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看電影X台灣國際酷兒影展】2014年度十大LGBT電影
2014年度十大LGBT電影
----------------------------------
前言
本文為個人所排序的2014年度十大LGBT電影排行,不具任何權威性,僅是個人意見表述。全部作品都係台灣今年度曾經在院線或影展放映的電影,不過當中有幾部因為橫跨了2013與2014兩年,有點難定義,故未選入,在文末有另外列出。而網路上,主要都以年度十大電影討論為多數,單純LGBT電影的文章鮮少,故鄙人特寫此文,推薦給關心此類型的同好們~
第一名 《愛情的模樣》
《愛情的模樣》為榮獲第64屆柏林泰迪熊獎的作品,改編導演2010昔日短片《我不想一個人回家》。故事大意以一名盲眼少年的初吻那件小事為命題,描述這名巴西中學生戀上轉學生的愛情探索,如何獨立成長、發現心中所愛、勇往直前的青春故事。
一致好評的高評價,幾乎是看過本片的觀後感。別於糾結世俗眼光闡述社會議題的昔日同志電影,《愛情的模樣》走一種柔和起承轉合、沒有過度炫技、完全以同志立場去說故事的單純溫情路線。
李奧就這麼喜歡嘉比耶,沒錯,如此簡單,喜歡人不用那麼繁縟複雜去討論性傾向,喜歡就是喜歡。
沒有因為身障、同志身分,而有任何迥異。《愛情的模樣》帶著性別平等角度去說故事,輔以緩慢的敘事節奏,自然地,令觀眾浸淫在那雀躍氛圍中。
多久多久沒有看到這種清新自然沒有負擔的電影了呢?甜而不膩,勾起睽違已久的初戀砰砰跳,《愛情的模樣》就是這樣的作品。
第二名 《血熱之心》
《血熱之心》為改編舞台劇的HBO電視電影。這部歷史悠久劇本,為拉里•克萊默1985年根據真實經歷創造的傳記作品,曾獲東尼獎。本片記述著1981年至1984年愛滋病於紐約初期爆發情況,當時同志戀人、同志團體們為己身權益對抗社會、政府。
本片極度虐心、真實、煽情,完美地捕捉觀眾情感。那個年代,是石牆事件、性革命剛結束,同志終於浮上檯面的時期。然而,愛滋病席捲狂襲,破壞了這好不容易建立的小小人權。在片中,你將會看到HIV患者如何被殘忍對待,門診不收、修理工拒絕進入病房、不准家屬碰觸遺體直接當作丟入黑色塑膠袋視為垃圾、群眾到機構抗議。
透過演員精湛演技、刻意減重詮釋,這些歧視大辣辣地衝擊閱聽眾感官視覺。
諷刺的是,在醫療發達的台灣現今社會中,因為反同團體、媒體錯誤渲染之下,這樣歧視即便過了三十年,依舊可見。連這點人權都無法尊重,台灣的教育究竟怎麼了呢?透過本片你將會徹底省思。
另外,《血熱之心》也非全然同志角色的歷史傳記片,編劇刻意安排一名患有小兒麻痺的醫療研究者、主角的異性戀律師哥哥作為旁觀對比,凸顯出對於疾病、性傾向的不同視角。
除了社會歧視議題主軸,《血熱之心》更夾雜了社運團體的意見分歧衝突、當代性別文化、政府漠視、生離死別愛戀,使得這部改編戲劇的電影面相豐富。在渲染力極強的劇情編寫、人物情感交織、激烈的抗爭場面揉雜之下,本片極度精彩,堪稱史詩鉅作。
本片極度虐心、真實、煽情,完美地捕捉觀眾情感。那個年代,是石牆事件、性革命剛結束,同志終於浮上檯面的時期。然而,愛滋病席捲狂襲,破壞了這好不容易建立的小小人權。在片中,你將會看到HIV患者如何被殘忍對待,門診不收、修理工拒絕進入病房、不准家屬碰觸遺體直接當作丟入黑色塑膠袋視為垃圾、群眾到機構抗議。
透過演員精湛演技、刻意減重詮釋,這些歧視大辣辣地衝擊閱聽眾感官視覺。
諷刺的是,在醫療發達的台灣現今社會中,因為反同團體、媒體錯誤渲染之下,這樣歧視即便過了三十年,依舊可見。連這點人權都無法尊重,台灣的教育究竟怎麼了呢?透過本片你將會徹底省思。
另外,《血熱之心》也非全然同志角色的歷史傳記片,編劇刻意安排一名患有小兒麻痺的醫療研究者、主角的異性戀律師哥哥作為旁觀對比,凸顯出對於疾病、性傾向的不同視角。
除了社會歧視議題主軸,《血熱之心》更夾雜了社運團體的意見分歧衝突、當代性別文化、政府漠視、生離死別愛戀,使得這部改編戲劇的電影面相豐富。在渲染力極強的劇情編寫、人物情感交織、激烈的抗爭場面揉雜之下,本片極度精彩,堪稱史詩鉅作。
第三名 《驕傲大聯盟》
同樣是真實故事改編電影。《驕傲大聯盟》故事劇情發生在1984年,當時柴契爾夫人執政,英國煤礦工人集體罷工。而這時一群男女同志們,決定現身支持同樣被政府排擠的礦工們,組成GLSM(同志挺礦工)聯盟,深入威爾斯,為其募款。逐漸地,誤會被善意和解消弭,兩個群體建立起最溫暖最強大的同盟。
在政府壓榨、警察欺凌、媒體詆毀之下,礦工頓然成為了邊緣角色,與同志身分無異。因此共同扶持,爭取美好未來。這樣同志與異性戀的文化衝擊,撞出《驕傲大聯盟》的精彩。
在《驕傲大聯盟》中,你難以找到一個真正的主角,因為,每名出場角色都有其意義:因為遊行而剛被啟發的小GAY、挺身而出正式身分的男女同志、隱瞞性向的老先生、因為抗爭進而爭取人生的家庭主婦、原本猶豫後來成為好姊妹的阿嬸阿罵…等等,導演調度能力驚人,將這群眾角戲份均衡分配,利用精彩的群戲贏得媒體、評審、觀眾注目。
在台灣,有不少人曾經質疑,某些同運團體為何要用同志身分參與社運,認為這樣模糊了議題。但,為什麼不能呢?自豪己身的性傾向,為何不能尋求社會認同呢?同志本是不可剝離的標籤呀,假若自己都隱瞞不敢明說,何來別人認真對待呢?同為被邊緣的弱勢,大家應該一起站起來呀,你公對某!
不只是一部社運、同運紀實,更是一部激勵人心的2014經典電影,這就是《驕傲大聯盟》!
在政府壓榨、警察欺凌、媒體詆毀之下,礦工頓然成為了邊緣角色,與同志身分無異。因此共同扶持,爭取美好未來。這樣同志與異性戀的文化衝擊,撞出《驕傲大聯盟》的精彩。
在《驕傲大聯盟》中,你難以找到一個真正的主角,因為,每名出場角色都有其意義:因為遊行而剛被啟發的小GAY、挺身而出正式身分的男女同志、隱瞞性向的老先生、因為抗爭進而爭取人生的家庭主婦、原本猶豫後來成為好姊妹的阿嬸阿罵…等等,導演調度能力驚人,將這群眾角戲份均衡分配,利用精彩的群戲贏得媒體、評審、觀眾注目。
在台灣,有不少人曾經質疑,某些同運團體為何要用同志身分參與社運,認為這樣模糊了議題。但,為什麼不能呢?自豪己身的性傾向,為何不能尋求社會認同呢?同志本是不可剝離的標籤呀,假若自己都隱瞞不敢明說,何來別人認真對待呢?同為被邊緣的弱勢,大家應該一起站起來呀,你公對某!
不只是一部社運、同運紀實,更是一部激勵人心的2014經典電影,這就是《驕傲大聯盟》!
第四名 《菜是老的辣》
也許這段相差(插)60歲的愛戀,稍稍地驚世駭俗,但這樣的議題鮮少被討論,尤其在同志電影。在父權社會當中,常見報章媒體大肆報導姊弟戀,卻從沒見過「哥妹戀」這詞,似乎,明明之中眾人認定,男大女小才是「正常」;而在同樣性別的同志文化中,卻莫名地排老,大家都只想吃年輕嫩草,那老年同志呢,似乎就應該「認清」與情慾無緣,更被「異性戀家庭關係」壓迫著。
而《菜是老的辣》卻挑戰這樣的文化界限,讓一名陽光帥氣挺拔的天菜男孩戀上八旬老翁。無疑地,劇中刻劃了許多社會歧視,像是:好友不諒解、母親無法接受、旁人指指點點的。呈現出「同志」、「性」、「老人」三道汙名。
電影想講的,有很多:長期照護不該無性忽略情慾;情慾多元,有著各種面向;戀老情慾在社會風氣壓抑之下難以啟齒;老年同志的生活無奈...等等。
透過天菜男主角皮耶加布列拉卓大露身材裝萌扮可愛,《菜是老的辣》將帶領觀眾進入到這鮮少討論的議題當中。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討論當中老年同志議題,請點,《菜是老的辣》
第五名 《愛,不散》
導演艾拉薩克斯將《愛,不散》鎖定在浪漫愛情故事,將情感投射於社會議題,淡化當中同志設定,注重人物內心的刻畫以及對人性的探索,將老無所依的誠摯親情愛戀,在這冷漠世俗的都市上演,以塑造出這段至死不渝的愛情。劇情上更利用姪子、姪孫作為年齡層不同的對比,講述在人生不同階段,對於愛情觀念的迥異。
別於他片的是,導演特別要求兩位主演不要事前排練,當中走位、對白都是自然反應,藉此樸素情誼打造出戲劇張力,讓單純的生活瑣碎小事就此變得引人入勝。
而從《愛,不散》亦可以看到當前台灣對於同運的盲點。同志運動、性別運動訴求皆是對於性別的平等、差異的尊重,然而在台灣,卻一窩蜂僅訴求著「同志婚姻」,認為只要能夠結婚就會世界大同、就此幸福。因此每當政治人物某藝人表態支持,變好棒棒瘋狂崇拜,卻忘了對於性別的其他面向。
如同本片,即便婚姻合法化,身旁好友對此接受,但保守宗教勢力依舊存在著,阻礙其工作權;或像女同志電影《十種懷孕的方法》,即便在德國伴侶法通過有著婚姻相同地位,但精子銀行依舊拒絕同志伴侶申請。
婚姻合法絕對不是性別運動的終點,在關注此議題同時,其它絕不可忽略。例如本片,年老同志在沒有子嗣的脈絡下,國家是否應當要有著住居所的配套政策呢?
《愛,不散》當中有段情節令人動容,就是,兩位主角在分居後短暫重逢,他倆依偎在一張單人床上,懷念著過往每夜的溫暖擁抱,原來,幸福,不過簡單如此。誰說同志戀情都不長久,沒有真愛不該結婚呢?護家盟,這部電影就是拍給你們看的!去把那死板佈滿蛛絲的保守腦袋洗洗睡吧!
第六名 《湯姆在農莊》
《湯姆在農莊》為集導演、編劇、演員、製片多重身分於一身的神童札維耶•多藍,執導的第四部劇情長片。本片為心靈驚悚劇,講述湯姆隱瞞性向,前往鄉村參加男友喪禮,卻遭到男友哥哥暴力威脅,成為「某程度上的」綁架,因而被迫滯留於農莊。
本片角色寥寥可數,劇情簡單,不存在明確犯罪事實,有點像是類型電影,卻又有浪漫電影的曖昧情愫。透過導演多藍的獨特品味以及影像操弄,使得《湯姆在農莊》有種難以形容的冷冽魅力。
劇中花最多篇幅著墨的便是湯姆與男友兄長法蘭西兩者之間的關係。曖昧纏繞,難以定義,別於傳統認知的「親密暴力」。究竟是湯姆是將對男友的情感轉移到或是確實愛上法蘭西呢?而法蘭西脅迫湯姆滯留是因為確保母親情緒又或是對湯姆有好感呢?兩人都不願承認,處在一種詭奇位置,說不明白,彷彿穿上一層偽裝,表面看似平靜,內心卻驚滔駭浪。
多藍在《湯姆在農莊》展現出其敏感度。無論是人物描寫、心靈刻劃、驚悚元素..等等,這樣的劇情發展,對於同志電影是個罕見嘗試,故,值得一看。(不過,多藍不認為自己作品是同志電影)
本片角色寥寥可數,劇情簡單,不存在明確犯罪事實,有點像是類型電影,卻又有浪漫電影的曖昧情愫。透過導演多藍的獨特品味以及影像操弄,使得《湯姆在農莊》有種難以形容的冷冽魅力。
劇中花最多篇幅著墨的便是湯姆與男友兄長法蘭西兩者之間的關係。曖昧纏繞,難以定義,別於傳統認知的「親密暴力」。究竟是湯姆是將對男友的情感轉移到或是確實愛上法蘭西呢?而法蘭西脅迫湯姆滯留是因為確保母親情緒又或是對湯姆有好感呢?兩人都不願承認,處在一種詭奇位置,說不明白,彷彿穿上一層偽裝,表面看似平靜,內心卻驚滔駭浪。
多藍在《湯姆在農莊》展現出其敏感度。無論是人物描寫、心靈刻劃、驚悚元素..等等,這樣的劇情發展,對於同志電影是個罕見嘗試,故,值得一看。(不過,多藍不認為自己作品是同志電影)
第七名 《屋簷下的她》
《屋簷下的她》為韓國罕見的女同志電影。劇情訴說著一名女警因為性向遭到中央調至偏鄉派出所擔任所長,在那座小漁村,她遇見一名受虐女孩,而後短暫收養。但紙包不住火,調職原因終究被打聽出來,無奈地,所長出於好心的幫助,因為性向,面臨性侵質疑。
「如果你是同性戀,那麼留宿未成年少女,便是一個問題。」這句對白可以看出,丁朱里導演巧妙利用少女有形傷害對比主角因為性向收到無形暴力。小漁村彷彿是體制縮影,對於同性戀歧視、女性貶低、校園霸凌一覽無遺,將之揭示。當中更利用非法移工象徵著漠視,彷彿電影只是冰山一角,如同現實,大眾總是關注己身而忽略社會議題。
雖為女同片,《屋簷下的她》電影中對於女女情慾描述,少之又少,畢竟韓國保守,題材敏感,所以少女的慾望書寫只能點到為止。本片最具看頭的橋段,彷彿《控制》一片,金賽綸精湛演技詮釋出,家暴絕望少女利用陰性力量反撲殘酷陽剛暴力,雖然這同時點出當代婦運對於性侵害的過度擴張,但不過何嘗不是給社會一記巴掌呢?
雖然劇情發展稍微抑鬱,讓觀者看得虐心不忍,但在優秀編導、演員交織而下,《屋簷下的她》,依舊亮眼,值得推薦,是2014年具代表性的女同作品。
「如果你是同性戀,那麼留宿未成年少女,便是一個問題。」這句對白可以看出,丁朱里導演巧妙利用少女有形傷害對比主角因為性向收到無形暴力。小漁村彷彿是體制縮影,對於同性戀歧視、女性貶低、校園霸凌一覽無遺,將之揭示。當中更利用非法移工象徵著漠視,彷彿電影只是冰山一角,如同現實,大眾總是關注己身而忽略社會議題。
雖為女同片,《屋簷下的她》電影中對於女女情慾描述,少之又少,畢竟韓國保守,題材敏感,所以少女的慾望書寫只能點到為止。本片最具看頭的橋段,彷彿《控制》一片,金賽綸精湛演技詮釋出,家暴絕望少女利用陰性力量反撲殘酷陽剛暴力,雖然這同時點出當代婦運對於性侵害的過度擴張,但不過何嘗不是給社會一記巴掌呢?
雖然劇情發展稍微抑鬱,讓觀者看得虐心不忍,但在優秀編導、演員交織而下,《屋簷下的她》,依舊亮眼,值得推薦,是2014年具代表性的女同作品。
第八名 《女朋友的女朋友》
《女朋友的女朋友》為作品多元變化的法國名導佛杭蘇瓦歐容最新作品。劇情描寫克萊兒與蘿拉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姊妹淘,兩人在成年時各自步入家庭,不幸的是,蘿拉發生意外逝世。克萊兒基於關心,登門拜訪蘿拉丈夫大衛,沒想到,見到他打扮成女裝在養育小孩。
《女朋友的女朋友》的性別概念十分出眾,單看劇情會以為是扮裝或是跨性別電影,然而,卻不是那麼的簡單。克萊兒本身對蘿拉就有些女女情慾,無奈女有情姊沒意,無從發展,但如今大衛意外成為另外一位「姊妹」,使這情慾死灰復燃。逐漸地,友情、愛情混雜模糊,婚外情與道德感開始衝突,克萊兒戀上這名男兒身體而且屌很大的姊妹,究竟這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呢?似乎也不用管這麼複雜,愛上就愛上,誰還管性別定義呢?
如同學者桑塔所說過的話「雌雄同體是敢曝(camp)的感性中最突出的形象」,大衛自認為男性,扮裝後為女性,但情慾偏好女性,這樣雄性身體雌性扮裝的合體,透過跨演與扮裝,成就了全新性別,補足單一、單向性別的缺憾,將「性別」、「性」、「身體」的界線就此突破!
單單一部電影卻玩弄如此多元性別元素,著實不容易!若真要說些缺點,就是歐容玩得太過火,企圖將本片營造一種類型電影氛圍,刻意驚悚,顯得有點沒必要,反而讓大衛行為增添了負面感。不過《女朋友的女朋友》,男女、男男、女女都有參雜,可說是一次滿足!千萬別錯過!
《女朋友的女朋友》的性別概念十分出眾,單看劇情會以為是扮裝或是跨性別電影,然而,卻不是那麼的簡單。克萊兒本身對蘿拉就有些女女情慾,無奈女有情姊沒意,無從發展,但如今大衛意外成為另外一位「姊妹」,使這情慾死灰復燃。逐漸地,友情、愛情混雜模糊,婚外情與道德感開始衝突,克萊兒戀上這名男兒身體而且屌很大的姊妹,究竟這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呢?似乎也不用管這麼複雜,愛上就愛上,誰還管性別定義呢?
如同學者桑塔所說過的話「雌雄同體是敢曝(camp)的感性中最突出的形象」,大衛自認為男性,扮裝後為女性,但情慾偏好女性,這樣雄性身體雌性扮裝的合體,透過跨演與扮裝,成就了全新性別,補足單一、單向性別的缺憾,將「性別」、「性」、「身體」的界線就此突破!
單單一部電影卻玩弄如此多元性別元素,著實不容易!若真要說些缺點,就是歐容玩得太過火,企圖將本片營造一種類型電影氛圍,刻意驚悚,顯得有點沒必要,反而讓大衛行為增添了負面感。不過《女朋友的女朋友》,男女、男男、女女都有參雜,可說是一次滿足!千萬別錯過!
第九名 《輕輕搖晃》
《輕輕搖晃》為亞裔導演洪皓的首部劇情長片,故事巧妙融合東西方價值文化,講述一段年邁獨居母親面對喪子的故事。然而,這位娘親不知道的是,兒子是個GAY,而且還有個伴,查德。查德在伴侶身亡後,打算代替亡夫(?)照顧其母,但這同時,他又打算隱瞞著性向,讓其母對兒有著最美想像。
《輕輕搖晃》女主角由台灣耳熟能詳《唐伯虎點秋香》當中的華夫人鄭佩佩飾演,其演技老練,以東方人的含蓄演技刻劃出老年女性與頑強。而且,導演為擴大那份文化衝突,刻意安排讓鄭佩佩在劇中只懂得中文,與他者溝通都必須透過翻譯。而「語言」在片中正象徵著,文化差異、傳統概念對於同志的不了解。這樣一中一西談吐,意外創造出喜劇效果,讓過於抒情敘事的本片多了些生氣。
在劇中的翻譯橋段,查德企圖撮合鄭佩佩與養老院中的阿伯,但透過語言,兩人相處反而有些摩擦,換上肢體溝通後,卻又異常甜蜜。這正是《輕輕搖晃》所闡述的,隔閡並不是因為語言或文化不通造成,而是缺乏真誠的情感交流。
如此注重在角色與伴侶母親情感溝通的細膩溫潤電影,是《輕輕搖晃》值得推薦的原因。
《輕輕搖晃》女主角由台灣耳熟能詳《唐伯虎點秋香》當中的華夫人鄭佩佩飾演,其演技老練,以東方人的含蓄演技刻劃出老年女性與頑強。而且,導演為擴大那份文化衝突,刻意安排讓鄭佩佩在劇中只懂得中文,與他者溝通都必須透過翻譯。而「語言」在片中正象徵著,文化差異、傳統概念對於同志的不了解。這樣一中一西談吐,意外創造出喜劇效果,讓過於抒情敘事的本片多了些生氣。
在劇中的翻譯橋段,查德企圖撮合鄭佩佩與養老院中的阿伯,但透過語言,兩人相處反而有些摩擦,換上肢體溝通後,卻又異常甜蜜。這正是《輕輕搖晃》所闡述的,隔閡並不是因為語言或文化不通造成,而是缺乏真誠的情感交流。
如此注重在角色與伴侶母親情感溝通的細膩溫潤電影,是《輕輕搖晃》值得推薦的原因。
第十名 《迪斯可人生》
本片為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的開幕影片,亦入選2014舊金山Frameline同志影展閉幕片。別於榜上其他九部作品,它在影展、媒體、IMDB評價並無相對突出,但卻是鄙人的心頭好。
《迪斯可人生》講述一名肥胖外表不出眾的男孩弗洛里安,喜愛歌唱,但無奈地,父親極度傳統,厭惡兒子有任何不陽剛的舉止;值得慶幸的是,母親因此加倍呵護男孩,並且鼓勵。好景不常,母親發生意外陷入昏迷,父子倆就此被迫朝夕相處,就在這個時候,男孩開始對於泳池的體健青年產生情愫,而這一切,父親都看在眼裡...。
《迪斯可人生》之所以得我所好原因在於,它打破一味以體健美外貌姣好者作為主角的必要公式。想想,主角要胖要戴眼鏡外表要不是這麼好看的同志電影,真的好像沒幾部。(連學生作品都是呀!)因此,它更貼近真實人生,不由自主地,會投射觀者個人的醜小鴨童年,回憶起當時迷戀周遭天鵝的自己。
而之所以叫作《迪斯可人生》,在於弗洛里安熱衷演唱迪斯可歌曲,並且會畫上鬢角鬍鬚穿上華麗服飾,藉此創造一個全新性別身分沉浸。而本片趣味就在,每當演唱時,就會進入幻想世界,像是母親甦醒、明星亂入等等,十足童稚幻想感。
在同志情節方面,係佛洛里安逐漸發掘,目視,心癢,再愛上男孩。片中小男孩們的抱睡,雖然很普遍級,但卻很打到那個初戀懵懂點到為止的界線,讓人看了為之一笑。而這一切,身為異性戀的父親都看在眼裡,因為妻子不省人事,必須一肩扛起日後兒子生活,他的態度也逐漸轉化改變,從訝異到接受鼓勵。(當然鬧出很多笑話)
彷彿你我曾走過的童年,與看不慣、總是畏懼面對的父親和解相處,《迪斯可人生》這樣的青春同志電影,簡單,不落俗套,卻也深刻。
《迪斯可人生》講述一名肥胖外表不出眾的男孩弗洛里安,喜愛歌唱,但無奈地,父親極度傳統,厭惡兒子有任何不陽剛的舉止;值得慶幸的是,母親因此加倍呵護男孩,並且鼓勵。好景不常,母親發生意外陷入昏迷,父子倆就此被迫朝夕相處,就在這個時候,男孩開始對於泳池的體健青年產生情愫,而這一切,父親都看在眼裡...。
《迪斯可人生》之所以得我所好原因在於,它打破一味以體健美外貌姣好者作為主角的必要公式。想想,主角要胖要戴眼鏡外表要不是這麼好看的同志電影,真的好像沒幾部。(連學生作品都是呀!)因此,它更貼近真實人生,不由自主地,會投射觀者個人的醜小鴨童年,回憶起當時迷戀周遭天鵝的自己。
而之所以叫作《迪斯可人生》,在於弗洛里安熱衷演唱迪斯可歌曲,並且會畫上鬢角鬍鬚穿上華麗服飾,藉此創造一個全新性別身分沉浸。而本片趣味就在,每當演唱時,就會進入幻想世界,像是母親甦醒、明星亂入等等,十足童稚幻想感。
在同志情節方面,係佛洛里安逐漸發掘,目視,心癢,再愛上男孩。片中小男孩們的抱睡,雖然很普遍級,但卻很打到那個初戀懵懂點到為止的界線,讓人看了為之一笑。而這一切,身為異性戀的父親都看在眼裡,因為妻子不省人事,必須一肩扛起日後兒子生活,他的態度也逐漸轉化改變,從訝異到接受鼓勵。(當然鬧出很多笑話)
彷彿你我曾走過的童年,與看不慣、總是畏懼面對的父親和解相處,《迪斯可人生》這樣的青春同志電影,簡單,不落俗套,卻也深刻。
遺珠
因為想說只選十大,但名額已經滿了,另外還有兩部電影想推薦
《3G風暴》
《3G風暴》曾於2014年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放映。本片劇情為一名球員薩爾齊背離父親期待,離開德國足球隊,到匈牙利老家獨居。而在這鄉下,薩爾齊戀上一名木工,逐漸發展出戀情。就在這個時候,對薩爾齊有好感的球員登門拜訪,就這麼,陷入了一段三角戀。
會想推薦本片,匈牙利對於台灣,是個相對保守個國家,同志議題是種禁忌,故而導演刻意想要挑戰,藉此改變社會氛圍。劇中,主角與木工的相遇,觸發了同志情愫的萌芽,也表示著,木工在異性戀社會當中壓抑此種性傾向。(天,這是護家盟最害怕的事)
而好幾場情慾戲,氣氛都勾勒地極為出色,讓人看得臉紅紅。像是踢足球肉身碰撞、隔著玻璃曖昧、露宿野外伸手偷幫打...等等。
而片名之所以被叫3G,就是表示有三個GAY(影展單位怎麼這麼確定裡面沒有BI呢?),不過當中的三人行篇幅,鮮少。喜歡這種掰彎(假)異男故事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蘋果男孩》
《蘋果男孩》為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第23屆的畢業製作。劇情描寫一名高中男孩戀上自己的美術老師,進而發現其性傾向告白。
這部短片,之所以讓我著迷在於,黃劭揚的本色演技,成熟參雜可愛,自然不扭捏,不像其他青春同志的主角稚嫩青澀。他有著個人獨到處理方式,彷彿為角色而活,就像在《甜‧秘密》一般。所以他才曾經入圍過金馬獎最佳新人演員。(但該屆被瑤瑤打敗)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美術老師是由是同志圈內很夯的牛奶葛格飾演,喜歡他的粉絲,《蘋果男孩》不容錯過。
**別人可能愛或影展評價可能很好,但我沒選的電影**
一部兄弟倆尋夢的公路電影。劇情有點「同志無家國」的隱喻,同時參雜著對於希臘政治、經濟的批判。不過,當中那位同志弟弟實在太惹惱我了,莫名瘋狂幼稚,劇末更來一段瘋狂搶劫,毫無邏輯超展開。假若熱愛這種瘋狂無理取鬧的角色,請看《親愛媽咪》就好,看《我的希臘甜心》,你只會想槍斃他!
《盛開紫羅蘭》
講述作家薇奧麗的傳記故事,當中她對於西蒙波娃有些超於友誼的女女情慾。本片徹底描寫女人的多重樣貌以及遭受時代壓迫難以得志,非常好看。不過,與其說它是同志片,個人比較會說是偉人傳記電影,且同志描寫少少少又不明顯,故無選入十大。
《愛,不怕》
一部韓國虐心電影,有點像是《盛夏光年》,連結尾最後台詞都根本一樣。永俊愛志雄,但志雄是異性戀卻喜歡與永俊相處的感覺。友達以上,但戀人就是怎樣都不滿。然後既然是韓國同志片,霸凌一定要,藉此表現社會壓抑,主角就這麼一直被欺負被欺負,叫人看了好心疼。雖然許多人都喜歡此片,但鄙人較喜歡導演之前作品《白夜》,《愛,不怕》相對冗長,議題也類似,故未選入十大。
《田徑男孩》
因為有《愛情的模樣》,同樣的青春探索性傾向類型的《田徑男孩》當然就不排進去啦。
《巴黎聖羅蘭》
《愛殺達令》
入圍第8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的電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前修女菲洛米娜過去因為教義,被迫將未婚產下的幼子送養。五十年後她與一名BBC特派員,前往美國尋子,終發現教會的販售嬰孩的黑暗面。
而為何是同志片呢,因為那兒子安東尼是GAY呀~本片看點在於茱蒂丹契不慍不火的精湛演技以及信仰道德衝突的探討。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分析此片,請點,《遲來的守護者》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講述一對女女戀人的愛情電影,將一段愛戀的生至滅的完整細膩描寫。當中三段加起來長達10分鐘的性愛場面,尺度過激,在國際上備受爭議。本片更同時創下紀錄,是坎城影展史無前例,首次將金棕櫚獎同時頒給導演和兩位女主角,無疑地,是近年來最棒的女女情慾電影。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分析劇中的性愛場景,請點,《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湖畔春光》
一群男同志圍繞湖畔打野砲的故事,整部片就是講話燒幹講話燒幹講話燒幹的循環。導演利用湖畔創造一個男男場域,將肉慾與孤寂情感混雜,在唯美的自然環境中恣意縱橫。當中大膽口交、逼近真實性交的場景備受爭議。台灣當初一刀未剪上映,超神奇呀!
《我心遺忘夏威夷》
台灣於2014年金馬奇幻影展放映過。我必須叫這導演為「Master of 挑逗」,他曾經拍過《性的張力短片集》講述六段異男忘短片故事,全部都沒做愛也沒有親吻,卻能夠徹底挑逗你的情慾。《我心遺忘夏威夷》也是,沒有直接碰觸的情慾,但卻安排角色使出各種勾引手法,游走尺度邊緣,點到為止,又能夠春心蕩漾!你好會呀!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分析此片,請點,《我心遺忘夏威夷》
《愛回來》依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1970年代,一對男同志伴侶看到一名堂寶寶由於被母親遺棄疏於照顧,決定收養。但因為當時社會風氣保守,遭受法院裁定不可的故事。本片極度催淚,逼死人等級。
《大家都愛瑪格麗塔》
瑪格麗塔是一名超厲害保姆,甚麼都會,阿爸阿母小孩都愛她。但因為家庭瀕臨破產,不得已解僱了瑪格麗塔,這下慘了,大家才發現她存在有多重要。為了不讓她被遣返,大家不分男女都想和她假結婚,使其留下,但人家純情,就是跟真正女朋友才能結婚。一段女女結婚喜劇就此上演。本片榮獲三個影展的觀眾票選獎,可見其好看程度!
結語
看完整篇,你可能會說,怎麼沒有雙性戀電影。我必須說,這難以定義。像《菜是老的辣》、《湯姆在農莊》,都有角色原本愛戀女性,而後轉為男性,但這種情節多數人會說是性向發現,並說這是男同性戀電影。卻忽略了雙性戀的可能,而且除非像《天使三人行》這種二男一女的三角色電影,多數人才會說是雙性戀電影,似乎,單單的女女、男男、男女,我們就不會這麼說。這是一種對於雙性戀的偏見以及長期誤解。故,我皆使用「同志」而非「同性戀」這詞,在此備註聲明。
也期盼透過這篇文章,大家可以更認識LGBT電影以及性別議題。
《我的希臘甜心》
一部兄弟倆尋夢的公路電影。劇情有點「同志無家國」的隱喻,同時參雜著對於希臘政治、經濟的批判。不過,當中那位同志弟弟實在太惹惱我了,莫名瘋狂幼稚,劇末更來一段瘋狂搶劫,毫無邏輯超展開。假若熱愛這種瘋狂無理取鬧的角色,請看《親愛媽咪》就好,看《我的希臘甜心》,你只會想槍斃他!
《盛開紫羅蘭》
講述作家薇奧麗的傳記故事,當中她對於西蒙波娃有些超於友誼的女女情慾。本片徹底描寫女人的多重樣貌以及遭受時代壓迫難以得志,非常好看。不過,與其說它是同志片,個人比較會說是偉人傳記電影,且同志描寫少少少又不明顯,故無選入十大。
《愛,不怕》
一部韓國虐心電影,有點像是《盛夏光年》,連結尾最後台詞都根本一樣。永俊愛志雄,但志雄是異性戀卻喜歡與永俊相處的感覺。友達以上,但戀人就是怎樣都不滿。然後既然是韓國同志片,霸凌一定要,藉此表現社會壓抑,主角就這麼一直被欺負被欺負,叫人看了好心疼。雖然許多人都喜歡此片,但鄙人較喜歡導演之前作品《白夜》,《愛,不怕》相對冗長,議題也類似,故未選入十大。
《人生雙告急》是一部講述雙胞兄妹的故事,開始,他倆都企圖自殺,好不容易重聚首,又找到過往孩提時的那份快樂,接著又大吵,最終和好抱抱。
然後呢,比爾海德飾演弟弟正好是位出櫃同志角色。在學生時期,他曾經和英文老師有段跨代戀情,因被家人發現告催,甚至強制分離。在這次自殺未遂後,這弟弟又找上老師,回憶那份往日情。(李玟請下歌 謝謝)(是否有點老派)
電影中,你可看見對於同志師生戀的誤解歧視;不過本片絕大篇幅依然著圍繞著姊弟倆溶於水共患難的真摯情感,同志情節較少,故鄙人未選入。
將本片推薦給人生陷入谷底的朋友。台灣於2014金馬影展曾經放映。
《五十二個星期二》係一部以紀錄片方式拍攝的劇情長片,實際真的每個禮拜二拍攝,持續一年。劇情講述一位母親,突如其來地,告訴女兒,她打算變性成為男人。(不過就變性這部分,是真的)而由於健康問題,母親希望這一年女兒暫由父親照顧,不過「她」倆相約每禮拜二碰面,聊聊天,過問彼此近況。
《五十二個星期二》以女兒視角記載青春期子女面對家長改變性別的困惑衝擊。當一個人依據自由意識決定自己性別時,周遭環境如何改變,即便是性別法案前衛的澳洲。女兒該叫她「爸爸」呢?我媽變成蕾絲邊嗎?妳還會愛我嘛?妳顧不了身體就不要我?總總疑問逐漸浮現,考驗著母女。
本片依照著真實量尺,忠實呈現出兩代之間的情感變化。母親如何處理人生低潮;女兒如何走出胡同、自我性別情慾探索、從叛逆放縱中清醒...等等,真實深刻,令觀者思考著過往從未想過的性別議題盲點。是部具有特色的跨性別電影。不過,中後段有點小悶,故得不到我的愛。台灣曾於院線放映,亦為第21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閉幕片。
《田徑男孩》
因為有《愛情的模樣》,同樣的青春探索性傾向類型的《田徑男孩》當然就不排進去啦。
《巴黎聖羅蘭》
《巴黎聖羅蘭》為YSL設計師伊夫聖羅蘭的傳記電影,片中不少描繪同志情慾以及同性戀人的部分。本片評價有些兩極,你不是超愛,就是被跳躍剪輯搞得暈頭轉向。不巧地,鄙人是後者。但本片的畫面切割、美術設計極為出色,值得為此一看。
《愛殺達令》
《愛殺達令》描寫「垮掉的一代」年輕求學的故事。但本片除了哈利波特被人幹跟丹尼爾迪漢好帥以外,沒有任何看點。
**因為介於2013年與2014年之間或是之前國外放映台灣今年才播,未免時間定義,故沒選,但仍然推薦的電影**
《遲來的守護者》
**因為介於2013年與2014年之間或是之前國外放映台灣今年才播,未免時間定義,故沒選,但仍然推薦的電影**
《遲來的守護者》
入圍第8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的電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前修女菲洛米娜過去因為教義,被迫將未婚產下的幼子送養。五十年後她與一名BBC特派員,前往美國尋子,終發現教會的販售嬰孩的黑暗面。
而為何是同志片呢,因為那兒子安東尼是GAY呀~本片看點在於茱蒂丹契不慍不火的精湛演技以及信仰道德衝突的探討。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分析此片,請點,《遲來的守護者》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講述一對女女戀人的愛情電影,將一段愛戀的生至滅的完整細膩描寫。當中三段加起來長達10分鐘的性愛場面,尺度過激,在國際上備受爭議。本片更同時創下紀錄,是坎城影展史無前例,首次將金棕櫚獎同時頒給導演和兩位女主角,無疑地,是近年來最棒的女女情慾電影。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分析劇中的性愛場景,請點,《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湖畔春光》
一群男同志圍繞湖畔打野砲的故事,整部片就是講話燒幹講話燒幹講話燒幹的循環。導演利用湖畔創造一個男男場域,將肉慾與孤寂情感混雜,在唯美的自然環境中恣意縱橫。當中大膽口交、逼近真實性交的場景備受爭議。台灣當初一刀未剪上映,超神奇呀!
《我心遺忘夏威夷》
台灣於2014年金馬奇幻影展放映過。我必須叫這導演為「Master of 挑逗」,他曾經拍過《性的張力短片集》講述六段異男忘短片故事,全部都沒做愛也沒有親吻,卻能夠徹底挑逗你的情慾。《我心遺忘夏威夷》也是,沒有直接碰觸的情慾,但卻安排角色使出各種勾引手法,游走尺度邊緣,點到為止,又能夠春心蕩漾!你好會呀!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分析此片,請點,《我心遺忘夏威夷》
《愛回來》
《愛回來》依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1970年代,一對男同志伴侶看到一名堂寶寶由於被母親遺棄疏於照顧,決定收養。但因為當時社會風氣保守,遭受法院裁定不可的故事。本片極度催淚,逼死人等級。
在電影中你會發現,同志根本不像保守團體那般的詆毀,同樣能夠充滿愛給孩子一個最完善的家庭,甚至連孩童都願意。而無情法律、殘忍道德卻去破壞這番幸福,終至悲劇。不過這部電影其實2012美國影展就放映了,台灣延至2014年才有片商代理。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分析此片,請點,《愛回來》
→本人之前以撰文寫過長篇分析此片,請點,《愛回來》
《大家都愛瑪格麗塔》
瑪格麗塔是一名超厲害保姆,甚麼都會,阿爸阿母小孩都愛她。但因為家庭瀕臨破產,不得已解僱了瑪格麗塔,這下慘了,大家才發現她存在有多重要。為了不讓她被遣返,大家不分男女都想和她假結婚,使其留下,但人家純情,就是跟真正女朋友才能結婚。一段女女結婚喜劇就此上演。本片榮獲三個影展的觀眾票選獎,可見其好看程度!
結語
看完整篇,你可能會說,怎麼沒有雙性戀電影。我必須說,這難以定義。像《菜是老的辣》、《湯姆在農莊》,都有角色原本愛戀女性,而後轉為男性,但這種情節多數人會說是性向發現,並說這是男同性戀電影。卻忽略了雙性戀的可能,而且除非像《天使三人行》這種二男一女的三角色電影,多數人才會說是雙性戀電影,似乎,單單的女女、男男、男女,我們就不會這麼說。這是一種對於雙性戀的偏見以及長期誤解。故,我皆使用「同志」而非「同性戀」這詞,在此備註聲明。
也期盼透過這篇文章,大家可以更認識LGBT電影以及性別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