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角》--本我惡魔,無所遁形
因女友遭到殺害而被莫名控訴為兇手的男子伊格,因對於人性與冷漠社會徹底失望,終日沉溺於酒精和希望能找出真兇的痛苦之中。某天早上因熾烈頭痛驚醒後,竟發現頭上長出一對羊角,而且還擁有了讓他人吐露內心醜陋祕密的魔鬼力量!這個詭異奇幻的變化,似乎正與女友遭謀殺的真相息息相關… 伊格為了復仇從「撒旦的化身」成為了「墮落的天使」;為了找出兇手,他不惜與魔鬼交涉,見識到了人類的惡,與人心最醜陋不堪的一面,到了最後,即使終將被惡魔吞噬,他也在所不惜,一切都只因為他希望能找出殺害深愛女友的真兇。 ⋯⋯
《魔角》改編自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之子喬希爾同名小說,全片充滿聖經的隱喻,降臨在主角身上的魔咒,讓所有與之接觸的人們無不吐出真言,打破超我的道德,引出內在最真實的慾望本我。《魔山》《3D食人魚》導演亞歷山大阿甲為本片注入個人標誌性的B級恐怖,並與超現實主義大師大衛林區導演的御用攝影師共同營造片中的邪典氛圍,而從霍格華茲學院畢業後便不斷拓展戲路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在《魔角》中也能看到他演技的驚人蛻變。
熟悉聖經的人相信一眼就認出,男主角「伊格 」一名,其實是取自第二世紀初時安提阿的基督教會領袖之一的伊格那修斯(Ignatius),意指「內心懷有神的人」或「為神所生的人」,是位極具代表性的殉道士。作者喬希爾意圖藉由這樣忠心的虔誠基督徒,並用更赤裸裸的反諷手法 重新解構「接近基督」的意念。因愛人梅林的死,使伊格迷失了自己,毀了聖母的雕像,同時精神上也背棄了基督,上帝於是給伊格一個重新被基督接納的機會 - 那對魔角,這不是詛咒,亦不是懲罰,而是一項引領伊格走出傷痛的恩賜與考驗。
「沒有人生於邪惡,惡魔本身是一位墮落天使。」魔角讓伊格擁有使人向他吐納心聲的能力,做出平常不敢做的事,說出平常不敢說的OS,就連內心深層最醜陋、最私密的秘密都會不自覺心直口快的脫口而出,完全將潛意識中的本我惡魔將其釋放,佛洛伊德的人格結構 :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慾望,只遵從本能性的衝動去盡可能的滿足,而平時的本我則受超我的約制,從現今的世道觀點來看,本我常被定義為邪惡,且通常是隱身在超我的背後,而《魔角》卻讓每個人的本我一一現形;謊言、謾罵、外遇、拳腳相向、心中的斷背山、慾火焚身的性飢渴、謀殺的衝動、不倫的性幻想、對兒子的徹底失望、一嘗當眾露屌的快感等各種壓抑於心中的病態行徑皆獲得了宣洩,這些所謂的非常規行為普遍被視為惡,但那只不過是最真實的本性,沒有人生於邪惡,但我們生於本我。
「人們常說該做對的事情,但有時沒有所謂對的事,只好選擇自己能承受的罪惡。」伊格最後選擇了魔角,接受罪惡,也接受了復仇,成為一位墮落天使;「讓一切都來吧!烈火呀,十字架呀,與野獸搏鬥呀,以及粉身碎骨,撕肉斷肢,血肉模糊,全身縻糜爛,與魔鬼的殘酷暴行都臨到我吧。我只要得著耶穌基督。」-《致羅馬人書》第5章 - 伊格與伊格那修斯同樣承受了死亡,伊格得到救贖,伊格那修斯「得道」基督。「有時候,你在地獄穿行,逃出生天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向地獄之火。」伊格穿越人世的病態,最終拆下十字架,迎接復仇,逃出了地獄。片頭與片尾同的段落,揭露這是場來自天堂的倒敘,在天堂時,梅林問 :「Are you horny ?」( 這裡horny 除了是指性衝動,也是對應片名 Horns 的原意,雙關語 ),伊格 :「Mm, I'm getting warmer. 」獲得洗滌之後,重回基督懷抱,一切,正逐漸回暖。
亞歷山大阿甲導演重現書中大量撒旦與基督的意象,聖經的寓意及象徵性的諷刺,搭配亞歷山大血腥的邪典風別具一番風味。喬希爾有一點跟他老爸很像,那就是他們刻劃書中角色童年時期的筆觸幾乎如出一轍,少年之間的友誼和情感都有一種壓抑驚恐的氛圍和世故感,片中四位主角的兒時玩伴的關係便讓我不斷想起史蒂芬金的《捕夢網》《Stand by Me》等經典作品中對童年的描繪,而喬希爾竟也繼承了同樣的創作風格,果然真是對父子。
《魔角》是部宗教意味相當濃厚的電影,主題明明很嚴肅,一連串限制級的病態梗卻讓整部片幾乎成了黑色喜劇,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表現得很棒,近年來急欲跳脫《哈利波特》框架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裡,每場戲都放得很開,惡魔的邪氣、心痛的頹廢,一幕幕都是跟以前很不一樣的丹尼爾。很多論點亞歷山大阿甲沒有更深入去著墨,再把《魔角》的層次拉得更高,最後只是成就了一部「概念還不錯,拍得很普通 」的電影,然後IMDb將《魔角》標為奇幻、恐怖、劇情,這讓我很意外,因為他們竟然露標了喜劇XDD......
想看我的更多影評,歡迎到我剛成立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喔: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