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歌 再唱 Listen before you sing》~~來自布農族的天使美聲

969.jpg  

 

觀賞紀錄片《看見台灣》時,相信都會對於布農族孩童站在玉山上引吭高唱〈拍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KfzI2VKoM〉的一幕印象深刻,這些孩子是「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學生,多年來,他們的歌聲傳遍台灣與世界各地,是台灣美聲之光。

 

970.jpg  

2008年,馬彼得校長創立「原聲音樂學校」及原聲童聲合唱團,導演楊智麟曾在2009年以此為本拍了紀錄片《唱歌吧!Sing It!》並引起廣大迴響。

 

楊導演繼而想將馬彼得校長的真實故事拍成電影,卻屢屢被馬校長拒絕,努力了十年後,終於獲得馬校長首肯。本片宣傳語「歷經12年籌備」隱含了導演說服馬校長的漫長歲月「奮鬥史」。

 

971.jpg   

馬彼得校長同意以他為原型拍攝電影時,對劇本提出三項要求:不能有壞人、不能談情說愛、要老少咸宜給社會有正面能量。於是兼任編劇的導演便寫了雅俗共賞又激勵人心的故事。

 

電影裡有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也有虛擬的情節,在虛實之間,融入了山上原住民學校的廢校危機、布農族原住民的樸實天性與逆境,以及馬校長(方雅各老師)對部落和孩子的愛與期許。

 

961.jpg   

故事敘述教授體育的方雅各老師(馬志翔Chih-Hsiang Ma日日去接小朋友到校上課,師生感情融洽。有一天,開會時校長(杜滿生 飾演)提到久埔國小因少子化即將被廢校,於是老師們提議組成合唱團為校增加特色,或許能免於被合併。這項訓練合唱團的重責大任,就落在方老師和新來的音樂代課黃韻芬老師(陳嘉樺Ella Chen身上。

 

方老師在黃老師的指導下,從不懂五線譜到指揮孩子們唱出動人歌聲,三個月後還遠征到台中市參加歌唱比賽,不但自己從中獲益良多,孩子們也因愛上唱歌有了生活重心,更獲得無數掌聲建立了自信。

 

962.jpg   

 

可能是要與2009年的紀錄片有所區隔,或是馬彼得校長不想被造神吧,但對於劇中以「方雅各」老師替代「馬彼得」校長,以高雄市「久埔」學校取代南投信義鄉「東埔」國小,還是感到有點兒訝異呢~

 

967.jpg   

具有原住民血統的馬志翔詮釋年輕版馬彼得校長,黝黑的壯碩身材說起布農族語非常有說服力,突然彈出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讓人驚呆,與小朋友的互動自然默契十足。

 

素人小演員們的表現可圈可點,幫助改善家庭經濟、照顧生病家人的懂事乖巧讓人動容。陳嘉樺飾演音樂代課老師表現so-so,張惠春演出較靈動有神。

 

963.jpg   

2011年《賽德克·巴萊》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徐詣帆戲份雖不多,但一出場就能成功聚焦,飾演史榮、史耀兩兄弟的父親很有堅毅滄桑的硬漢fu。而杜滿生和撒基努的演出恰如其分,兩人和說著流利布農族語的長老都為本劇加分。 

 

955.jpg

 

因小學時代有兩年合唱團經歷,觀看影片裡的合唱團日常練習和市區比賽時很有共鳴,也喚起不少幼時甜美回憶。兩位老師教導學生認譜和丹田發音方法、分配第一二三聲部及站立的位置、邊跑邊做發音練習、看指揮手勢唱出強弱音…可說是合唱練習的縮影,十分傳神。

 

小朋友練習漸入佳境時演唱自選曲〈知足〉讓人如沐春風,連校長、廚工和其他老師都聞聲而至;後段終於演唱了等候已久的〈拍手歌〉,更是令人感動。

  959.jpg  

 

劇本有其溫暖趣味風格,孩子們對話生動,前後呼應的劇情也很感人。然而剪接有些跳躍,影響了敘事的流暢度,除了史家與王家兩個家庭的支線故事轉場稍欠圓融外,主要角色的動作和對話也稍顯突兀,如黃韻芬和史堅強(徐詣帆 飾演)分別對方雅各發飆的那兩場戲情緒明顯醞釀不足,脾氣爆發過於急就章和無厘頭os:你是在兇屁啊)。

 

964.jpg   

看過一些馬彼得校長的訪談,因此對電影中某些情節頗有熟悉感,例如劇中小朋友在教會演唱的〈心肝寶貝〉即是馬校長母親生前最愛的歌曲,這一段還把布農族歌〈媽媽的眼睛〉和台語歌〈心肝寶貝〉串聯在一起實在太精采太美了,完全傳達馬校長對母愛的感激懷念。而老師跟小朋友說「開心的唱把結果交給上帝」,也是馬校長母親教導他的方法。

 

布農族孩子聽到他校學生的歌聲而退縮且自慚形穢,是馬彼得校長帶合唱團時的真實經歷,而被蜜蜂螫用童子尿消腫及遇到風災阻隔阻隔聯外道路也曾經上演過,片尾則用了相片和劇情做對照。不過,用「怪手山貓」(挖掘機+鏟裝機)載運小朋友這招也太絕了,把不屈服的毅力表露無遺。

   

954.png

 

唱歌是原住民的DNA,但未經琢磨前是普通的璞玉,訓練後漸漸嶄露光芒。第一次參加「希望之聲」合唱比賽,孩子們看到城市學校的大陣仗信心全無外還自覺是異類。

 

黃老師說「為甚麼聲音和別人不一樣就是錯的?記住,你們可以的」,知道跟別人不同之處並找到自己的聲音,就能表現出特色啊。

   

957.jpg

 

落選後返家,部落長老伍順水延伸說明,布農族唱歌的音或許不夠準確,但是會有一起不準的好聽歌聲。他也示範要唱歌之前需先聽別人唱歌,也就是「聽見歌 再唱 Listen before you sing」,後面加進來的聲音要讓前面的聲音更好聽。

 

合唱團練習唱歌一事,同時聚集同學和部落族民之間的向心力,讓原本不太說族語的孩子重拾母語,傳承祖先的文化與族群認同。

  972.jpg  

合唱比賽失利,廢校又已箭在弦上,生活與環境可能不如大家所願,但只要秉持向上與向善的心志,就能凝結改變困境的力量,扭轉向下沉淪的命運。

 

盧校長津津樂道孩子們在台上演唱時臉龐綻放的喜悅,方老師也發現孩子們因為唱歌而有了明顯的成長,於是,他決定再帶領孩子去參加「來自土地的聲音」合唱比賽,讓音樂成為精神糧食,還能幫助生活層面狹隘的山上孩子拓展其視野與氣度。

  953.jpg  

這次,黃老師也不伴奏了,就由孩子們的純淨原聲唱出自己的聲音,由方雅各比出各種具布農族特色的指揮手勢,台上的這群孩子用聲音征服台下的聽眾馬彼得校長總算出現了>.<

 

來自布農族的天使美聲傳頌了〈拍手歌〉的布農族精神,大家拍拍手,快樂歡喜來歌唱吧!    

 

960.jpg   

 

v馬彼得校長對家鄉的愛和責任心促成他照顧部落孩童的使命感,馬校長建立原聲音樂學校的目標,主要在做兩件事情:1.幫助部落孩子建立自信2.提供他們一個機會。

 

他給孩子們的座右銘是「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不想做的事」,不論遇到何種挫折或困難,依然堅定的維持信念,這位以良好身教教導孩子的老師猶如為孩子們指引方向的明燈,能有這樣的師長陪伴教導,真是上天賜予的美好幸福。

  966.jpg  

v影片中參加比賽時的歌聲刻意唱得不夠好,電影結束後,重新播放由「原聲童聲合唱團」學生演唱的正常版〈知足〉,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宛如天籟,重新演繹並賦予這首歌曲純真靈魂。

  1011.jpg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