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樓》諷刺滿點,我們都是沉默的多數
《摩天樓》打著洛基裸體的賣點,整部電影裡其實脫離不了淫亂複雜的性關係,但以大量的性、金錢、資源、暴力所堆砌的《摩天樓》,真正的核心骨幹是階級,是階級造就了這一切的資源不均,是階級讓居民開始對立衝突、互相搶奪資源,資源在這宛如戰爭般的地獄裡被快速消耗,傷亡者血流成河,最後在破碎的殘局邁入下一個新世代。
有著原著小說的故事架構為基礎,讓具有強烈風格的班懷特利導演,在電影的呈現有了更深度的意義發揮,而不是像《無限殺人意料之外》(Kill List)、《觀光客出沒,注意!》(Sightseers)等電影,充滿著沒來由的暴力殺戮,血腥淪為沒有足夠理由支撐的變態藝術,造成觀影後留下悵然若失的情緒(簡稱:我到底看了三小)。
雖然還是有許多人,尤其是只衝著飾演男主角Dr. Laing的湯姆希德斯頓來的觀眾,在電影結束後留下困惑,但假如將整棟摩天樓想像成社會的縮影,再逐一思考每個人或每件事代表的意義,就會得到自己的解讀。
我不敢妄言我的想法一定是正確的,只是對於電影的情節我有自己的解讀,看完最後的感觸是滿滿的諷刺,以下闡述個人見解。
摩天樓分為三種階級,高層權貴富人、低層貧窮百姓或勞工,還有中產階級,也就是主角萊恩醫生(Dr. Laing)這類知識份子。
住在最頂端的人,也就是創造這棟樓的設計者Royal(傑瑞米艾朗 飾演),可以視為不知民間疾苦的國家元首。
他想創造一個理想國度,彷彿由五根手指頭托著美麗湖泊,象徵掌握權力的富足社會,居民們在遵循法治規定之下,各階層的人們互相友愛,和樂融融。
可是權力就像湖裡的水,你想牢抓卻失去的愈多,違背社會正義、不公平的規定導致底層居民抗議,高低兩方互不相讓的結果終於讓整個社會體系徹底失控崩解。
底層的代表是Wilder(路克伊凡斯 飾演),他有許多令人討厭的缺點,暴躁、激進、對家庭不負責任、成天只顧著帶頭起鬨慫恿其他住戶一起革命反抗。
斷電時抗議的最大聲,儘管自己交不出房租;因為上流人士包下游泳池開趴,他拉著無知的孩子們一同佔領游泳池,種種行為讓他成為社區裡的頭痛人物,但看到高層面對這些抗爭的應對處理方式,甚至決定要解決Wilder這號人物時,你才驚訝的發現高層的冷血和荒謬,才了解像Wilder這類「暴民」的瘋狂是為了挖掘出權貴的更瘋狂。
高層的幾個菁英,包括Royal的妻子、好像很有名的女演員、和幾個我叫不出名字的男士,為了對抗底層居民的抗議而結盟,彷彿手握大權的元老院,為了鞏固自身權益,開始以強取豪奪的方式壟斷資源,不顧底層居民的死活,兩方衝突開始愈演愈烈。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儘管有錢有權卻仍想方設法的拖延積欠該付給勞工們的薪水,於是替高層工作的底層居民開始罷工,而這些平日只會享樂的人,生活中沒了幫傭勞工,連清掃家中整潔都變成困難的事,居住環境開始變得髒亂不堪,由此可知即使階級分明,他們對彼此的態度仍然環環相扣,善意禮遇或惡意剝削的對待終將會回歸到自己身上。
身為摩天樓的中間份子,Dr. Laing像是個置身事外的不沾鍋,即使上下兩層的居民他都認識並且交流過,也不願成為爭端中的一份子,選擇明哲保身。
這個裸體比穿著西裝更好看的人,看似是摩天樓的少數族群,實際上這樣的旁觀者才是整個社會絕大部分的人,想想Laing被關在電梯時鏡中的無數身影,隱射出這些人的數量其實很龐大,他選擇漠視社會中的各種爭端和抗議,拒絕與上層同流合汙、也不願與下層一同抗戰,固執的堅守日復一日的生活習慣,連健身房都倒塌崩壞了還在運動,儘管世界要毀滅了他依舊不動如山,偶爾有一些無關痛癢的憐憫、流一些毫無幫助的眼淚,種種象徵意義讓人不由得覺得很諷刺。
可是這樣冷眼旁觀的中間份子,在這場階級鬥爭裡其實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代表只要他試著去做些什麼,還是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他的一個謊言能夠造成上層的人跳樓,為了搶回自己想要的油漆痛揍Wilder,讓其他旁觀者一擁而上加入圍毆,兩個事件裡他分別對上、對下都造成破壞性,但最終他還是選擇安身立命,當個順從制度而非改變制度的人,如同我們絕大部分的人一樣,成為「沉默的多數」。
導演獨特的電影風格,抽離許多前因後果的情節與蒙太奇敘事手法,有許多細節大概需要再重複看個一、兩次才能清楚明白,但我的立場大致不變,這是一部諷刺社會縮影的末日電影。
除此之外,電影又復古又新潮的畫面設計烘托出華麗的藝術價值,如萬花筒一般絢麗多變,讓殘酷的血腥鏡頭也變成精緻的藝術,映襯出烏托邦《摩天樓》的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