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上影-台灣】你眼中的殖民時期,他們眼中的美好年代:灣生回家

 

如果不是因為民主開放、時代進化,我們大概永遠也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歷史」?原來還有一群日本人被叫做「灣生」?過去課本裡教的是,台灣如何被清廷割地、被日本殖民、人民如何的被日軍欺壓、上等物資如何的被運往日本帝國......。而今我們透過電影、紀錄片、書籍,一點一點拼湊出屬於那個時代的真實樣貌。

被殖民的歷史或許對某些台灣人來說一直都存在著爭議,譬如之前電影【KANO】上映之後,有人說其中描述日本人對台灣的建設是一種美化,甚至跟過往我們在課本裡讀到的被殖民後的台灣景況大相逕庭。不過對照【灣生回家】紀錄片,那些往返台灣數次,只為尋親、尋根、尋家園,並且一解鄉愁的「灣生」們,還有曾與「灣生」一起走過歷史、成長的台灣人們,他們記憶中的大時代似乎沒有這些所謂的爭議,如果要說有,大概也就是活在大時代下的無奈與遺憾,對「灣生」們來說,那是一個美好年代!

我相信有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對於被殖民懷有莫名的巨大恐懼,甚至是曾遭受迫害。但也相信日本對台灣的某些建設是有貢獻的,好比鐵路工程、水利工程或是稻米品種、農業改良的扶植...等。殖民的結果,有好也有壞,那是無法抹滅與否認的,當然也必須承認,殖民對一個國家帶來的陰影與傷害,而這些的源頭皆來自於戰爭的無情。

看這部紀錄片之前,對於「灣生」這個名詞相當陌生,也無法全然體會他們所說的「異鄉人」的感覺,或許自己從未曾有離開家鄉,遠渡重洋生活的體驗,但我想那是一種認同感,所以才會使得「灣生」如此放不下台灣,即便他們回歸了日本,在日本生活了快一輩子,但在美好記憶裡,對「家」的歸屬感、對「家」的定義,台灣始終佔據了他們內心很大的份量。

片中最讓人動容與震撼的地方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無謂國籍、無謂家國仇恨、無謂地位尊卑,跨越國界的那份真情流露的情感,這群曾隨著大時代動盪不安的「灣生」,不因當時背負著國家戰敗的屈辱或是被迫遷移之無奈,而讓人心變冷、變淡,他們一直共同愛著自小生長的這塊土地,也盼著有一天能再踏上台灣,回到「家園」。而很多不曾歷經那個時代的台灣人們,也真正放下歷史仇恨,歡喜包容接納來自異地的「同鄉人」,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無法偽裝的。

據瞭解,還是有部分老一輩的台灣人仍是敵視日本的,他們無法說服自己,那段被殖民的不堪時代已經過去。但值得欣慰的是,大多的台灣人早已曉以大義的放下仇恨,真切明白歷史其實沒有對錯,錯的是當時好戰者的自私野心,而歷史的意義是要教會人們學會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感到無奈,又或者很多時候受夠了台灣的那些虛偽浮誇政治,然後好想離開大家口中所謂的鬼島,到他國生活(對平民老百姓來說,這是幻想......),可是當你看見有一群在我們眼裡;他就是外國人的人,如此的深愛著台灣、想念著台灣、疼惜著台灣、關心著台灣的時候,自己就有一些慚愧,如果你連自己的國家都不愛,又如何得到他國人的尊重?

所以結論是,可以對那些已經變質、壞掉的台灣人失望,但絕對不能對這塊台灣土地絕望,也時時警愓自己(也可適時提醒他人),如做不了驕傲的台灣人,也絕對絕對不要做丟臉的台灣人。既然拿的是台灣身份證,每個人都有義務讓它變得更好更好,哪怕只是一點點。

歷經14年紀錄與尋訪的【灣生回家】,不似一般的商業紀錄片,有時因拍攝製作者的過多介入而產生太刻意的觀感,而是掌握焦點、不偏頗主題的從旁紀錄了這些「灣生」們的尋根之旅,推薦給想瞭解部分台灣歷史的你(妳)。


瞭解【灣生回家】更多,請閱讀:放映頭條/導演黃銘正報導


【灣生回家】正式預告片:


灣生 家倉多惠子 奶奶 口中唱出對台灣無限思念的日本民謠:故鄉(ふるさと)


中文翻譯歌詞:

曾經追過兔子的 那座山

曾經釣過鯽魚的 那條河
現在只能在夢中重逢
永遠忘不了的 我的故鄉
爸爸和媽媽 你們都好嗎
我的兒時玩伴 大家都平安嗎
每逢風吹雨落
我都會想起故鄉
只要我達成夢想
總有一天一定會回去(衣錦還鄉)
那個樹木濃密的 我的故鄉
那個流水清澈的 我的故鄉
媽媽教我唱出那些悠揚老歌的時候
常常會流下悲傷的眼淚
現在 當我教孩子唱歌
臉頰上 也會掛著兩行淚水



 |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