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伍迪艾倫杜思妥也夫斯基三部曲與「罪與罰」小分析

MV5BMjE2NTM0Mzk5Ml5BMl5BanBnXkFtZTgwMzQ3Njc3NTE@._V1_SX214_AL_  

伍迪艾倫大師這次的新作『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相對於前一兩年的『藍色茉莉』與『魔幻月光』,劇情複雜規模與企圖說理的決心顯然小了許多,不過也因此讓我們可以毫無負擔地輕鬆回歸,享受伍老謀殺案喜劇的獨特魅力。

 

伍老這種單純的黑色輕鬆小品好像從2001年的『愛情魔咒(The Curse of the Jade Scorpion)』之後就比較少見了。從2005年的『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開始,伍老的電影似乎就有著較多的沈重感。這部『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 』雖然與上述的『愛情決勝點』以及『愛與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並稱為伍老的杜思妥也夫斯基三部曲,但我在觀影過程中的心情以及影片的後座力都不像看『愛情決勝點』時那樣沈重,是一部可以輕鬆看待,也可嚴肅討論的影片。

 

~以下有雷~

 

這次的故事聚焦在一個心如死水失去生趣的哲學系教授亞伯(瓦昆菲尼克斯飾)身上,即使他到了新的環境任教,有著熟女教師麗塔(Parker Posey飾)以及青春女大生吉兒(艾瑪史東飾)的關心與投懷送抱,但仍舊激不起他對生命的熱情。滿口哲學理論的他最後卻靠著策劃與實踐一起「為弱勢者討回公道、替世界剷除敗類」的法官謀殺案(而且是幾近完美的謀殺案),完全驅走了生命中的陰霾,再次享受著人生。

 

但是,既然是謀殺案,應該就有被偵破的風險。正當亞伯與吉兒快樂生活的普通敘事讓觀眾開始覺得「咦!大師作品應該不只是這樣吧?」時,劇情開始急轉直下。大師終究是大師,最後十分鐘的轉折讓人大呼過癮,關鍵道具(手電筒)的伏筆揭曉時真是會讓人會心一笑:「怎麼會有如此聰明的劇本呢?」。

 

伍老這次當然還是照例嘲諷了滿口仁義道德的知識份子,對從哲學經典著作信手捻來的台詞也再次顯現了大師的博學幽默。片中對男女性關係與多重戀情問題的詮釋觀點回到在前作『紐約遇到愛』中那樣的豁然大度,對我們東方較保守的觀眾來說也是蠻有趣的參考。

 

雖然說本片基本上算是個輕鬆小品,但是既然名列伍老的杜思妥也夫斯基三部曲,在此我也就順便正經八百地來多討論一下。^_^

 

伍老的杜思妥也夫斯基三部曲由來,大概是因為三部片中都在探討「殺人的正當性」以及「罪」與「罰」的公平正義與良心拉扯問題。以本片來說,出現在片中的杜思妥也夫斯基名著『罪與罰』當然不只是一本道具書而已,兩者的故事佈局與人物思想是有某些類似之處的。

 

『罪與罰』的故事背景是在十九世紀貧富不均的俄國,一個窮困的法律系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為了不再讓母親與妹妹因為供應他讀書而受苦,動念殺害一名為人刻薄吝嗇的放高利貸老婦人。他在籌劃以及實踐這起謀財害命案件時心中並無罪惡感,因為他覺得這個老婦人像隻吸血的蝨子一樣,是社會的敗類、是該死的(這跟本片的男主角殺法官的心態類似吧?)。但是在作案過程中他卻意外地把受盡老婦人虐待的老婦人妹妹也給殺死了,這就成了他心中「罪」的來源。

 

這個「罪」讓他心中受盡折磨,他不斷為自己的罪行尋找合理與高尚的解釋,卻也不斷意識到自己殺害無辜者的行為所代表的人性卑劣與絕對自私。杜思妥也夫斯基在描寫拉斯柯尼科夫的心境時是非常令人動容的,彷彿讀者也陷入了道德良心與法律公平、名為正義與實則利己的痛苦糾結辯證之中。

 

拉斯柯尼科夫這種混亂的心智狀態一直到偶然遇見了為了家人生活甘願成為妓女的索妮雅,才終於沈澱下來。相對於索妮雅的完全捨己犧牲,拉斯柯尼科夫真正審視了自己內心最深處的犯罪行為動機,明白自己的罪行並沒有冠冕堂皇的正義藉口,其實最基本的源頭就是自私利己。他向索妮雅坦誠一切,最後他放棄了與警察鬥智,選擇了自首。

 

『罪與罰』的故事在拉斯柯尼科夫自首後還有後續發展,牽涉到宗教、贖罪、以及愛的本質的深層辯證,在這裡就不討論了。我們只看這故事中主角的行為動機與他的心路歷程,來和本片主角對照。

 

當然,『愛情失控點』中的哲學教授亞伯心中沒有像拉斯柯尼科夫一樣的糾結,伍老讓這個角色根本就是個壞蛋,因為要凸顯「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了自保是可以如此邪惡的」,也很簡單地將吉兒、麗塔與亞伯在道德底線上的不同,總結在對「可不可以動手殺人」的接受度上。

 

行文至此,突然很想縱觀伍老這三部曲的故事演變脈絡,所以再次複習一下前兩部片的劇情,整理如下供您參考。

 

1989年的『愛與罪(如果照原文片名翻譯應是「罪與小錯」)』:在社會上享有聲望的眼科醫師,為了擺脫外遇糾纏,雇請殺手殺人滅口,後來警方抓了一名流浪漢當作兇手定罪。眼科醫師內心曾經煎熬,但隨著時間過去,他最後安然接受自己的「罪」、逍遙法外心安理得、甚至不在意與人分享這個心路歷程。

 

2005年的『愛情決勝點』:平民之身受僱于富豪人家的網球教練,刻意攀附上老闆千金成功結婚,因妻而貴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他同樣為了擺脫外遇的負擔(史嘉蕾喬韓森飾演的外遇對象懷有身孕,不過沒有人忍心說她是一種「糾纏」吧!^_^),不願意失去現有的優渥生活,自己親自動手滅口。而且他心狠手辣,為了將謀殺案安排成入侵搶劫意外殺人,還不惜先殺掉史嘉蕾喬韓森的鄰居。案件同樣的陰錯陽差地由一名已死亡的毒販承擔罪名。男主角繼續過著美滿的生活,心中對他的「罪」完全沒有內疚,有的只是感謝幸運之神眷顧的喟嘆。

 

2015年的『愛情失控點』:失去生趣的哲學教授,完全不是為了自己,純粹是在餐廳聽到了一個離婚婦人因無法爭取到小孩監護權的悲傷對話,而安排一起完美的謀殺案,除掉一個卑劣的法官。這次案件的承擔者不再是流浪漢或毒販,而是一個正當的公民。主角除了對他的「罪」沒有內疚,更神奇地從這件事中得到再次享受生活的能力,甚至更進一步,再次籌劃一件謀殺案,想除掉唯一知道真相的女主角。

 

從以上的簡短介紹,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年歲漸長,伍老對人性中「利己」的天性與道德矛盾看得越發透徹也呈現得更加幽微,80歲的伍老終於以輕鬆的玩笑姿態,將杜思妥也夫斯基在45歲時寫出的沈重巨作,在「罪」的動機與「罰」的具象上,做了通俗精髓的詮釋。

 

最後,附上在維基百科上節錄下來的關於哲學家康德的思想介紹片段: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伊曼努尔·康德)

 

這是才疏學淺的我覺得最能簡潔總括伍老在這部片中一大堆讓人看了霧颯颯的哲學引用意涵、以及最貼切「罪與罰」小說探討主題的文字捷徑了。^_^

 

最後,還是將本文做個輕鬆的結束吧!在演員部分,艾瑪史東的演出與在『魔幻月光』中的成績不相上下,都能成為全片的焦點。瓦昆菲尼克斯的走樣身材則會讓人對他的演技有點走神,不知道他是不是為了演這個中年失去生機的落魄男子而增肥的?如果不是,對比他在『雲端情人(her)』中的形象,實在很難讓人將目光焦點從他的大肚腩轉移到他的臉上啊!:)

 

 

PS.「罪與罰」小說的情節大綱,請參考:http://life.fhl.net/newyear/literature/no2/intro.htm

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找原著來讀,這本書非常好看,對人物心理與行為的細膩描寫功力讓讀者完全沈浸在故事之中,讓人無法想像主題這麼沈重的書竟然可以如此引人入勝。

 

PS.關於『愛情決勝點』中運用董尼才第歌劇配樂的簡短心得,請參考:

http://cfsjhscfsjhs.pixnet.net/blog/post/212283359

 

PS. 原本只想寫個簡短心得,沒想到又變成有點碎碎念的一篇長文。年紀大了,實在應該向伍老學習,影片(文章)越拍(寫)越言簡意賅才是啊!趕緊停筆,準備寫『踏血尋梅』吧!金馬獎都已經頒完獎了,這篇心得還沒寫出來哪!:)

 

IMDb:6.8(分數好像不太高啊?伍老這三部曲的分數一部比一部低!)

MyScore:8.3(適合喜愛伍老影片風格觀眾,可以輕鬆看待,也可嚴肅討論)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進戲院觀賞,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錯過)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