刻卻已變調,絕望的Florence只能離去。
【是否當年太年輕】
1975年,Edward和Florence解除婚約後已過十多年,Edward在家鄉開了間唱片行。一天,一個漂亮小女孩竟請Edward找一張查克·貝里Chuck Berry(1926年--2017年,是搖滾音樂的先驅者之一)的唱片,說明這是要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Edward仔細一看,名為克蘿伊的小女孩手拿著一把有「美麗島五重奏」字樣的小提琴,心中一凜,立即瞭然這是Florence的女兒!
當年,因Florence在婚前對性愛非常抗拒,甚至在新婚日上床後歇斯底里狂奔而出,讓Edward面子裡子都掛不住,心裡很受辱。Edward直覺Florence對他性慾冷感,對生活也冷感才會如此傷害他。就算Florence對Edward提出一起住並繼續愛他照顧他,Edward仍不為所動且於日後退除婚約。
看到小女孩克蘿伊,Edward驚覺自己當初似乎誤解了Florence,原來她可以與男人琴瑟和鳴生小孩。
是否當年太年輕?太在乎自己的感覺而看不到Florence的痛苦與掙扎?太生氣而難以思考Florence提出的假面夫妻同居條款是一種真愛?太狹隘而認為奇特思維的Florence就像藝術家母親那般瘋狂,而他可不願意像父親那樣包容求全,自己人生正要開始有無限的可能,怎可讓不愛我的女人給毀了?Edward因為太年輕、血氣方剛,覺得自己的愛被Florence辜負而決絕離去不再聯繫。
壓垮Florence身心靈的秘密無從訴說,小時候父親對她猥褻(或是性侵)在內心造成巨大陰影(電影呈現手法隱諱,僅從Florence表情與肢體語言獲知)。她難以對Edward坦白,怕他看不起她,也怕自己在他眼中成為不潔不貞之女,種種壓力與恐懼讓Florence無法和Edward產生親密關係,她有苦難言,僅能委屈自己。
也因當年太年輕,Florence不敢對家人說,更不敢揭穿父親的性暴力,怕父親名譽掃地、母親崩潰、家庭坍毀;Florence太愛Edward而內心糾葛,她也因為害怕而拒絕教父的良善建議。Florence真心的融入Edward原生家庭,讓Edward爸媽和雙胞胎妹妹都視她為天使,她心想結婚後與心愛的Edward在一起,應該就可以跨越那條黑暗的鴻溝。但是心結未解,Florence和Edward就沒有未來,他們僅維持了六小時的婚姻。
是否當年太年輕?若Florence與Edward晚個幾年相識,歷練多了想法多元了,或許可以改寫兩人悲傷的人生劇本。
【愛,依然在】
時光荏苒匆匆數十年飛逝,2017年,「美麗島五重奏」即將要舉辦告別演奏會。那晚,Edward出現在倫敦的威格莫爾音樂廳Wigmore Hall,坐在他當年應允Florence要坐的正中央座位,聆賞著Florence與樂團演奏他倆的主題曲《莫札特弦樂五重奏W. A. Mozart - String Quintet No. 5 in D major, K. 59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_qXHMzCXzs》,熟悉樂音繚繞,兩人雙眼倏忽相互凝望,一切盡在不言中。
也許,Florence不那麼愛大提琴手查爾斯Charles(馬克·唐納德Mark Donald),嫁給他反而能自在與之相處,也不再患得患失。也許,Charles對心儀的女人更有耐心、更多尊重與愛,慢慢撫平了Florence的心傷。他們生了三個小孩,樂團演出了45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許是Florence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