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一直在爆炸?因為麥可·貝覺得很酷
由麥可·貝(Michael Bay)執導的《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改編於米切爾‧札科夫(Mitchell Zuckoff)著作,其以2012班加西攻擊為背景創造的故事。
然而由麥可·貝執導的電影,大家最熟悉同時也是麥可·貝擅長的風格就是──爆炸!
我們可能因為不斷爆炸而導致負面的迴響,但是在大型商業電影林立的情況下,導演所擅長的方式都不太一樣,而麥可·貝的爆炸場景卻成為他的代名詞,這對導演而言是一種正向評價。我們能看的電影相當多,愛好使用爆炸的導演也不少,但麥可·貝卻能於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爆炸確實能給我們視覺與聽覺的絕佳衝擊,但是衝擊也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反感,因此當身邊的朋友詢問:『為什麼這部電影一直在爆炸?』那你的回答會是什麼?
我想我會這麼回答:『導演覺得這樣很酷!』
這個答案可能使相當困惑,因為他可能期待的是我對電影的看法,但他的問題是『為什麼這部電影一直在爆炸?』然而我不是導演,所以我無法具體的說明電影為什麼一直在爆炸?然而當導演覺得爆炸不酷,那也不會在每一部加入爆炸場景。就好比克里斯多幅‧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不喜歡動畫,所以大多用模型拍電影。
『導演覺得這樣很酷!』這種答案雖然沒有錯誤,但意義也不大,就像我們問喜歡吃牛排的人為什麼喜歡吃牛排?那他可能會跟我們說:『因為牛排好吃阿!』問題相當簡單,答案難以出現錯誤。
可是麥可·貝能使爆炸成為代表,則有其特別的概念。導演尋找畫面美感就是一趟不會結束的旅程,若爆炸的場景拍起來不美,也難以吸引我們的目光,那麥可·貝仍然只是一位導演,而不是一位受到觀眾注目的電影工作者。
畫面要夠美好像很好理解,但又難以說出具體的內涵,所以我們要定義什麼是美的爆炸畫面──停!千萬不要急著定義什麼樣的畫面才有美感,電影是依靠感覺地創作,我們也會使用感覺來看電影,就好比看完《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認為是一部很棒的電影,如此的評價是一種直覺、感受,當我們要說為什麼好看卻沒有辦法說得很清楚,便代表我們是以感覺看電影,那定義畫面的美感似乎不是最重要。
這點不會不佳,用感覺看電影後的感受才是真正純粹的評論,有些時候影評寫太多,會發現自己的角度越來越刁鑽,講難聽點是狹隘。如果觀影的角度不開闊,那對電影看法與評論也會狹窄。
麥可·貝愛好爆炸的程度可能使他的電影少了幾分新穎,但導演覺得爆炸很酷,那何不使用導演的角度來看電影?
想要搶先看到文章嗎?快來Screenwriterleo聊電影吧!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