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眼行動》- 荷魯斯眼下的岔路困境
《天眼行動 Eye in the Sky》(2015)|英
"Never tell a soldier that he does not know the cost of war."
無雷影評
當我們說出「天空之眼」這個概念時,最古源自於埃及神話中的「荷魯斯之眼」,身為天空之神的第二代繼承者,荷魯斯有著從天空掌握大地一切的神之眼,於是他也掌控著公平、正義與道德的審判權力,無論是公開的還是私人的,所有的惡與罪在他眼中皆無法遁形。在台灣,我們也相信天公有目睭。
然而人類卻強行塞入了無人飛行機,並充當正義的天空之眼。
《天眼行動》一片並稱不上是道地戰爭片,甚至全片細數下來可能還用不到五顆子彈,在現代以資訊戰為主的戰爭方式,諜報片會比較適合拿來形容《天眼行動》的題材。相對在演員表現的層面,它也很難以武術指導和快速的場景、分鏡剪接,達到我們預期的戰爭片效果。
卻也因此產生出另一種演員與劇本的共鳴模式——眼睛。
演員們的演技完全依靠著眼睛表現,情緒、態度、立場等等,靠著一雙雙的眼睛替觀眾建立起旁觀者也無法冷眼置之的緊張氣氛,更以知名的岔路困境,企圖設下讓所有人都無法逃離的道理陷阱。
是道德重要還是理論重要?我們被這道假「道理」兩難戲弄著,究竟是要選擇動作犧牲一個人,還是冷眼旁觀悲劇發生讓數十人慘亡?我想大部分人都稍微了解過哈佛大學的知名課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裡頭從最一開始的電車駕駛員往下延伸,更推出當你是有能力改變的旁觀者、你是多數有能力改變的旁觀者之一等等的多重立場。
漸漸的,人們的思維很容易被功利主義道德論給盤據,在無法抉擇的狀況下選擇能用道理詮釋出來的明顯比較,並呈現出「越多人幸福越是正確」的思想理念。然而我們卻無法違背人類最真誠的天性,我們都知道無論如何,動手奪人性命都是壓力沈重的行為。即便殺一人便能拯救五人,那依舊沈重,依舊是無法抹滅的代價。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最後那句決定性的台詞,會成為全片定調的最後句點。
「永遠也別對一名軍人說,他不懂的戰爭的代價。」
當面臨這類的道理爭議命題,或許最終選擇的答案永遠不會是二選一後如何才能讓自己心安理得,反過來看待此二擇一的命題時,得自問那樣的決定是否自己有擔當承受?就好比《消失的兇手》裡,劉青雲在面對霍華教授提出電車議題時,竟給出了最符合這角色特徵的答案——我會選擇犧牲自己。
當我們選擇犧牲少數派的那一人,是否能挺起胸膛不逃不避,擔起奪走性命的責任?當我們選擇無動於衷冷眼旁觀時,是否能不推卸責任規避義務,對五條性命眼不見為淨?又或者,你是否能成為最有勇氣的那一人,走入局中,成為唯一的犧牲品?
《天眼行動》全然是一部處在岔路困境的思辨電影,當面對正義時我們的雙眼會看向何方?就好比《模仿遊戲》(Imitation Game)中圖靈成功解碼後的困難抉擇,我們會用什麼樣的眼睛,去看待這場抉擇的爭辯?是譴責、是覺悟、是悔恨,亦或是⋯⋯?
正義之旅的思辨永遠不會是選擇的價值,更在於個體作出選擇的權利。
只是⋯⋯我想我的戰術在這部電影中可能都會比他們所有人還要好。(防雷區以下獻醜)
=======================防雷============================
我的做法:
第一枚飛彈瞄準將小女孩排除在傷亡範圍之外的偏差距離,但依然會對屋內的恐怖份子造成嚴重創傷,雖然不死但也喪失行動能力,此時小女孩被一個爆炸聲轟的嚇一跳也不逃不行。此時第二發在間隔五十秒後朝精準紅心處落下,希格斯大絕漂亮收頭。
這招絕對好上太多啦哼哼⋯⋯。就算可能不會,但至少來人啊,提出來這個可能性吧!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