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的滋味》苦澀其外,甜蜜其中
自我救贖的電影,多半與時俱進,藉由時間長短脈絡,一覽角色身心內在與肉體外在等起伏變化,不論是在一趟旅程中放逐,於旅行期間透視角色心理成長重建、釋懷,或是昇華為找回初衷的儀式等,千里苦行、浪跡天涯,一切只為了脫胎換骨;或是無藉助額外的隨風飄渺,單純透過身邊習以為常的人事物與環境,以及時光的漸進流逝,逐漸自助、自省,終獲得身心靈的康復過程。
即便深知傷痛,是需要時間與契機去慢慢恢復,難免還是會對又痛又長又難受的歷程,感到震驚、感到無助,這些自然得以在故事主人翁身上,一點一滴消散瓦解,像是《刺激1995》、《阿拉斯加之死》,或是《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等,都花了大半篇幅著墨墮落人士,如何在險境中冒險犯難,進而求取真我、嘗到果實,由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主演的《蛋糕的滋味》(Cake),也同其道而行,苦澀其外,甜蜜其中,自我蛻變永遠都不嫌晚。
《蛋糕的滋味》是由珍妮佛安妮斯頓自製自演,描繪一位委靡不振的女人,如何走出傷痛,重回正常的生活軌道。一場意外車禍,在克萊兒臉上留下疤痕,更在心上刻下慘痛的傷口。她拋下丈夫,離群索居,對身邊唯一關心她的管家太太態度惡劣,像隻刺蝟般防衛心十足。深陷痛苦的她嗑藥、酗酒、參加互助會,卻毫無幫助。此時,在互助會中一名她毫不相熟的女子妮娜自殺身亡後,居然莫名地不斷出現在她的夢裡,引導她認識了自己的丈夫和稚齡的兒子,也讓她的生活似乎開始有了微小的改變。
惹人討厭的個性之下,其實有著一個痛不欲生的靈魂,除了必須倚靠大量的鎮定劑,治療背部異常的疼痛,還得處理棘手封閉的內心世界,如同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面對妮娜鬼魂之際,心裡雖想質問其為何可以輕易拋下一切,毫不猶豫地自殺,實則羨慕自殺一事,卻不夠勇敢訴諸自我了斷;可想而知,欲治癒自身的傷,仍得歷經歲月洗鍊,才能有所領悟。
《蛋糕的滋味》聚焦在一名遍體鱗傷的女人,臉上、身上的傷痕,在大銀幕上怵目驚心、清晰可見是其次,真正的敘事重點,在於內心難以成全的缺陷,從預告片刻意隱藏事件真相,顯見關鍵情節需進戲院欣賞,才能完全一探究竟,而非一昧描寫人物病情。不諱言本片題材不屬新穎,另闢蹊徑成其迫切所在,但慢熱堆疊的手法,近似懸疑片的調性,抽絲剝繭去重塑主角的幸福過往與悲慟當下,仍舊不落俗套、扣人心弦。
藉以對已逝者曾經存在事實的好奇為出發點,進行一場宛如死亡的追溯之旅,所遇之人、所逢之事,模糊了求生抑或是求死的分界線,好比肇事者的現身懺悔,幾近摧毀其即將融入周遭人情感世界的進展,自殺者每每神出鬼沒的串場對話,更似引發自殺動機的宣示,加上不請自請、堅持己念的幫傭,無怨無悔地悉心照料,不同支線關係的綜合互補,無非企盼生命重啟的那一刻;最吊人胃口之處,莫過於劇中朦朧不清的是非對錯,恰似人生的不明不白,自是予以觀眾自行填補與闡述的可能。
一肩扛起製作與演出的珍妮佛安妮斯頓,有別於以往詼諧、性感的印象,稍稍顛覆原有的表演模式,不計形象帶疤上陣、素顏演出,雖詮釋負面思緒一角,但依舊不減其苦中作樂的功力,不修邊幅的外表下,仍不時散發出她獨特的幽默感,令人笑中帶淚,細膩動人的反差展現,無疑獲得了金球獎等眾多影展的最佳女演員提名。曾於《型男飛行日誌》表現亮眼的安娜坎卓克(Anna Kendrick),畫龍點睛演出妮娜一角,僅管戲份相當有限,不可否認也帶來亮點與驚喜。
一連串物品的暗示與中介,更使本片增添解讀趣味,猶大聖像作為主角精神狀況的象徵,亦是迷失者的守護神;離家少女偷走了錢,但至少留下一塊好吃的蛋糕,苦澀與甜蜜的交錯狀態,略見一斑;甚至是片頭英文片名和片尾演員表,“A”字眼皆以倒置方式呈現,生活的失落與挫折,任誰也預防不了;所幸,這齣關於重生的黑色喜劇,讓我們深刻明瞭,即使在絕望的深淵當中,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引領我們繼續前進。
散場貴重物品值(超值=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