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告白》:錯誤的群聚效應

7.jpg  

韓國電影的品質在近年來日漸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趨勢,不但跳脫「臨摹好萊塢」的尷尬期,更形成一種不可忽視的特色,他們時而寫實,針砭社會現象,時而溫馨,灌注社會力量,時而天馬行空,充滿想像與戲劇張力,不管是冷冽、溫暖、奇想,各種色調應有盡有,即便不是韓流粉絲,都能感受到韓國電影的迷人之處。今天觀賞了《殺人告白》(Confession of a Murderer/내가 살인범이다, 2012),雖然被稱做是奉俊昊導演《殺人回憶》的續作,但其實兩部電影沒什麼關係。《殺人告白》的導演是新人導演鄭秉吉,因為這部電影,他獲得了2013年百想藝術大獎電影部門劇本獎以及2013年大鐘獎新人導演獎的殊榮,相當不容易。

2.jpg  

《殺人告白》從一名刑警崔向久追緝一名連續殺人犯開始,崔向久卻在關鍵時刻讓殺人犯逃之夭夭,離開前還很囂張的在他臉上畫了一刀。15年過去了,追訴有效期限即將到期,崔向久卻還是沒有抓到連續殺人犯,受害家屬甚至在他面前結束生命,以表示抗議。備感壓力的向久卻在這時發現,一名自稱連續殺人犯的男子李斗錫突然現身,還出了一本自傳描述自己殺人的過程,震驚社會,捲起軒然大波,但是身為當年差一點就抓到兇手的刑警,向久卻始終不相信斗錫就是那個連續殺人犯,向久該如何查證斗錫的真正身分?而更棘手的是,當年的那些受害者家屬看到斗錫出現,早已集結,準備在一個最佳時機殺掉斗錫復仇。

3.jpg  

電影中飾演刑警崔向久的是《復仇》的鄭在永,儘管他早已爐火純青的演技依舊相當出色,電影上映之時,話題討論的中心都是在當紅的朴施厚身上,這位演員以電視劇《清潭洞愛麗絲》在2012年紅透半邊天,儘管隨後在2013年捲入性侵風波重創形象,這一部他第一次跨足大銀幕的作品《殺人告白》,卻引起了觀眾的注意與討論。朴施厚在電影中飾演帥氣但卻自稱是連續殺人犯的謎樣男子,儘管在比較深沉的內心戲當中,個人覺得陰沉的部分還需要再加深刻畫一些,不過電影中多場高難度的動作戲就足以見到這位演員跨足大銀幕的野心和潛力,尤以一幕救護車綁架橋段特別驚人,巧妙的結合場景與道具,在高速狂飆的車輛之間跳躍,同時還要與對手演員搏鬥,這場戲極具有張力,也看得見韓國電影的進步,特效的結合也是沒有太多破綻的痕跡。對粉絲們更棒的消息是,朴歐爸在戲中不但在高速狂飆的汽車上露個小褲褲,還有裸露精壯身軀的養眼鏡頭。

1.jpg  

本來以為這一部是探討社會現象的電影,可能是充滿議題討論的元素,可是當我看到開場以及中場這段救護車的競逐搏鬥,我看見了一部電影可以是反映社會、追求道德真義,也可以兼具娛樂效果的可能性,而這就是許多韓國電影很傑出的特色。而《殺人告白》中,有一個很有趣的點是我在觀賞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電影中塑造出了李斗錫這個自稱為連續殺人犯的人,他應該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在他俊俏的外貌和操作媒體的能力下,除了唾棄他的人們外,卻出現了瘋狂愛慕他的人們,也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選角的時候特別找到了朴施厚(雖然我覺得他又是一個包偉銘臉的人),像他這樣一個演員,可以兼具帥氣、正面樂觀的能量,卻又可以變出一點陰沉的面貌,透過這樣的角色塑造,來諷刺當今的社會現象。

4.JPG  

而這種社會現象直指著現今人們一種迷戀表象,甚至是價值觀念迷惘錯失的通病,明明已經是心態上充滿偏差的人,卻能夠引起共鳴,得到許多人的支持,明明是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卻可以在媒體輿論的中心,被聚焦,被放大,讓比較沒有媒體識讀能力的人為之崇拜,奉為圭臬,或者是被外界一種神話的概念,好像這樣做可以成為舉國注目焦點,青少年最容易出現的模仿行為就會產生,聚少成多,變成一個不可逆的社會現象。但人們生活太過忙碌,太缺少一個關注社會的能力,於是這樣的一個群聚效應,在大家的忽略下,成型、茁壯,然後呢,錯的就會被認為是對的,等到發現而想要導正的時候,為時已晚。

5.jpg  

除此之外,《殺人告白》有很大的重心聚焦在真假嫌疑犯和受害者家屬矢志復仇的橋段,無疑都是增加懸疑性和緊張性的橋段設計,觀賞過程高潮迭起,是一部表現精采又有其意義的電影,推薦給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觀賞。

6.jpg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