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2《海灘的一天》:女孩成長記。
「在那個年代拍出這樣的一部片很難。可是好笑的是,在這個年代要拍這樣的作品還是一樣的難。」張艾嘉導演。
可惜金馬影展觀眾票選單最多只能給五顆星,不然我想給楊德昌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海灘的一天》十顆星,實在是太驚人的作品,感動的熱淚盈眶;它的驚人是因為這部1983年出品的影片,擺在2015年的今日觀賞,依然不顯過時。
它的精彩是非線性敘事,透過對談與回憶,時空輕易跳接過去、過去的過去、過去的再過去,若非導演(楊德昌先生)和剪接(廖慶松先生)的思緒清晰,觀眾很容易在快速切換的時空線裡迷失;然而,玩弄跳躍敘事是技法,能在每一次的時空切換中,真切表現出主角的轉變與成長,那是厲害的說書能力。
它的偉大是《海灘的一天》並非現場錄音啊!我要崩潰了我。聽完映後座談才知道電影裡的所有聲音都是杜篤之先生後來一點一滴拼上去,簡直是要跪下來膜拜,因為他不說,我不知道!而且,楊德昌先生有幫電影一個小配角配音喔;另外,《海灘的一天》的音畫設計也有巧思,有時回憶的聲音會出現在現代時空場景,既是主角還未從回憶中抽離,也是當年迷惘惆悵的心情,持續影響著多年後長大了的自己。
它的感嘆是時間,時間,讓我們看到年輕時候的侯孝賢、吳念真、小野、林瑞陽等人出現在影片中,忍不住笑了出來:「哎喲,當時的他們好年輕好拙喔。」;時間,讓當年不少評論者批評《海灘的一天》欠缺台灣味、受到太多西方導演影響云云,可是三十幾年光陰過去,我們發現《海灘的一天》很有台灣味,它記錄下台灣80年代風景,經濟快速成長的繁榮與人心躁動、社會思想的轉型與改變、人際關係的日漸疏離與空洞等。
《海灘的一天》的強大,是因為楊德昌和吳念真導演的劇本寫的峰迴路轉,不斷堆疊起角色厚度與可信度。
電影開場,疑似有人跳海自殺,海灘上遺留一只藥罐,上面寫著程德偉名字,警方循線聯絡到程德偉妻子佳莉,希望她能提供警方一些線索。
故事轉入現在時空,佳莉多年不見的朋友蔚菁成了旅外知名鋼琴演奏家,現正回台舉辦個人獨奏會,佳莉請報社朋友幫忙聯繫蔚菁,兩人抽空喝了杯咖啡,聊起各自的生活,聊起蔚菁當年離開台灣的原因,聊起佳莉和丈夫德偉如何相識相戀結婚,又是如何從熱戀慢慢走到後來的貌和神離.....。
單看《海灘的一天》前半場,我以為電影會停留在「女人戲」層次上,佳莉和母親和她的嫂子,都是屬於舊時代女性,依附在男性底下,過著丈夫開心我就開心的日子;電影一幕,三個女人坐在飯桌上不發一語,父親稍後進入餐廳,他動了筷,其他人才敢動筷,無需一言一語,輕易點出男性角色在家裡的崇高地位;而佳莉父母家中多次出現的鳥籠畫面,象徵的大概就是所有無力掙脫父權的女性(父親過世後,空了的鳥籠,既是母親獲得了自由的意義,也可解釋成母親的心隨丈夫的死亡而空虛,觀點的曖昧/矛盾/兼顧,正是《海灘的一天》劇本出色之處)。
然而楊德昌導演厲害之處,在於他往往只利用簡單幾組畫面,就能翻轉觀眾對角色的觀點和印象,一如佳莉母親對丈夫外遇對象的「處理方式」(父親角色跟德偉有著奇妙連結),讓觀眾看見母親「強勢」的一面(還有大男人性格的父親,如何的懦弱與無情),而佳莉不想接受父親指定的婚配對象,趁夜逃家,電影首次出現這場戲,導演只讓觀眾看見佳莉經過父母門口時的小心翼翼與謹慎與慌忙,影片第二次出現這場戲,我們才發現原來母親有聽到女兒離去的腳步聲,但她沒有出聲阻止;母親選擇放手讓女兒離家,可以是她對女兒的疼惜(給予女兒「選擇」的機會),也可視作在舊時代長大的母親,對父權的小小反抗吧。
「妳從不擔心父親會離開妳嗎?」佳莉。
「他一直是個小孩,都是我在照顧他,我有什麼好擔心的?」母親。
《海灘的一天》不只講女性在社會、職場與家庭地位的轉變,它也談愛情,談一段關係是如何一點一滴的悄然死去;電影裡,德偉失去了蹤影,他或許跳海自殺,或許吞了公司的錢而潛逃去日本,也或許只是在台北街頭閒晃,不敢面對親友;德偉失蹤後,警方問佳莉:「你先生最近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煩心?他離家前穿了什麼衣服?他最近有沒有跟誰發生糾紛?」,佳莉都只能回答:「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佳莉在片中,一直無法釐清現實與理想的差異,所以她活得痛苦,卻又在苦痛中自我安慰(否認現狀):「只要我多信任德偉就沒事了」;佳莉以為自己是在那關鍵的「海灘的一天」失去丈夫,但其實他們老早失去彼此。就像德偉好友阿財跟佳莉所說:「不管德偉是生是死,其實對妳來講,沒有什麼很大的分別,不是嗎?」,多麼一針見血的評論。佳莉以為「生活裡不能沒有丈夫」(害怕獨立,害怕改變,傳統教育的思想養成),但其實她早在漸行漸遠的夫妻關係中學會獨立,並且長大。
「我想,人在想保護自己的時候,總是虛假的吧。就像那種有保護色的昆蟲。」蔚菁。
除了女性與愛情議題外,《海灘的一天》也透過死亡(父親和兄長)、佳莉父親診所的結束、德偉的失蹤,講述舊時代的終結和新時代/出路的可能性、《海灘的一天》也講商場上的爾虞我詐的算計,同時存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每個人都戴著假面生活,面對子女假裝幸福美滿、面對朋友假裝堅強,假裝一切都好、面對生意夥伴,假裝你對我很重要,其實只是貪求利用價值;《海灘的一天》也講父子關係,女兒受制父權,兒子也受制父權,不敢反抗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直到人生再無轉圜餘地,只能傷感的說:「我這一生學到最大的教訓,就是太盲目地相信一個人。人,不要太盲目的去相信任何一個人。」;《海灘的一天》也講人的焦慮,人到中年後,回顧過往生命起落,那些做過的選擇,有時成功有時不盡如人意,假如結果不如預期,是否就代表「失敗」?怎樣才是成功?怎樣又算快樂?如果給我們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我們真能做出更好的決定?《海灘的一天》並不否定生命裡的挫敗,挫敗或許打擊我們的自信,但挫敗也可能幫助我們成長;人生不就如此,一輩子都在抉擇,行動,面對結果中渡過。我們只能期望自己做出正確決定,但我們永遠無法事先預知結果好壞,因為生命就是著未知。
「能擁有這麼渺小的生命這麼久,已經是值得慶幸的奇蹟了。」佳森。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