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必修學:向青春告別的成長寓言

大學對你而言是什麼樣的意義呢?

是心智與知識的啓蒙時刻?愛情萌生與幻滅的所在?是啤酒與派對?青春記憶的存放庫?或是希望與絕望的集散地?

Josh Radnor集編導演三合一的電影「愛情必修學」(Liberal Art),敘述35歲的男主角Jesse從紐約回到大學母校參加教授Peter的退休儀式,因緣際會下認識大二的女學生Zibby,兩人一見鍾情,相談甚歡。對心智超齡的Zibby而言,Jesse比其同齡稚嫩的大學男孩們更有熟男的魅力,而青春迷人的Zibby,體內彷彿有具古老的靈魂,她鍾情於古典音樂,並堅守手寫信的浪漫信仰,這些老派的美感經驗拉近了年紀的隔閡,騷動Jesse這個老文青的心,同時Zibby的熱情與活力,就像電影中那座美麗的大學校園,那對Jesse來說是重溫著青春那股無限美好與希望的遐想。

但這些遐想,似乎難敵相隔17歲的差距,或是一本由數百頁文字堆疊而成的吸血鬼小說帶來的心理距離(God,大叔我也想知道誰能忍受暮光之城?),彼此落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差異,踏著不同的生命步伐,是不爭的事實,這道愛情選擇題,考驗著倆人的關係,

不過愛情其實只是這片的外衣,對我來說,這片更像一部企圖告別青春的成長寓言,Jesse曾對Zibby說,他最喜歡校園的原因是「在這裡感覺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在你面前有無盡的選擇」,可是一畢業,生活就來了,原先以為的那些選擇與可能性似乎就都不見了,從無窮的可能瞬間縮減到現實中有限或僅存選項的落差,大學時代的想像,彷彿是場未來的未來,這令人沮喪的感觸,道出此刻我們回顧青春時,心中有的淡淡哀愁。

Jesse愛這座校園,你看他重返校園時的雀躍,看他躺在綠地時滿足的表情與喜悅。只是這座存放青春滋味的記憶庫,如何影響他人生的未來路?他是否留戀在過去,而沒有真的離開,進到真實的生活當中?從這角度看,Jesse的職業設定也暗藏玄機,他在紐約的大學裡擔任招生工作,那是大學入門的第一關,通往無限希望的入口,而他一直在那裡。直到他返校參加Peter教授的退休儀式,這趟旅程才成了他真正的畢業典禮。

Peter在退休儀式那晚不知所云的演說,反應著他不捨離開的心情,他的角色代表離不開人生舊階段的狀態,後來他形容這座校園彷彿是座監獄,是啊,離不開的地方,不論多好,可能都像是監獄了。

Dean是劇中患有燥鬱症的學生,因手上的一本書,開啟與Jesse的互動。Jesse引用他們共同喜愛作家的名言對他說:小說的產生是為了對抗孤獨。但當你花那麼多時間在閱讀一本上達千頁的小說時,所犧牲的人際互動,反而可能讓你更加孤獨。Dean不像其他樂觀天真的大學生,老用誇張的口氣說話,大學對他不是懷有無限希望的美好之地,他反而有種衰老的姿態,生活裡的一切,激不起他心中的火花,他沈溺在書本裡,尋求同理與解脫,Jesse看見了他無法往前走,提醒他親身踏入現實與人群的重要性,其實這也讓Jesse看見自己的處境,他也需要離開自己留戀的青春,踏出屬於自己人生新階段的步伐。

於是在電影中,當Jesse拒絕Zibby的求歡,卻與過去崇拜女教授發生一夜情的夜晚,讓Jesse發現自己不再年輕,他沒有青春的肉體,也不願奪走對方的初夜,但他也不夠衰老,沒有老到像女教授那樣失去了浪漫的想像,他得重新尋找自己生命的位置。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往前走的能量,在孤獨與親密中,取得足夠的溫暖。

因此最後愛情的選擇就反映了這個新的生命狀態,不老不幼,一個能夠一起攜手同時變老的伴侶,其實就也象徵了Jesse接納了現在的自己,同時踩著踏實與自在的步伐,於是毛毛蟲終於可以到了下個階段,變成蝴蝶。

將這片獻給我們逝去的美好青春,也獻給我們即將投入悲喜交錯的真實未來。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