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金馬影展]《歸來》:回不去的圓滿
儘管在頒獎典禮之後,鞏俐因為角逐影后失利,鬧出許多事情,讓人不免覺得她的氣度狹小,不過我還是想要分享一下觀賞完這部電影的感想,因為這是今年觀賞金馬影展許多電影當中,少數幾部有感動到我心坎兒裡,而且逼出眼淚來的作品,厲害的是,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跟我相當疏離。《歸來》(Coming Home, 2014)是導演張藝謀繼2011年《金陵十三釵》之後再次改編自美籍華人作家嚴歌苓小說的電影作品,並第九度與鞏俐合作,同劇還有《唐山大地震》陳道明(也是第三次與張藝謀合作了)、新人演員張慧雯(並入圍本屆金馬最佳新演員獎)、《黃金大劫案》郭濤以及《畫壁》閆妮等人一起演出。
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故事背景設定在文化大革命,七零年代的中國,勞動改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管理罪犯的手段,勞改犯陸焉識因為思念老婆馮婉瑜和女兒丹丹,在一次的農場轉遷途中逃跑,但此舉影響到了丹丹在舞團當中的發展,如果被發現她們仍與陸焉識有所接觸,丹丹就沒辦法在她最愛的跳舞領域當中出頭,於是從中干擾父母的相遇,陸焉識和馮婉瑜兩人就這麼近在咫尺,最終卻被命運拉遠。文革結束後,陸焉識第二次歸來,這次不再需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只是時序更迭,滄海桑田、人事全非,陸焉識發現女兒丹丹已經放棄跳舞夢,被媽媽趕出家門。回到家終於在見到愛人了,但陸焉識卻發現,他的愛人已經認不得他了,仍舊癡癡守候著陸焉識的歸來。
原先在選擇觀賞這部電影的時候,確實是因為鞏俐入圍最佳女主角獎而購買票券的,雖然看到文革時代為背景,不免有所顧忌猶豫,害怕因為這個時代背景,我可能不會喜歡,太過疏離而無法入戲,不過在觀賞完這部電影,當初那些猶豫似乎是多餘的,首先我得要說,鞏俐再次地跟張藝謀合作,的確是很有野心,也讓人看見了過去幾部電影的默契以及導演對於演員的了解,整部電影都是鞏俐發揮的空間,不難看見她游刃有餘的演技與情緒轉換,彷若再現了《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片(排除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氣勢,故事雖說不上高潮迭起,但透過鞏俐的詮釋,電影充滿韻味,即使在結束後,仍帶有後勁。
這部電影可以用兩個層面來觀賞,第一個層面就是觀賞人物之間的情感互動,在陸焉識第一次的歸來,馮婉瑜一種想見又不敢見的傷痛,礙於女兒的前途,壓抑著心裡的澎湃,是相當撥弄觀眾心弦的,至於女兒丹丹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著想,其實潛藏在心底沒說的話,應該是成長過程中已經缺少了父親,不想連母親也一同失去,或許丹丹向長官打小報告說出陸焉識的行蹤看起來心狠手辣了一些,卻有讓人心酸的苦衷。一場馮婉瑜和丹丹在家中的爭吵,是前半段情緒上的高潮處,一個一直以來都為了孩子著想的媽媽下定決心要為愛走天涯,可見這個決定多麼椎心刺骨。
第二次的歸來,呈現的是這個家庭裡的成員,如何贖罪重新凝聚彼此的情感,陸焉識眼看心愛的人認不得自己,心疼著那些逝去的、他所缺席的時光以及她所受到的苦導致她現在的病態,他從重現各種生活中的回憶,試圖引起馮婉瑜的注意,到最終服了命運,不管冰霜風雪,沒有任何一句怨言,默默陪在她身邊,當車伕陪著她到火車站接她所殷殷等待的陸焉識,那是他的宿命,也是他贖罪的方式,唯有這樣,他可以在她身邊照顧她,繼續給她這些年所無法給她的愛,家是回了,但那些曾經有過的美滿,回不去了。而經過陸焉識的努力,丹丹和馮婉瑜之間的心結,也慢慢地化解,丹丹終於再回到家裡住了,再重拾跳舞的夢想,只可惜,馮婉瑜當年缺席沒看到的舞蹈,幾年過去了,馮婉瑜也無法看懂了。
另外一個觀賞的層面,就是故事背後所影射的中國政局情勢,尤其是對於文化大革命等制度與事件上的批判,很明顯的一點就是角色的名字「陸焉識」,整體的故事也看出了一個大時代的決策,影響了不僅只一個人的命運,更扭曲了一個家庭原本幸福美滿的樣貌。不過電影《歸來》和原著【陸犯焉識】相比,批判和反省的部分少了很多,或許是為了讓這部電影可以在中國順利上映,所作簡化吧,簡化過後有好有壞,好處就是角色之間的情感豐沛,可以比較聚焦在情緒與互動上面,缺點就是整體觀賞下來,《歸來》缺少了角色的背景,觀賞時比較無法得到來龍去脈,也缺少了小說對於文革的批判,無法提供給觀眾一個反思的力道。
於是,總和下來,《歸來》是一部相當順暢,其中演員們的演技也相當懾人的電影,但就是這樣順順的看完,被感動到了,捨不得這樣的結局,也就沒有太多的想法,去檢視這樣的一個時代,這樣的一個背景,多麼荒謬,也沒有提供太多去推及到現在的聯想空間。好看,但感受得出來電影的創作被綁手綁腳了,應該可以再給個更多,再大膽一點。可惜了。
歡迎按讚加入【MOVIE BOULEVARD】FB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