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急先鋒 Truth—冰山下的秘密與真相

174.jpg  

有些行業其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分秒必爭且講求絕對效率,媒體與新聞行業即是如此。由《真相急先鋒》中觀看新聞人員為一個專題從電台主管、製作人、主播、記者,大家群策群力同一條陣線積極作業從無到有的歷程,真是熱血沸騰。搶獨家新聞、搶時效、爭收視,這種高速運行的工作也真的需要熱忱滿點、抗壓性強的人才能勝任啊!

  169.jpg  

20049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60分鐘》製作人瑪莉‧梅普斯Mary Mapes凱特‧布蘭琪 Cate Blanchett接獲總統小布希逃避越戰的密報,瑪莉緊鑼密鼓組成調查團隊訪查事件相關人員與求證文件真實性,98日由當紅主播丹‧拉瑟Dan Rather勞勃‧瑞福 Robert Redford播報此則震驚美國的政治醜聞。

報導中陳述總統小布希於1968年運用權勢轉調至國民兵部隊以規避越戰,而小布希名義上是空軍飛行員,但本人卻未到基地執勤,也沒有親自上過戰場。這則新聞播報後因文件可信度有待商榷而備受外界抨擊,瑪莉團隊與丹除了信譽受損,更面臨職場生涯的超級風暴。

178.jpg   

前段敘事節奏快速,因夾雜許多過往事情、官銜、人名而稍顯紊亂,直到報導事件急轉而下主軸聚焦在瑪莉身上,劇情也隨之漸漸明朗。(我要承認對一堆人名實在很難消化,過程中還因為閃過太多配角人物看得太累而睡著了XD)。主播丹‧拉瑟播報小布希逃役新聞後業界一片譁然,瑪莉團隊則取得獨家新聞的榮耀與光環。該新聞在引起質疑後於隔天風雲變色,此後劇情張力大爆發,人物事件一項項聚攏,敘事節奏明快,末段調查庭上的辯論流暢精彩。

不過,劇情著重於瑪莉團隊揭發小布希從軍醜聞與因這個報導被捲入職場風暴圈的過程,對於小布希陣營的反擊較隱晦低調,幾乎僅能以CBS電視台主管的強硬態度與新聞局啟動調查此事件來感受背後操盤黑手之存在,雖有其相關因素的考量,但不免顯得失衡。

171.jpg   

【爆料之前,你準備好了嗎】 

劇中曾提到,2000年布希與高爾的總統選舉之爭時瑪莉就已經知道這個「小布希逃避越戰並轉調到空軍警衛隊服役」的未公開消息,但是當時瑪莉在母親逝世的服喪期所以未能著手調查。既是如此,在2004年總統大選時刻前有整整四年,這四年來瑪莉有充分的時間去訪查證人、蒐羅證據,又為何沒有去進行?而非得在某個不是很確認的訊息出現後才匆匆於一周左右的時間找證人訪問並製作成新聞探索節目?瑪莉這個新聞團隊會被抨擊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們並未真正準備好一切資料與證據。

在製作政治人物不法情事時需要更嚴謹的蒐證,務必找到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與人證,這也是新聞從業者須擔當的社會責任。除此之外,還應該要針對每個細節互相提問,也需模擬其他電視台、報章雜誌記者詰問的現況始能「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更何況CBS電視台要爆料的對象是現任總統。

雖然瑪莉團隊沒有政治色彩,也相信他們的確具有使命感欲挖掘事實與真相讓美國人民有知的權利,但想要藉此獨家新聞更創事業高峰的動機也一定有;相對的,電視台主管允許這個專題的進行也是想在同業中出鋒頭,成為領導品牌。因為太講求速率而忽略文件非正本的嚴重性,演變成「新聞造假」的連鎖效應,鑄下無法挽回的局面。

  168.jpg  

【真實放兩旁,利益擺中央】

 各個行業的「體制」原本是建立優良制度來引導員工遵守規範與保障工作人員的權益,但行之已久後卻常常成為權大勢大者箝制下屬的利器。許多行業都有黑箱作業的「體制」,成為堅不可摧的邪惡屏障,舉凡醫院體系、教育體系、軍隊體系(如本片影射的小布希從軍史)、新聞體系,其腐敗體制皆時有所聞。遵守制度者反而被專制的「體制」綁架了,你可以選擇同流合汙或是選擇衝撞,但反抗之後是要付出代價的,會成為永遠的黑名單。

60分鐘」新聞節目是眾多新聞台中唯一有收視率又賺錢的節目,平日是可以很有power很有gas的,敢做別人不敢做的專題、言人所不敢言的話題。但是在畸形體制下,遇到糾葛難以釐清的大麻煩後,僅能向現實屈服,向利益低頭,電視台負責人不惜犧牲曾立下眾多功勞苦勞的記者聲譽,只求電視台全身而退。在此惡性循環的大環境之下,所有超然信念、職場道德都有可能會被踐踏蹂躪,使得這些信仰隨風而逝。

  170.jpg  

【新聞界的奇風異俗】

 要遏止一件爆料危機的持續與擴大,只要用力混淆這個事件的周邊瑣事就能轉移目標。就如劇中的對手以部落客群聚發聲說明文件的文字輸入法有問題,然後大聲譴責撻伐繼而模糊焦點,後來大家反而忽略原本新聞探討小布希從軍的忠誠態度問題,轉而只注意備忘稿的真假。

曾幾何時,新聞工業也沉淪到買新聞、抄新聞以及拼命報導別人報導過的新聞資訊,甚至以後都不需要記者去找新聞跑新聞,更不必去挖掘真相了,直接外包給廠商,記者只要負責播報或在鏡頭前作秀即可。因此,往後新聞從業人員要必修戲劇課,才能在大風大雨前、在大太陽底下、在群眾之中表演出觀眾愛看的橋段贏得收視率。因為富商業色彩的輕鬆新聞有錢賺且不必擔負責任,嚴謹的新聞探索則需承擔眾多社會壓力。

  176.jpg  

【新聞人的初衷】

 滾滾濁流肆虐之下仍有清流緩緩匯集著、流動著。 

加入一個行業之前都有動機,瑪莉喜歡發問、探索事物的核心;丹則是好奇心使然,想瞭解世界發生的事物;麥可‧史密斯Mike Smith(陶佛‧葛瑞斯 Topher Grace)當記者的動機則是因為丹,丹是他的偶像。丹播報新聞長達25年,早期於節目結束前都會說一句“courage”來勉勵自己、同事與收看新聞的視聽大眾,他最後一場新聞播報就以此字作為結束,讓電視機前的瑪莉淚眼婆娑。

麥可更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他挖掘真相、鄙棄被收買,一心一意找出事實告知閱聽大眾。他敢直陳己見,在新聞團隊長官賈許Josh HowardDavid Lyons面前說出被抹黑被掩蓋的真相,麥可絕對可以擁有“courage”的讚辭。

瑪莉離職後,之前製作報導虐囚的專題卻獲獎,這個獎項也為她報導新聞的專業與可信度做了強力背書。遲來的肯定仍是肯定。

  173.jpg  

【冰山下的秘密與真相】 

政治、軍隊體系人事龐雜,因體制腐化,這些事那些事互相串流後形成更複雜更龐大的事件,這些既繁瑣又龐大的事件宛如一座冰山,往往浮現出來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因此一般人所知道的看到的都只是表象,眾多事實都隱藏在冰山之下形塑成不能說的秘密。若有人潛入深海下探勘,或許能看到冰山的其他部分甚至全貌,若沒有,那麼永遠就只能看到海面上的冰山樣貌了。

影片中雙方各執一詞,沒有定論,端看你相信哪一方。我認真思索過,有四種可能:

一、瑪莉被「計中計」陷害神秘的一男一女與上校夫妻拿假資料當作真情資誘導瑪莉上鉤後再來一記反擊,讓小布希陣營贏得勝利。(好。可能是灑狗血劇看太多)

二、瑪莉具有認定“小布希逃役”的偏執意識。因為瑪莉全心相信“小布希逃役”一事,所以用這個角度去看事情去蒐集證據去找證人來證明此事確實存在,就算證據未獲得高度證明也義無反顧播出此新聞。因此,末段調查案進行時,瑪莉被質問是否一開始就對小布希逃避越戰一事帶有主觀意識算是很合理的懷疑。

  172.jpg  

三、瑪莉對於“小布希逃役”的立論與推論是正確的。如果備忘錄文件是偽造的,既然能花那麼多時間騰出兩分可信度甚高的備忘錄稿,又怎會傻到用電腦Word輸入文字而不是用當年的打字機?故,這兩份文件是真實可信的,但因為被刻意轉移焦點而忽略了此秘密的重現光明。

四、小布希陣營使詐扭曲事實。如果小布希是被冤枉栽贓的,他在從軍時代確實沒有逃役,也不是因為政治世家背景或因為權貴勢力才進入免於一死的空軍警衛隊,那麼他大可以攤開可資證明的文件或證據來翻案,來證明自己愛國愛家愛人民,是飛行技術高超不畏死的英雄好漢,而不是讓人去施壓,或唆使一群部落客亂吵亂鬧文件中的文字輸入方式。

所以,交相權衡之下,你我心中的真相應該也能呼之欲出吧。沒有取得文件的正本與相關大人物(重量級證人、電視台負責人)的全力支持,造成新聞失焦與瑪莉團隊的挫敗。

  175.jpg  

 因為有當年空軍長官誠實記錄小布希的「從軍歷程」,才會有相關文件的留存;因為有這些文件引發瑪莉、麥可等人去追查,才成就出電視新聞報導與後來出版的書;因為有瑪莉書寫的傳記Truth and Duty: The Press, the President, and the Privilege of Power》為本,才有導演詹姆斯‧范德比爾特 James Vanderbilt自編自導這齣電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小力道也能凝聚成偉大能量。千萬別看輕自己的正面能耐。

177.jpg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