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 - 用輕快幽默看見種族和解的機會
在觀賞《幸福綠皮書》之前,我是挺擔心的,因為怕它會純粹靠販賣溫情與老式政治正確來「釣奧斯卡」,像我這種務實又黑暗的人恐怕會白眼翻不回來,但《幸福綠皮書》比我想像中好非常多——它的確有滿滿的溫情,與老派(稍嫌過時)的政治正確,但除此之外它又多出很多,包括許多幽默感,以及令人相當讚歎的演技。或許目前美國種族關係幾乎正在退步的情況下,有這麼一部雅俗共賞、溫馨幽默的種族議題電影也是好事。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幸福綠皮書》的故事發生於1962年,Tony Vallelonga(維果莫天森)是住在紐約的藍領義大利人,在夜總會工作,「危機處理」很有一套。由於他工作的夜總會要裝修兩個月,手頭不寬裕的他為了養家,接了個短期高薪的工作:擔任黑人鋼琴家Don Shirley(馬赫夏拉阿里)去美國南方巡演時的司機兼保鑣。
那個年代的美國南方,黑人處境相當糟糕,即使是Don Shirley這樣知名又富有學養的黑人,一樣會遭到嚴重歧視。甚至有些城鎮是所謂的「日落城鎮」(Sundown towns),入夜後若有黑人待在那兒是會被逮捕甚至招致私刑的。本片片名"Green Book",指的是自30年代每年發行的一本旅遊指南(於1966年停刊),載明美國各地有哪些餐廳、旅館與服務設施是招待黑人的,這是比較正面的解釋法,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你是黑人還跑去指南所列據點以外的地方,那就要自求多福了。
Tony與Don是兩個世界的人,教育與文化差異相當大,雖然同樣住在紐約,但Tony是布朗克斯長大的硬漢,Don則住在卡內基音樂廳樓上,行為舉止與生活都像個貴族,學識相當淵博。Tony甚至花了不少時間才搞懂Don Shirley這樣的所謂「音樂家」到底是在幹什麼的。
任何看過十部電影以上的朋友,應該都猜得出來,這兩人一開始會看對方很不順眼,接著在旅程中越來越欣賞、包容對方,甚至可以從彼此身上學到東西。導演Peter Farrelly是這方面的老手,他是《哈拉瑪莉》、《阿呆與阿瓜》、《一個頭兩個大》與《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導演「法拉利兄弟」的其中一位,所以讓兩個不相像的人鬧出成堆笑話卻又漸漸產生友情,本就是他的強項,這回用在比較嚴肅的電影上頭,仍然有很好的效果,我看的試片場次,不斷爆出笑聲。
《幸福綠皮書》強調從「個人」去了解人。Tony說黑人都應該是怎樣怎樣的,Don聽了很不高興,但固執好辯的Tony說「如果你說義大利人都怎樣怎樣,我不會覺得被冒犯」。這背後道理很簡單,Tony自己剛好符合義大利人刻板印象,但Don不符合,所以一位覺得沒關係、另一位卻覺得被冒犯──很多事情都是要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會懂。用膚色與種族判斷人就像亂槍打鳥,畢竟人是很多樣的,只用外表推敲,很容易出錯,可以的話最好不預設立場,盡力了解對方,這是兩人互相尊重的起點。
比較可惜的是,上面這點,再搭配上Don Shirley後來暴氣時的真心話:「我不夠黑、又不夠白、又不夠男人,那我到底是什麼人呢?」應該可以將整部片的格局擴得更大,但《幸福綠皮書》沒有,「Don不愛吃黑人都愛吃的炸雞」只是當成笑話帶過,後來的真心話爆發也是說完了這整件事就過了,再加上整部片的溫情風格,不禁讓我感覺,導演似乎不敢直視當年情境的醜陋。這並不是幽默搞笑的原罪——今年其他種族議題電影如《抱歉打擾你》與《黑色黨徒》也都充滿荒謬笑點,但並未閃避種族與階級矛盾之中,令人氣憤或感到悲哀的點。《幸福綠皮書》只是簡單呈現當年美國南方的悲哀狀況,例如Don Shirley身為表演嘉賓,卻不能與賓客用同樣的廁所或在相同餐廳吃飯等等,但都停在表面敘述而已,接著就轉移到下一個讓觀眾笑的話題。
幸好演員的演技太精湛,彌補了劇本的不足,尤其維果莫天森,拿捏到很好的平衡,他飾演的Tony心思簡單,但不至於愚蠢,沒有淪為丑角,這更刻劃了該角色迷人之處:他的土氣或偏見,不是來自本身個性的愚笨、殘酷或邪惡,而是由於原先所處的世界太封閉單純了。
已經靠《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拿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馬赫夏拉阿里,這回再度成為獎季大熱門,他演出最細緻精彩的部分,是區隔出Don Shirley與其他一離開同溫層就窮緊張、保守、焦慮的菁英屁股不同之處——他雖屬於菁英,但不能算是因為不接地氣而神經兮兮,而是充滿防衛心,畢竟世界對他這樣的人一點也不包容;他不是死板,而是他明白與其他人(不論黑白)格格不入所以習慣自己悶著。對他而言,對其他人透露更多自己的真實面,就更有可能遭到誤解與傷害。這是Don這樣一個資歷與喜好如此與凡人有距離感的菁英,仍能令觀眾喜愛又心疼的特質。
《幸福綠皮書》編劇之一Nick Vallelonga是Tony的兒子,我想這說明了為何故事充滿傳奇味的Don Shirley在劇中竟只是個配角,如果觀賞本片之前沒聽過他大名,看完這部片還是不會知道他是誰,這又是個令人感到可惜的點了。《幸福綠皮書》如它的眾多批評者所言,的確是「又一部」從白人眼光出發的種族議題電影,並且把一些沉重事件處理得太溫馨,但我願意放過這部片一馬,我相信這是一部白人或任何膚色的人也能喜歡看、看完能感覺良好並減少對有色人種敵意的片,在現在的政治氛圍下,能讓各種族心中懷抱對彼此善意的電影,應該是好事吧。我確實認為《黑色黨徒》、《抱歉打擾你》與《盲點》等等都是更有趣、更大膽、更有創意的作品,但究竟有多少白人願意看那幾部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