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屁股》(2014):陷入恐怖谷的萬丈深淵
昨晚在金馬影展看了這次入圍最佳創作短片獎的《黑屁股》,此作也是本屆金馬獎唯一獲提名的動畫電影。
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有看過《黑屁股》的短片。當時看完之後,只覺得依這樣的水平,即便真弄出一個長片,大概也沒有什麼搞頭,毫不令我期待。來自台灣的張毅導演抱持著極大的熱忱投入動畫創作這個艱困的領域固然值得肯定,但一旦連繪製出的人物角色都不能討喜,要怎麼期待會有人買帳呢?
昨晚正式看了這次的入圍作,據說該作還分成四部曲,這次播放的大概是其中之一。觀片的途中,我承認我確實得收回之前部分過度武斷的見解,《黑屁股》在非人類的所有刻畫,細緻至極,雨水落下的街景,仿真程度有時甚至讓我一度忘卻眼前的是一部動畫作品。至於小狗的樣貌外形,也確有達到惹人憐愛的效果,挺可愛的。
但是,一旦細照「人」,像是小男孩這個角色,畫面每帶到他的臉就讓我食慾全消,這個人物根本直接陷入恐怖谷(Uncanny valley)的萬丈深淵。仔細再看,路人的動作全都嚴重不自然,小男孩跟父母用餐一景更是災難,這分明是披上人類皮草的機器人家庭吧。
談到恐怖谷理論,網路上都有豐富的詳解。此理論是在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所提出,節錄維基百科:「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至到了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之反感。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讓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讓人有面對行屍走肉的感覺。」
歷來不少動畫創作者總刻意想將動畫人物完全擬人,卻往往事與願違,票房慘敗的《Final Fantasy:夢境實錄》(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Within ,2001)大概就是影史較為顯著的例子。反倒將人物畫成根本不是人,如鼻子兩條線,耳朵手掌大,觀眾反而覺得可愛親切。
《黑屁股》其實應算上是一部習作般的動畫作品,故事簡單至極,兩句話便能講完整部片。就是一個小流浪狗與雨衣小男孩的邂逅,然後如此這般,便結束了。
比較讓人驚豔的部分多在場景、事物等細節的精緻度,但主創團隊顯然也花了很多心思在進行角色臉部表情的設計。但就結果看來,如此嘗試是顯然失敗的,想完全以動畫人完全取代真人的挑戰並沒有成功。
小男孩在放生掉小狗之後回到家,看似經過了一番心理轉折,最後才決定再冒雨出門尋狗,但在實景電影的處理來看,即便同樣不使用台詞,也能透過一些細微的臉部表情來表露出角色的情緒。但《黑屁股》中的小男孩,顯然已經盡力了,相信沒有觀眾都能理解他的心思,甚至連直視著他都覺得亂不舒服。
《黑屁股》當然並非一無四處,它讓我們看見了華人動畫電影目前最顛峰造極的程度其實某些層面是一點也不輸歐美的,但歐美動畫電影早就刻意繞離了恐怖谷不走,難道導演張毅對此完全不了解嗎?我相信或許不是,或許導演正是有更大的企圖心,想要將動畫角色的和人類的相似度提升到極致吧。只是,說句坦白話,若該作維持原樣拉成長篇電影上院線,票房也絕對是可想而知的慘澹。
金馬獎評審將《黑屁股》選入最佳創作短片入圍名單,這樣的選擇,看完片後,我也是同意的。只是動畫創作更實景創作仍然是有明顯的區別,就創作難度及複雜度來講,不用看也知道《黑屁股》絕對超越另四部甚遠。但相信金馬評審並不會以此來認定它是年度最好的短片作品才是,換句話說,形式上令人佩服,但內容上,還是不足的。
打個比方,同樣一模一樣的故事,我採用實景拍攝,請來一隻訓練有素的小狗和可愛的小男孩,是不是可以拍出差不多的東西呢?只是相信也就沒有入圍金馬獎的可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