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絕地救援》搶救馬克大兵
「硬派科幻也能令人失笑出聲?看完讓人想緊緊擁抱理化老師!只要看10頁,你就會知道為何國外讀者瘋狂推薦這本小說!」
為了這句廣告文案,本身勉強算是喜歡科幻或科普的傢伙,這本書頓時引起了我的興趣。而我只翻不到5頁,就決定一口氣直接翻完。
故事文筆機智、幽默,順便教導簡單卻不失合理的科普知識營造寫實,活靈活現的展現一個火星上的魯賓遜漂流記,不需要什麼火星人或火星蟑螂,把一個人待在火星上碎碎念的故事寫得興味盎然,畫面感十足,實在是太適合拍成好萊塢電影的題材。果然,就瞄到一句「將由名導Ridley Scott執導改編電影,並由Matt Damon飾演主角Mark Watney」。先不說這位拍過《異形》、《銀翼殺手》的導演人選多麼振奮人心,Matt Damon的形象也果真有如閱讀小說當下在腦海中浮現的Mark Watney,嘴砲、樂觀幽默、頭腦智力兼具,而且Matt Damon不知為何,偏偏又生的一臉無辜,如同網友的玩笑話:「相當欠救」。
再寫下去就快要變成在介紹小說了。
不過《絕地救援》在紮實、幾乎可說是為了拍電影而生的文本當作支撐的背景下,成為佳作的機會自然是提高不少,Ridley Scott一貫的沉穩肅穆也將全片的節奏擺佈自如,游刃有餘,再加上一票硬底子演員,對於看過原著的人來說或許沒有太多驚喜,但是整體也很難挑出什麼毛病,幾乎各方面都相當完善的精緻科幻作品,同時也可以看到,要成為一個頂尖太空人或NASA科學家,真的都是全世界最可怕的天才才能勝任。
雖然也必須承認,改編的方向的確是和原著呈現的風格有所差異。原先的預期,以為這片會往「以男主角第一人稱旁白為底不斷碎念」的那種電影風格靠攏,不過Ridley Scott還是拍成了最王道、最「爽片」的視角。原著特色之一的絮叨嘴砲則巧妙轉成拍攝日誌、監視攝影機等稍微模擬紀錄片的手法。而和過去一些較知名的獨角戲演出例如《浩劫重生》、《我是傳奇》之類相比,《絕地救援》給予Matt Damon的長度其實不多,跳過許多實驗步驟,雖然為了電影節奏不得不用一種快進的方式來帶過,一眨眼就過了好幾個火星日,但是那種絕望孤寂,從一開始的處理傷口過後就少了一點。
反而在「救援」的部分,幾乎被拉到和在火星上求生的地位平起平坐,試圖營造那種眾志成城、集結全世界的力量僅為了一人而行動的壯闊,同時也是原作最後真正的宗旨,但是電影正片中卻刪掉的關鍵文字。意思大致上是「為了救這一條人命,花了天文數字的金錢。雖然人類中有壞人,但是絕大部分的人看到有人陷入困境,例如地震、颱風、或受困火星,都還是團結在一起並且伸出援手,這就是整場救援行動的最大意義。」雖然預告片中似乎有唸出這段,但是個人還是相當希望在正片中看到啊。
這個故事中沒有壞人,只有大家基於不同考量而做的決策,但是每個人卻都還是有著救人的共識,即便是想著交換條件的中國航天局,他們的確大可袖手旁觀,但還是願意放棄計畫,提供了一台推進器。發揚人性的光輝和善良也是這個故事很重要的一面,也是為什麼這個故事可以讓大家看的開心的主因之一。
再順便一提,中國航天局的出現是原著本來就有的橋段,絕對不是什麼為了中國票房而討好中國。就事論事,原作出現這種劇情,也只不過是在反映現今中國的航太實力而已,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況且,基於上面所提到「人性本善」的主題,為何中國人就不能做好事呢?
其實電影風格比原著要來的嚴肅,尋找拓荒者號的驚奇也被淡化了一些,原作中的挫折更多、情況更慘,電影礙於片長還刪掉了長途跋涉時遭遇的沙塵暴,但Mark Watney的脫口秀基本上還是收斂了很多,沒有太過外放誇張。幽默橋段彷彿只是從導演Ridley Scott的嚴肅基調放行出來透氣溜達一下,但也算是有娛樂性且不沉悶了。
情節上非常忠於原著,沒有加一堆可能令人翻白眼的感情關係,太過瑣碎的科學知識刪減的恰到好處,比較重大的改編像是最後改成由隊長Lewis親自出去「接機」也改的相當不錯,讓這位才剛在《星際效應》拯救全人類的Jessica Chastain飾演的隊長增添了更英雄、更負責的立體角度,雖然以舉手發問的畫面當作收尾有些平淡,但最後演職員名單的後日談也是加的很有趣,繼續擴張了某種營救任務的龐雜,以及後續帶來的正面效應。如果《星際效應》中的Cooper在這個世界觀應該會非常欣慰吧。
從《地心引力》、《星際效應》到《絕地救援》,很高興連續三年三部風格迥異的太空科幻片都有不錯的品質和成績,這絕對是影迷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