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上影-台灣】不要放棄、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太陽的孩子

 

【太陽的孩子】是以花蓮原住民復育梯田的故事為背景,緩緩道出台灣現有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抗衡的問題,以及也隱喻著向經濟強權低頭,逐漸忘記自己的根、自己的名字的種種困境。雖然說的是原住民土地的故事,但其中傳遞的訊息,是生長在台灣無論哪一個族群都值得深思的問題。

「如果在這邊蓋一個大飯店,讓你媽媽回來這裡工作,好不好?」

電影裡,單親媽媽託付二個孩子給在花蓮的老父親照顧,自己隻身在都市裡工作養家。偏鄉工作機會少及產業發展範圍有限一直是台灣的問題,或者說全球各個國家大概都會有同樣的問題,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可能必須面臨犧牲環境保護,那麼該如何抉擇。這幾年,可從報章雜誌報導上看見,愈來愈多人重視環保議題,而這也是目前刻不容緩,需要人人都正視的一個困境,於是很多人回到家鄉、回到農村,開始進行友善土地自然農法,或者推動綠色經濟產業。當然這樣的做法,成本與收益不見得能成正比,必須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與認同,包括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我,以及政府強而有力的引導與協助,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在經濟與環保之間,找到一個比較平衡的點,讓二者永續共存。

「我們不會窮,只是會沒有錢!」

決定回到家鄉部落,拯救自家荒廢的農地,孩子們直覺反應:那我們不是會沒有錢?單親媽媽雖然擔心卻肯定的說:我們不會窮,只是會沒有錢!城鄉差距及產業發展的不同,的確會讓台灣各個城鎮的經濟收益及生活景況有所不同,在所謂的偏鄉生活,可能收入真的不比繁華的都市好,但真的會比較窮嗎 ?也許不見得,窮與富,指的並非實質的財產,而是心靈的飽滿與匱乏,回到好山好水的故鄉,與家人、族人凝聚一堂,一起做對的事、有意義的事,其實一點都不窮。

「人民幣好強喔!」

【太陽的孩子】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個片段是,二個孩子拿著人民幣二十元,跟土地仲介叔叔換了台幣一百元,然後高興的喊出:人民幣好強喔!以及女主角單親媽媽為了獲得梯田復育支持與資金,進行一場五分鐘的演說提到,自己其實有個很美的部落名字Panay(稻穗之意),從小到大她很努力的成為不像原住民的原住民,說國語的時候沒有原住民口音,演講常常拿獎,於是被稱為「部落之光」,可是她卻很討厭這樣的稱號,為了要能跟漢人在社會裡競爭,她竟丟掉了原來的名字,也可能在繁華都市的洪流裡,不小心忘了自己來自部落。

這讓人想起近年來,全球經濟成長率衰退,為了糊口飯吃,實在不得不向經濟強權低頭,或許這是一種人之常情,可是妥協的底線、原則在哪裡?怎麼拿捏?也成了各國在國際上的生存之道,這點從最近的亞洲貨幣競貶行為;以及現在陸客到各國旅遊,受歡迎及不被歡迎的程度,皆可看出一二。雖然人人都想有飯吃、有錢賺,但為了妥協於經濟強權,是否還能維持一定的尊嚴與原則?的確值得人思考。

【太陽的孩子】在影像鋪陳、敘事手法的成熟度或許略微不足,但它卻真誠的以最樸實的角度,溫柔的力度,描述一個存在於真實現況的大環境問題,電影裡的那些故事,其實正在我們的土地上演,例如:美麗的東海岸有許多有爭議的開發案、無所不在的媒體操控、地下化的官商交易......。電影是一個啟發,引領你主動去探知、去瞭解。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可是如果是齊心一力的百人、千人、萬人的力量就會變得很巨大,但前題是你必須願意主動去瞭解、去思考,最後實際去行動,那麼再乾箇的荒地,也能變成結實纍纍的黃金稻田。


【太陽的孩子】正式預告:


【太陽的孩子】電影主題曲-不要放棄 Aka pisawad(阿美族語版):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