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貼人生」(The Double) - 個人存在感的終極恐懼
「盜貼人生」是根據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非常有趣又詭異,極富藝術感。你可以把它當成某種充滿黑色幽默、令人苦笑的辦公室喜劇,也可當成個人身份存在危機驚悚劇。而且,以一部可讓人思考很多哲學問題的電影來講,本片並不會很沉重。如果,你曾覺得工作無趣到極點,老闆總是批評你,每天感覺自己像個機器人,甚至懷疑起自己存在之目的,那麼看這部片應該會感觸良多。
某機關員工Simon James﹝Jesse Eisenberg﹞,是個很孤單內向又不被注意的小人物,工作了七年的地方幾乎沒人認得他或記得他,沒什麼朋友,下了班除了探望媽媽以外,大多只能窩在家,偷窺對面大樓的同事兼暗戀對象Hannah﹝Mia Wasikowska﹞。有一天,詭異的事發生了,部門雇了個新人,跟Simon長得一模一樣,且名叫James Simon﹝Jesse Eisenberg﹞。這位新人作風大膽充滿自信擅於交友,沒什麼道德感,並很懂得利用別人來達到自己目的,且一步步取代、掠奪了Simon的人生......
本片主題可算是"existential angst",也就是「存在的焦慮」,這又回到我最愛的存在主義相關思考。人先是無意義地存在了,才開始探究人的本質,當人面臨死亡的壓力,感覺必須為自己的存在找尋意義時,必須面對無數的選擇,這些無邊的選擇看似自由,卻都是負擔與壓力,因為必須承受後果,而若來不及找到存在的意義,那麼自身的存在就成為虛無,這些焦慮感就是所謂的存在性焦慮。
片中主角Simon面臨嚴重的存在性焦慮,他時時體會人際與社會地位的挫敗,想追女生卻又開不了口,想讓老闆知道自己的才幹卻找不著方法...長久以來的被動消極懦弱,使他成為自己人生的旁觀者,且越來越無法融入社會,而社會也彷彿是個有機體,會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排出去,Simon差不多到了將被排出的那關鍵點,James的出現就是催化劑。面對龐大的社會,渺小的個人要如何排解不被接受的孤獨呢?
而Simon心中解不開的結:被取代的壓力、自我認同與獨特感不再等等,在薪資水準低落、競爭激烈、又不容易找到發揮所長的工作的這世代,應該特別令人有共鳴。在群體/都市生活中,人很容易感覺到自己像隱形人,沒有人注意到你,更別說關心,畢竟人太多了,除非有鮮明的特質或特殊的經歷,否則誰有餘力注意呢?但或許,Simon的情況倒是提醒了各位,不要讓其他人決定你的存在意義,不論是一張公司門禁卡帶來的歸屬感,還是有多少人認得你。人的快樂與滿足,要盡可能來自於自身,這樣才能有最安全的依靠。千萬別把對自己存在的否定權交到別人手裡。
觀賞「盜貼人生」,還可用辦公室黑色幽默苦笑劇的觀點來欣賞。我們看電影時,都希望欺騙女生、拍馬屁、爭功諉過的James會失敗,好人Simon會成功,但心裡也知道,在現實裡通常壞人會贏,好人則心裡埋怨要是自己跟別人一樣無恥或愛作戲就好了。劇中有一幕,Simon絕望地對老闆與同事說 "I'm a good worker!",這實在太悲傷了,我們知道他說的沒錯,但他就不會表現自己,這在競爭的社會裡是不行的,尤其遇上James這樣沒天良的敵手更是雪上加霜。我想,有很多上班族朋友會對這主題產生很多共鳴。
***以下可能算是雷***
甚至還可以用一個更大膽的觀點來欣賞這部片:這個超現實的故事搭配結局,Simon漸漸變得與James相似、重疊,以及令人分不清是真實亦或潛意識的影像,難免令人懷疑,Simon遇上的萬人迷James,是真有其人,還是他在腦中某個想像的、另一版本的自己?本片的最終主題會是精神問題嗎?有沒有這種可能:James是Simon在長久壓抑與被漠視之下,由於心中累積的憤怒不平而產生的另一種人格?James不一定是Simon的相反,而是Simon種種消極被動壓抑之後的結果。不過這方面的暗示頗為模糊,所以在此先不深入討論。
***雷結束***
我很喜歡「盜貼人生」的場景與色調安排,充滿壓迫感與單調。後工業化的一致性以及官僚體系般冷峻荒謬的環境,令人毛骨悚然,彷彿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1984」作者﹞的惡夢成真。辦公室的小隔間像個小牢房,Simon的家也毫無特色。甚至,辦公室隔間搭配上透明隔板,看起來與主角通勤搭的地鐵車廂極為近似,加強了Simon人生幽閉與禁錮的感覺,他似乎只是在不同的小框框間移動,如此度過每一天。泛黃與深藍色調,讓一切顯得了無生氣。車窗、鏡子映照出的Simon常常陰暗、閃爍、模糊,更突顯他鬼魅般的存在。Hannah的一頭金髮與穿著,幾乎是片中最明亮的存在,就像Simon黯淡人生的希望燈塔一樣。
片中各種聲音更為帶來超現實的感覺,時鐘滴答聲、人們腳步聲、舊式電腦的嗶嗶聲、水龍頭滴水聲...觀眾可辨識出那些聲音,但它們又並不完全像那些聲音,有時像某種怪異音樂,又像某個奇幻場景的特殊聲響。這些配音非常精彩,重要性極高,對整體氣氛的營造貢獻良多。
分飾兩角的Eisenberg演得非常棒,這位年紀輕輕就以「社群網戰」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男星,真的有兩把刷子,能把內向恐懼害羞的小孬孬演得絲絲入扣,也能把自大自信自私的痞子演得活靈活現,兩角色光是眼神就完全不同,所以雖然在片中Simon與James長得一樣也常常穿得一樣,觀眾依然時時能一眼認出誰是誰,實在很精彩。Mia Wasikowska沒什麼表現機會,但至少很稱職。
仔細看的話,會發現一些其他小角色可能都是各位看過的演員,如Chris O'Dowd、Sally Hawkins、Wallace Shawn等等,可測試自己認不認得出來。
導演Richard Ayoade原本是英國喜劇影集演員,後來成為電影導演,於2010年拍了「初戀潛水艇」(Submarine),「盜貼人生」是他第二部作品。本片讓人看到幾部名作的影子,包括「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後窗」(Rear Window),以及導演David Lynch與Terry Gilliam的某些作品,但也看得到Ayoade正在建構自己的風格,而且蠻有趣的,我想我會很有興趣看他以後的作品。
***
經典對白:
***
Jack: You're kind of unnoticeable, a bit like a non-person.
***
Simon: I have all these things that I want to say to her, like... Like how I can tell she's a lonely person, even if other people can't. Cause I know what it feels like to be lost and lonely and invisi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