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代號:孫中山》:錢以外的東西。
「同學你這兩天一定要交班費啦!」催繳班費的同學跟阿左再三叮嚀,沒錢繳班費的阿左只能裝傻;問題裝傻能裝多久?為一勞永逸解決自己與另外三個繳不出班費同學的問題,阿左計畫將學校儲藏室內的國父孫中山銅像給變賣掉,但阿左很快發現他們不是唯一打銅像歪腦筋的窮學生,另外有一組人馬同樣覬覦將孫中山給換成「孫中山」,到底這場盜取銅像大戰會有怎樣結果?
易智言導演的《行動代號:孫中山》,外層批著「錢」外套,從電影第一幕到最後一幕,都在講錢的困境與戰爭,無論是繳不出班費或畢業旅行費,或是阿嬤接薪水微薄的家庭代工照顧孫子們,或是家徒四壁,只能跟著暴力老爸一塊生活,或是倒閉的工廠與失業的老爸的老爸的老爸,或是三餐變一餐,一餐變大賣場的試吃品免費享用到飽等等;沒錢的人被逼著生錢出來,否則會遭受閒言閒語攻擊:「躲著不繳錢很幼稚耶」,為能快速生錢以滿足團體需求,人們學會賭一把,賭贏了雞犬升天,賭輸了爛命一條;而社會底層的窮人不會只有一個,你有困難我也有困難,救了你可能苦了我,既然生存環境如此艱困,那麼就來比看看誰的心比較硬比較狠,犧牲你才能救自己;金錢面前,友情、信任、同情「無價」,我是說:毫無價值。
脫掉「錢」外套,《行動代號:孫中山》內裡穿了件「合作」襯衫。
這個社會很冷漠,人們只在乎同學繳不繳的出班費或畢業旅行費,不在乎為何繳不出班費或畢業旅行費的原因、人們只在意學生偷銅像是大罪,要寫篇落落長的悔過書,不在乎悔過書內容到底在控訴或求救些什麼;這個社會習慣分團體,各自求生、各自為達成訂下的目標而去攻擊對手(而且沒認清真正的「敵人」是誰),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又或者相互鬥爭的結果,導致兩敗俱傷,一事無成?
「我們必須合作,將來才能做些什麼大事,我們不能窮斃了,我們兒子的兒子不能窮斃了!」;《行動代號:孫中山》藉一起偷銅像行動,闡述團結的重要性,勉勵習慣搞分化的台灣民眾,要想完成些什麼事情,別再只看見自己的困境而忽略他人的需求,若只懂著照顧自己,那麼今天你偷他人銅像,明天就是他人偷你的銅像,永無止息。
《行動代號:孫中山》的劇情比我預期要簡潔許多,原以為電影會有大篇幅探討貧富差距的生成原因或論述社會上的不公義狀況(就這一部分,我其實有點失望.....),但導演顯然意不在此,與其批判他更在乎的是鼓勵吧,我這樣想著,期待年輕一輩的孩子可以拋棄老舊陋習,用開闊的心胸去迎接屬於他們的新未來;影片最後一幕畫面下的頗動人,振臂高呼,有著「記取教訓,再次革命,團結讓明天會更好」的期許。
《行動代號:孫中山》有賺到我一點淚水,例如比賽「誰家比較窮」一段,越比越辛酸,「我家最厲害,我家最窮,喔耶」,「喔耶」兩字聽來實在無奈,無奈到讓我聯想起艾爾帕西諾的《女人香》,眼盲的艾爾每次逞強時,總會喊上一聲「呼啊」,乍聽蠻不在乎,實則是無能為力的悲歎;《行動代號:孫中山》有讓我笑開懷的時刻,我很喜歡導演安排阿左做為第一主角,他的樂天與同理心,正是現代社會欠缺的特質啊;《行動代號:孫中山》有讓我驚喜的設計,例如藍髮美少女面具(我覺得這面具好酷!!),兩個不同團體的人一旦戴上面具就難分彼此,面具是犯案的工具、是化解隔閡的工具,但它同時也是造成猜忌的工具啊,因此當阿左等人各自拆掉臉上的面具時,就有坦然面對自我與彼此的意義。
最後,《行動代號:孫中山》裡的年輕演員們,或許口條與演技都嫌生澀,但我喜歡他們在電影裡的模樣,我想影片節奏對了、味道對了,演員怎麼擺都會討喜;反觀同樣選用新演員的《共犯》,就少了這種「對了」的感覺。
補充一下,宏都拉斯和李千娜和黃河在片中都各只有一場戲,戲份雖少,但客串的很有存在感。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