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髮夢露》、《女人碎片》:哀傷的女性們
《金髮夢露》:女人碎片
Andrew Dominik 導演的《金髮夢露》,改編自 Joyce Carol Oates 小說,混雜真實與虛構,拼湊出夢露的一生:她對從未見過面的父親的依戀,與母親之間無力彌補的傷痕,對於精神疾病的恐懼,受到權力男性的迫害,多場無疾而終的戀情,腹內孩子的逝去,以及無力扭轉的憂鬱與悲傷與最後的走向自毀...
對於電影,說不上喜歡,片長近三個小時,卻覺得夢露並未因為影片的長度而變得更立體,我們看見她的憂傷,戀父情結,受創,看見一個女性最哀傷無助的一面,破碎的靈魂,僅此於止。
夢露想要當諾瑪珍(原本的名字),討厭銀幕上的自己,但諾瑪珍又需要成為夢露,才能贏得掌聲與名氣與愛,夢露與諾瑪珍的愛恨糾纏的雙面關係,停留在表層,沒有太深入的討論。而夢露的多場戀情,也受限於她的私密視角,觀眾被困在角色的腦海中,只能體會到她的情緒,無法對任何一段關係有著更多的認識。
至於夢露對父親的強烈執迷,來自母親對她的憎恨,導致夢露內心有著愧疚感,彷彿找到父親就能彌補她的誕生為母親帶來的不幸,然而,夢露與母親的有毒關係,同樣沒有給足篇幅,最終不了了之。
到頭來,《金髮夢露》不是一部關於瑪麗蓮夢露的電影(沒有談及她的崛起、如何揣摩角色,以及後來的發光發熱等),而是關於一個女性在職場、在愛情、在生活上不斷受傷與受創的故事。電影讓我想起《史賓賽》或《女人碎片》,只是掛上了瑪麗蓮夢露的名字。
《金髮夢露》的美術強大,影像在黑白與彩色與手持與廣角之間來回替換,看到中段已經有點疲乏。演員部分,飾演夢露的 Ana de Armas,講話語速與姿態力求與夢露相似,妝髮服裝與戲中戲,也努力還原夢露的經典扮相和演出,可惜電影太強調夢露的悲傷,看完影片,印象最深刻的都是 Ana de Armas 展現各種哭戲與落寞表情,就跟本片的影像給我的感覺一樣,中段過後便對夢露的淚水感到疲憊不堪...
《女人碎片》:走出傷痛
瑪莎和丈夫西恩準備迎接新生兒的誕生,然而女兒誕生未久便失去心跳。夫妻倆陷入傷痛,不再與彼此對話…
一,Kornél Mundruczó 導演的《女人碎片》,前半小時非常好看,我是說...非常揪心,邊看邊有想哭的衝動,整個分娩過程拍得既真實且充滿懸念,生與死,喜與悲,一線之隔。很喜歡這場戲的氣氛處理,以及每個角色間的情感張力。
其二,電影片名叫做《女人碎片》,但影片沒忘記男性角色,初生嬰兒猝逝的傷痛,不只在瑪莎身上劃下傷口,也在西恩心中挖開一個大洞。西恩在片中提起共振效應,一起悲劇,震垮了夫婦倆的婚姻。
其三,《女人碎片》用蘋果樹來述說母親對女兒的思念,用一座建造中的橋樑來隱喻瑪莎在女兒過世後,無法跟現實世界接軌,直到她直視傷痛,才重新接起與生活對話的可能性。
其四,很喜歡瑪莎與母親的對手戲,瑪莎的母親有著悲慘的童年往事,使得她對人對事都有過度保護與霸道的傾向,而經歷喪女之痛的瑪莎,選擇走出不同於母親的路,不讓痛苦(怨恨)成為紀念女兒的唯一情緒。
其五,Vanessa Kirby 憑本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她有兩個得獎場,一是開場的分娩戲,真實到讓人覺得「好痛」,二是她在法庭上的兩場戲,從壓抑到釋懷,情緒轉折處理得很好。
其六,我沒有特別喜歡《女人碎片》的結局,但電影有些細節有打動我,例如瑪莎在超市買東西時,發現自己毛衣浸濕的畫面,女兒雖然過世了,但母奶仍是汨汨流出,像是不斷提醒瑪莎這起悲劇的存在,也像是瑪莎內心的淚水不斷漫溢而出,無法止息。
其七,本片的演員群戲很整齊,飾演西恩的 Shia LaBeouf ,演出很真摯動人,可惜演員的負面新聞太多,獎季不受青睞;飾演助產師的 Molly Parker 和飾演瑪莎母親的 Ellen Burstyn ,出場不多,但有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看到飾演瑪莎妹夫克里斯的 Benny Safdie 出場,我有感到驚喜,他是我很愛的《失速夜狂奔》和《原鑽》導演喔!!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