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焦點 Spotlight—凡間天堂的群魔亂舞
推行上帝崇高教義勸人向善且熱心幫助教友的教會,是眾多信徒的精神依歸,心目中的凡間天堂。教會裡的神父講道、解說聖經教義,引領教友身心靈到達和諧平衡的境地,創造美好的生活。然而,並非各個神職人員都是良善的上帝使者,當這些神父奉上帝之名卻伸出魔爪傷害無法保護自己的兒童、滿足個人私慾時,誰來遏制這些惡行?誰能替這些孩子主持正義、討回公道?
《驚爆焦點 Spotlight》據「普立茲新聞獎」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美國〈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深入追蹤事件的「焦點小組Spotlight」,2001年在新任主編馬帝拜倫Marty Baron(李佛薛伯 Liev Schreiber )的任命下,重啟波士頓教會神父性侵孩童的調查。不可思議的是,調查過程中牽涉其內的失職神父竟越來越多,此事件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讓人瞠目結舌,更令人為這些無辜孩子所承受的傷痛和壓力痛徹心扉。
【撒旦的使者】
神父Father是上帝的傳道者,在教會中地位崇高,信徒視其如上帝或耶穌基督在世間的代言人。誠然,許多神父奉行教義、生活簡樸且真心關懷協助教會裡的教友,散播愛與善的種子,是教友的人生導師與精神典範。不過,披著上帝聖衣卻傷害孩童以逞個人獸慾的神父也一直存在著,這些利用教友崇敬之心與堅貞信仰行魔鬼之道的教士,則是黑暗中的撒旦使者了。
為甚麼本應親民愛民的神父會成為撒旦使者?影片中僅淺淺著墨,略述於下:
1.小時候曾被性侵或是有其他不堪過往,形成心理不健全,長大後也成為性侵他人的人並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所作所為有何錯誤。
2.全職的神父必須禁慾或不得結婚,意志不堅者便於黑暗中伸出魔爪。
3. 有同性戀、孌童癖傾向的神父極有可能將此職當作逞私慾的橋樑。
4.神父本身即是偽善者,是披著羊皮的狼。在和善面孔的背後,時時預謀著見不得光的惡計。
影片以層層抽絲剝繭的調查為主軸,孩童被性侵的部分僅能以長大後的倖存者訪談內容獲知一二;如果看過梅莉史翠普和菲力普西蒙霍夫曼合演的《誘.惑 Doubt》,就可以明瞭神父如何運用自身權力一步步控制並狎弄小男孩的過程。
雖沒有展演神父性侵的情節,但遭性侵倖存者的恐懼、痛苦、憤怒表情以及手臂上的一排排針孔足以讓人了解那是一輩子無法抹滅的痛楚、無法忘懷的闇黑記憶。
【凡間天堂裡何以群魔亂舞】
「焦點小組」的調查過程波濤洶湧,觀影過程中,你會被寫入性侵名單的眾多神父所震驚,會對節節上升的受侵害兒童數字黯然神傷。而教會這個猶如“主之聖殿”的凡間天堂,何以能讓惡質神父群魔亂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原因簡述於下:
1.樞機主教多年前即知悉許多神父性侵虐待教會兒童惡行卻低調息事寧人,放任惡神父橫行故助長歪風;律師甚至媒體因教會勢大權大而束手無策。於是,教會、主教、神父、律師、媒體…形成共犯的鎖鏈。律師米契加拉貝迪恩Mitchell Garabedian(史丹利圖奇 Stanley Tucci )所言「養育一個孩子若需要整個村莊,那麼要性侵一個孩童亦是如此」,真是一針見血之論。
2.樞機主教要維持教會的神聖性與完美形象,絕不能讓醜聞曝光,因為這除了關乎天主教的榮譽,更攸關信徒的獻金大事。
3.上樑不正下樑歪。上位者品行不佳難以督導教會的良性運作,更甚者是位高權重者本身亦是性侵累犯,當然要惡行相護封鎖醜聞。
4.性侵神父被以生病等理由轉移到其他教區也等同被註記,因有把柄,他得以成為教會或主教利用的棋子。(我只是奇怪,為何就沒有良心發現的神父自己出來自首或爆料,繼之一想,也許消息尚未曝光前就被“解決”了吧。)
5.被惡神父選上的孩童大多來自貧民區,家長沒有勢力不敢聲張,僅能以區區兩萬元和解;孩子更是不敢讓其他人知曉以免被貼標籤。因為如此,變態神父更是有恃無恐頑劣囂張。貧窮、內向自卑、單親、家庭破裂,形塑成遭神父毒手的孩童印記。
6.用張愛玲名言來比喻:「教會,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教會為社區為城市貢獻良多促進社會繁榮,但所存的弊端亦多,這些弊端有些人因信仰太深而盲目得看不見(如莎夏的虔誠奶奶),有些人則視而不見(某些律師、法官),任由惡人橫行。
環球報其實在三年前曾報導吉根神父性侵孩童的事件,但因為天主教教會勢力太龐大,樞機主教呼風喚雨的權力無遠弗屆,此事雖引起民眾的注意,卻在教會的干涉下僅成了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不了了之。「沉默,就是最大的共犯」,因此,主編要求「焦點小組」屏除只找失職神父個個擊破的方式,改由從辯護律師、受害者處了解真相以直探教會體系內在運作,繼而揭發教會姑息性侵醜聞的腐敗體制,讓教會無法為墮落神父護航,讓民眾知曉天主教的沉淪黑幕。
【小蝦米對抗大鯊魚】
教會暗藏的性侵內幕由來已久,卻因為教會的一再姑息掩飾而愈形氾濫,讓受害的孩童於成長過程中受盡心理摧殘,承受不住的就自殺,有些以吸毒酗酒來逃避,更多的是一生都桎梏於恐懼不安的樊籠過著破敗人生。這些幾乎被社會遺棄的受害者,因為一群具正義感記者的持續調查而為他們尋回公道。
「焦點小組」由瓦特「羅比」羅賓森Walter 'Robby' Robinson(米高基頓 Michael Keaton)為首,組員有麥克瑞茲德Mike Rezendes(馬克魯法洛 Mark Ruffalo )、莎夏菲佛Sacha Pfeiffer(瑞秋麥亞當斯 Rachel McAdams )和馬特卡羅爾Matt Carroll(布萊恩‧達西‧詹姆斯Brian d'Arcy James)。四位記者會花費漫長時間去調查一個事件的真相。
波士頓教會神父性侵孩童事件得以攤在太陽下,就是主編馬帝拜倫將此任務授命予「焦點小組」,由這群熱血勇敢的記者鍥而不捨的深入探訪相關人員、追蹤原始資料,另有特別企畫編輯班‧柏里二世Ben Bradlee Jr.(約翰・斯萊特利 John Slattery )的鼎力支持,才能從原本鎖定的13位神父擴大追查出87位涉嫌猥褻性侵兒童的神父。這股探索教區神父品德的效應最後擴展到全國以及全世界,揪出眾多敗德的神職人員。(看看片尾惡神父遍佈於士頓、美國及全世界的驚人數字,真使人心寒)
「焦點小組」得以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主要是有人道律師Mitchell和「受害倖存者組織」菲爾Phil Saviano( Neal Huff)的相助。Mitchell受教會強權施壓、監視,甚至被威脅吊銷律師執照;Phil在11歲時被性侵,痛苦成長後組織倖存者聯盟,集合受害者力量勇敢出面撻伐教會惡神父。
此外,一位研究施虐神父的的心理研究員,根據教會中受害者人數提供「焦點小組」波士頓有6%的神父涉及猥褻教會孩童的驚人數據,這個論據啟發了「焦點小組」比對資料,找出可能涉案的神父,讓調查的進度有重大進展。
律師Eric Macleish(比利庫達普 Billy Crudup)表面上雖為教會神父進行和解性侵案,但也曾寄給環球報有關二十多名神父涉及性侵的資料,想藉媒體力量揭發;就連原本多次勸導羅比莫管閒事的律師吉米Jim Sullivan(傑米薛利丹 Jamey Sheridan)也撤下心防助羅比一臂之力,促使神父性侵調查案取得公信力。
而這件宗教醜聞最後得以受到重擊有一位關鍵人物,那就是審理此案件的法官。這位女法官是虔誠天主教徒,原本「焦點小組」覺得抨擊天主教教會體制的案件應該會被飭回,一段時日後竟傳來案件受理起訴的消息,大大鼓舞了「焦點小組」成員。想必這位女法官是個明理之人,也是對天主教愛之深責之切的教友,秉著「大義滅親」精神以肅清教會中的邪魔外道。
這世界最可貴的事情之一就是有一群堅持做對的事的好人,他們不畏惡勢力、不畏強權,內心有堅定的善念和信念去做正確的事,就是因為有這麼一群志同道合者群策群力,小小的力量匯流成湧泉,沖毀屹立難搖的宗教權威。
導演湯瑪士麥卡錫 Tom McCarthy拍攝本片所探索的議題本身即震撼無比,加上編劇喬許辛格 Josh Singer敘事條理清晰、主線支線流暢,最後匯集成揭發醜聞的勁爆真相,過程令人目不轉睛;劇中尚探討了姑息冷漠警覺性低皆形成了為惡行推波助瀾的共犯結構,讓人省思每個人的社會責任。此外,天主教局外人(新主編是猶太人、人道律師是亞美尼亞人)才能正視並揭發此事件的論點、「焦點小組」組長羅比為自己過往輕忽情報而“將功贖罪”的心路歷程,皆使本劇的劇情更有深度。
演員的優異演技、具懸疑性烘托出步步驚魂氣息的配樂亦成就了此劇的不凡。可是,人名多如過江之鯽,又加上節奏過快對話連珠炮,許多訊息如過眼雲煙,難免影響前後支線的串聯與理解。
雖清楚本劇會聚焦在揭露性侵醜聞的主軸上,是以兒童被猥褻性侵的劇情未呈現,而僅以成年後的倖存者回溯敘述,此法尚能凝聚幼童受摧殘的痛苦;然而,連反派人物(惡神父)都幾近缺席,醜聞曝光前後教會的反應與反擊也付之闕如(僅有樞機主教的單薄發言),不諱言,劇中正義邪惡的衝擊張力也因此隨之降低。
終場,兩個天真孩童正要接受律師的詢問,他們正是被神父性侵的眾多幼童之二。一個才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在這麼年幼時就幾乎譜下休止符,那是多麼折磨人的煉獄生涯,而捍衛兒童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又是多麼重大的社會責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