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敲門 (巴巴杜;The Babadook)--附身?瘋子?邪靈?還是惡作劇阿?--[心硯影評](20150306)
【鬼敲門】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YouTube
記得在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前夕,各家影評人在評析最佳女主角的入圍名單時,
咸評論電影"控制"(Gone Girl)飾演Amy的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根本不夠格入圍,
並認為要說詮釋"神經病"的功力,則電影"鬼敲門"中的艾絲戴維斯(Essie Davis)還更加傳神.
由於一直很喜歡羅莎蒙.派克在"控制"一片當中的表現,
因而對於如此這般的負面評論,感到有那麼難以苟同,
但也因此讓我對於這部"鬼敲門",產生了濃郁的好奇與興趣,
因為...我最喜歡的恐怖電影類型,
莫過於就是將"精神病"元素附加於鬼怪劇情的內容了...
稍稍搜尋了這部電影,來頭可不小,除了在聖丹斯影展首亮相時,獲得熱烈迴響外,
同時還榮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首部作品,並入圍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國際獨立影片,
且在爛番茄影評網,獲得了高達98%新鮮度的高分,可說是集榮耀於一身.
儘管各家影評說得是言之鑿鑿,認為其在恐怖懸疑背後的寓意深長,
然而,說實在的,自己觀影後的感覺,卻是:甚麼都有,但就是沒有定於一的邏輯.
但據此也可以理解國外各家影評對女主角艾絲戴維斯的褒揚,
因為,裡頭除了看她的表情獨角戲外,好像也沒有其他賣點可言了...>.<
電影敘述艾蜜莉是一名在產下兒子的同時,因車禍喪失了自己心愛的丈夫,
換言之,兒子的生日,就是丈夫的忌日,如此矛盾的心情,一直困擾著她,
讓她不時的產生著幻覺,因而有著憂鬱的傾向.
某日夜裡,艾蜜莉正要講著床邊故事哄兒子山謬睡覺之際,
兒子拿起了一本名為"巴巴杜"的立體翻頁書,艾蜜莉打開一看,
裡頭預言著她將殺害兒子並自殺的景象,頓時讓她大吃一驚...
此後,山謬的行為舉止日趨怪異,老是說著巴巴杜就在身旁的話語,
而艾蜜莉在不堪兒子胡言亂語的壓力下,情緒與行為也不禁怪誕起來,
一步步的朝著"巴巴杜"書中的預言上演著...
故事的鋪梗其時還頗為創新,至少自己先前還未曾看過以"童書"為恐怖元素的電影,
但或許導演兼編劇的Jennifer Kent野心過大,將幾乎所有恐怖驚悚電影的梗給全用上了,
引致於讓人陷入摸不著頭緒,理不清邏輯的混沌,成為鬼片中最無厘頭的開放式結局.
或許有人喜歡開放式結局,因為如此可以讓影迷有著更為廣泛的討論,
某種程度或也是種行銷策略,但我總覺得:把戲的結局說清楚,是劇組的責任,
千萬別把這樣的詮釋權,交給觀眾來定奪,才是種負責任的表現.
概略分析一下本片所鋪的一些梗,至少就可能導向四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1.鬼附身:
西方恐怖片最喜用的經典元素,如類大法師一般的電影;
在本片中,艾蜜莉失去理智式的殺狗掐兒,其後又吐出一大堆穢物後清醒,
看起來就像極了是被鬼附身一般的狀態...
2.精神病:
本片從頭至尾,艾蜜莉都表現出一副抑鬱寡歡的樣子,
不時的在夢中想起丈夫車禍的情景,不時的在丈夫的遺物間流連,
看起來就像是個精神病患無誤,搭配著影評們讚其詮釋神經病的傳神,
都讓人導向本片的鬼怪,其實乃出自於艾蜜莉個人的想像...
3.真邪靈:
鬼怪片最開門見山的劇情,就是真有邪靈入侵,而這也是最容易自圓其說的解釋,
畢竟,反正再不可思議的劇情,只要推給是鬼幹的,就甚麼情節都可以合理化了.
在電影中,那本"巴巴杜"的童書,即使被撕了,被燒了,都還能夠重新回到主角的眼前,
加上結局當中,艾蜜莉拿了一碗蚯蚓到丈夫的遺物間,嘴中嚷嚷著要他別怕之類的,
如此這些不是真有鬼的話,又該做何解釋呢?
4.惡作劇:
電影當中,兒子山謬不時的看著電視中的魔術節目,並經常秀出新把戲給媽媽瞧,
因著劇中邪靈巴巴杜的扮相,其實像極了魔術師的樣貌,加上家中有著相似的服飾,
所以,有無可能是兒子山謬的惡作劇,讓本就有著精神病的母親,
陷入了更為深層的自我幻想當中,其實也說得通...
究竟是上述哪一種情境,說真的,看完電影之後,還是搞不懂...
或許正是這個"搞不懂",引發著影迷們熱烈的議論,
才呈現出所謂廣大迴響,以及好評不斷的假象吧!
不知道ㄟ...也許喜歡本片的,會認為此篇評論有失公允,
但私心而論,我一點都不覺得這部片有著甚麼樣的出類拔萃就是了...
真要說這部電影有著甚麼樣的啟發,對於身為一位新手爸爸的自己而言,
大概就是得提醒自己:
未來要說床邊故事給兒子的時候,千萬要記得自己去挑選童書,
別讓小孩自行選擇,因為孩子的無厘頭,
往往可能會拿來讓你大吃一驚的書本都說不定,到時候可就糗大囉!!
Monster (Short Film)
後記:本電影的原始腳本,其實是出自於導演珍妮佛肯特(Jennifer Kent),
在2005年所拍攝的驚悚短片:Monster,兩相對照一下,
總感覺這部電影素材,也許用短片型式來發揮,效果會更出色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