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宴》:劇本更複雜,電影卻更無趣
「這不是我希望的樣子,但我不能把你變成我希望的樣子。」
安琪拉和伴侶李想要孩子,嘗試試管嬰兒,卻接連失敗,沒有更多的錢讓他們再做第三次嘗試。珉的祖父母威脅要他接手家業,不然就會切斷他的經濟資助、要求他離開美國。珉跟男友克里斯求婚,想要拿到綠卡,克里斯對婚姻怯步,拒絕珉的求婚。珉不想離開美國,安琪拉希望有一筆錢讓李再試一次試管嬰兒,他們異想天開,如果珉和安琪拉假結婚,是不是兩對伴侶間的問題,都能暫時被解決...
Andrew AHN 的《囍宴》改編自李安導演的同名作品,不同於台版,美版拋出更多議題:兩對同志伴侶與一段假婚姻,探討的主力不再是出櫃這件事,而是對於婚姻的本質的討論。婚姻的目的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無論是利益或是體群壓力),或是出於愛?老一輩的婚姻可能受制於門當戶對的傳統,剝奪戀人追愛的自由。那麼,年輕世代的婚姻就更自由嗎?
新版《囍宴》讓我最有感的設計,是尹汝貞飾演的奶奶角色,不同於舊版對於同志身份的隱藏,新版的奶奶老早知道孫子是同志,她沒有責備,反而從孫子身上,看見身為女性的自己,在舊時代中被迫做出妥協的種種無奈,進而反思自己在「保護」孫子的過程中,或許也傷害了孫子的感情。
而除了與舊時代的女性困境做對照,《囍宴》也從出身安琪拉和克里斯給予伴侶承諾的裹足不前,或是對成為父母親的焦慮,看見原生家庭對他們的人格養成帶來的影響。劇中四個要角都有自己的問題待解決,但在彼此的扶持下,用愛填補心裡的空洞。
新版《囍宴》有讓人驚喜之處,例如奶奶的設定,或是有承諾焦慮的克里斯,最大的興趣是賞鳥,影射他不敢跟人太過親密(心靈層面),總要保持一段距離才會感到安心。但整體來說,新版《囍宴》並未打動我。
新版幾乎保留了舊版的所有元素:喜宴、懷孕、同志、秘密、妥協。不同的是,李安版本的戲劇衝突更強,喜劇節奏拿捏更精準,人物的心境轉折也更細緻。我非常喜歡舊版母親(歸亞蕾飾演)的設定,既對兒子是同志這個事實感到震驚與失落,又得幫著兒子隱滿事實,那種看著兒子結婚,一方面欣慰一方面心虛,百感交集的情境實在太有意思。這點在新版的奶奶身上稍微可見,但是新版的爺爺沒有出現在影片中,所以奶奶一角的戲劇能量沒有被發揮得太好。
再者舊版《囍宴》拍出了喜宴的熱鬧和席間每個人隱而不說的秘密,例如婚禮上,眾人拱新郎和新娘接吻,兩人接完吻後,「伴郎」賽門立刻幫「新郎」偉同擦嘴,有著宣示主權(但又不能說破)的趣味性。李安版的喜宴橋段,兼具娛樂性與戲劇性,反觀新版的韓國喜宴被拍得呆板而無記憶點,就連安琪拉吐在珉的身上都被拍得無趣。
不僅如此,李安的《囍宴》的懸疑感(眾人隱滿父親)、影片後段才揭曉的秘密(父親在某個時刻已經猜出兒子和賽門的關係),還有最後結局父親在海關高舉雙手的經典畫面等,都是很有效的戲劇設計。反觀新版《囍宴》的克里斯和安琪拉,兩人的過度壓抑、自我否定和後來的成長,都顯得有些理所當然(而且他們不太討喜...),劇本改得更複雜卻沒有變得更有趣,但我認為新版之於我的最大問題,其實是導演的敘事選擇影響了劇中演員的表現,搭在一起沒有火花,我感受不到他們之間的愛,也就很難對影片投入感情。
有所期待卻感覺失望是我對新版《囍宴》的想法。不禁要想,如果沒看過李安版本的《囍宴》、沒有比較心態,我會不會更喜歡這部電影一點?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