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馬拉松》一路跑到掛

 

緬懷過去有什麼不對,我今年70歲,我要跑著重返榮耀。

關於年長者的勵志電影其實不少,《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以真人真事的紀錄片手法,講述年長者環島的夢想;《百歲老人蹺家去》有如老年版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一百歲也要來場瘋狂冒險;有一群老人的《金盞花大酒店》展現不同的智慧與幽默。但是仔細想想,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類型的電影?年輕人喜歡刺激的動作片、浪漫的愛情片、驚悚的恐怖片,但是年長者的故事總是給人愁雲慘霧、坐老等死的刻板印象,即便號稱喜劇電影也很難吸引年輕人去電影院。

但是《最後的馬拉松》真正要主打的族群不是銀髮族,而是年輕人!他的勵志足以讓鐵杵磨成繡花針,足以讓灰心喪志的人批上戰袍、穿上慢跑寫大喊Never Give Up。

2007年的《一路玩到掛》,以兩位患了末期癌症的高齡老先生,在臨死前寫下一份願望清單(Bucket list)且一一完成的故事。《最後的馬拉松》一如本片只是這次不是玩而是「一路跑到掛」,保羅曾是1956年的奧運馬拉松金牌得主,但是運動選手也會老、他的妻子也會生病,於是在女兒的建議下搬進養老院。但是養老院簡單來說就像是一座避難場,躲避死亡的假想烏托邦,「住在這裡就是在等死」。而養老院過於安逸的氣氛,也讓保羅非常受不了更讓他顯得格格不入,但試想如果你老了以後,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做手工藝,慶祝秋天然後是冬天再來是春天和夏天,年復一年的日子都只是在等死,那麼,一路活了這麼長的歲數又是為了什麼?而《最後的馬拉松》的男主角保羅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叛逆」的老人,他當所有人都在養老時他卻要穿上慢跑鞋去跑馬拉松,一連串的阻撓不只打破原本安逸的養老院,也改變了身邊他人的人生。

當《阿甘正傳》說「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無法預知會吃到什麼口味」,保羅卻認為「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我要跑到筋疲力竭為止」,這何嘗不是年輕時最常聽到的話嗎?就像以前最流行的一句偶像劇台詞「不要輕言放棄,否則對不起自己」,保羅的行為就是對年輕人最好的訓誡,當他高齡70卻仍然堅持夢想不放棄,對於還在路上的年輕人來說,放棄是青春的本錢,卻也是最大的賭注。馬拉松相較於其他運動,他靠得是意志力和耐力,起跑時的勝負只是一時,路途中難免會跌倒、受傷,但是放棄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你放棄了不該放棄的事情。《最後的馬拉松》是一部講述銀髮族的勵志電影,但是反過來想,這是一堂人生教育課,不管在哪一條人生岔口都受用。

銀髮族的愛情如果不是天長地久,似乎很難對觀眾有個交代。保羅和妻子間的互動著實為電影賺了許多眼淚,在人生最後的道路上,能擁有一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另一半,是這條馬拉松賽程中最難能可貴的事情。一如在街上看到一對手牽手的老夫老妻,就會莫名湧上一股暖意,相較於天雷勾動地火的愛情,長久的愛情早已轉化成親情,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除了勵志的馬拉松場面,電影主要環繞在這對可愛夫妻的互動,以及後半段不停拭淚的場面,在歡笑與淚水中找到人生的跑道。

其中電影也提到關於「養老院制度的問題」,德國屬於高齡化較嚴重的國家,目前在國內就有300多萬70~80歲的銀髮族,也因為老年人口眾多造成德國非常缺乏專業護理人員,電影中也提及許多看護大多是從國外「進口」的外國人,不只缺乏專業且多數的人都是為了「賺錢」而非有心照護老年人。《最後的馬拉松》的養老院有著如旅館一般的房間、公園造景的戶外庭園、專業的教堂和教室,但是卻少了最重要的「人」,養老院的護理人員不斷阻止保羅參加馬拉松,因為他的行為燃起了其他人的叛逆,而這份叛逆源自於我們對老人家的刻板印象,死沉沉、愁雲產物、坐老等死的形象。養老院以「再怎麼緬懷過去,也餘事無補」的態度讓這些人忘掉過去的風光偉業,直挺挺地以對待幼兒的方式教導這些老年人。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描述女主角從小被剝奪和他人玩耍的樂趣,長大後突然意識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而短暫,她決定開始幫助身邊的人,為他們帶來歡樂進而發展出奇幻的尋寶故事。會提到這部電影是因為《最後的馬拉松》中的年輕護理人員的房間,掛著一張《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電影海報,而她的個性就和艾蜜莉一樣,以自己的認為對的方式去幫助他人,甚至不惜做出強硬的手段只為完成自己的理想。保羅的存在就像是愛蜜莉遇上尼諾,一個頑強、無法被改變的奇怪男子。當其中一名老年人對護理人員說「你們只因為他老了,就想打發他」其實也表現出這個社會對銀髮族的態度。

電影不只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更帶到被夾在中間的女兒那份左右為難的心境,因為忙碌的空姐工作、渴望的私人空間,將生病的母親送到養老院對她來說也是迫不得已的行為,但是面對一定要參加馬拉松比賽的父親,女兒又再度成為養老院和家庭間的夾心餅乾。一旦父母親老了,對於子女來說變相地成為拖油瓶,尤其在事業高峰或是父母親生病的情況下,每一個選擇都是左右為難。女兒的視角其實在某些層面分散了電影的主軸,甚至一些不必要的畫面轉移了焦點,但是如果作為子女的角度看這部電影,我們何嘗不是以過度的擔心,做出自以為對父母親好的事情嗎?

馬拉松和其他運動不一樣,重點不是你的名次和成績,而在於你有沒有全程跑完,而這也是《最後的馬拉松》希望帶給觀眾的。

《最後的馬拉松》從一個老年人的角度告訴觀眾永不放棄,但是這堂教育課不只是給那些依舊懷有夢想的老年人,更是傳授給所有的年輕人,畢竟「那些停滯不前的人就已經輸了」而沒有放棄、仍然在奔跑的人才會是真正的贏家。而上映的期間剛好遇上畢業潮,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需要一點勵志電影讓心靈維持在最佳狀態。永不放棄地跑完全程,送給剛起跑的大學生們。

「老子我跑得慢,但是我步伐堅定」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