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樓》:衝撞體制的高樓派對



“For all its inconveniences, Laing was satisfied with life in the high-rise…” 
(儘管有諸多不便,萊恩醫師對於他在摩天樓裡的生活尚算滿意。)

曾被譽為是『無法電影化』的經典小說【High-Rise】是1975年小說家詹姆斯巴拉德(J.G. Ballard)的作品,這次由執導過《觀光客出沒,注意!》、《不良之家》、《無限殺人意料之外》等廣受讚譽的導演班偉特利找來合作多次的編劇Amy Jump攜手為觀眾呈現既復古又前衛的《摩天樓》(High-Rise, 2016)。演員們也都是知名度與演技並存的一時之選,包括湯姆希德斯頓、《哈比人》系列的路克伊凡斯、《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新任阿福管家傑瑞米艾朗以及《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席安娜米勒等人。



建築設計師安東尼洛伊選在一座湖畔預計築起總共五棟摩天樓,彷彿五隻手指把湖泊握在手掌心,第一棟樓率先落成,依價格由下而上遞增,住戶也從平民到上流富商形形色色。摩天樓附設超級市場、健身房、游泳池、運動場,讓你除了上班以外,不用離開摩天樓也能舒適便利的生活。神經外科醫師羅伯萊恩看準了摩天樓裡的生活便利搬進了摩天樓,沒想到,看似快樂、夜夜笙歌的生活裡,卻暗潮洶湧,住戶之間充滿秘密與角力,看似自給自足的摩天樓卻是一棟岌岌可危的道德危樓,只要一點外力施加,就能夠破壞一切。



相較於《末日列車》導演將階級制度橫向擺放,並且用激烈的抗爭明白地表示底層的憤怒,《摩天樓》把階級高低直接垂直擺放,就像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人們可以在這個社會和樂的生活,一起逛超級市場,一起去健身房,但是有些東西、有些娛樂他們買得起,你卻無福消受,同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如此的差別?你的心裡苦,但你不是不說,而是無處可說。電影裡許多的安排就是還原社會體制的設計,例如設計師洛伊他的名字就是貴族(Royal)之意,高高在上,頂層居民幾乎人人認識他,甚至經過他的許可能夠在他的奢華套房裡糜爛,但是在下層的居民卻得面對照不到陽光的痛苦,甚至會不定期的經歷跳電。



湯姆希德斯頓的角色萊恩醫師是一個外來的旁觀者,他開場裸裎曬日光浴的一幕,雖然可能有票房的考量(各位湯嫂們說是不是啊),不過,我則認為這幕是必要的裸露(而導演從以前到現在的電影,出現的煽情片段都蠻有意思的),萊恩醫師的一絲不掛代表他來到這個烏托邦是很坦誠的,是毫無戒心的,於是他吸引到的不僅是樓上住戶席安娜米勒飾演的夏綠蒂對他肉體、魅力的迷戀(可能一看到湯抖森裸體就大排卵了),更吸引到王爾德的注意,前者表現出的是這個社會對俊美姣好的臉蛋、精心雕塑過的體型的執迷,後者則是看中了他相對於這個社會的質樸,王爾德可以藉由萊恩醫師的單純,帶領他挖掘這個社會的醜陋,衝撞體系。



曾演出《哈比人》系列的路克伊凡斯,這次飾演的這個秘密組織領袖王爾德雖然不是主角,卻是穿針引線的關鍵角色,他就是衝撞這棟危樓的主要外力。生活在這棟看似烏托邦的樓裡,就像生活在現實社會裡的高張壓力之下,如此高壓創造出來的結果,其一就是電影裡被萊恩醫師診斷出患有腦部病變的男子,他看似因為疾病的關係自我了解,但其實從他挑選大樓正門口最明顯的位置來看,他的跳樓動機不可能只是因為疾病的關係,王爾德注意到了這一點,他更注意到了大樓管理階級如何掩蓋這件事情,社會如何雲淡風輕,他覺得不該是這個樣子,因此他選擇揭露時弊,透過較為躁進(符合70年代的時代氛圍)的方式,藉由拍攝紀錄片作為發聲管道,王爾德在此就是另外一種高壓下的產物,以奮起衝撞的姿態挑戰時局。



五棟樓的設計也是70年代的時局創造出來的產物,五隻手指抓住中央池水,一把掌握住資源,反應出當時代面臨石油危機之下,只要能夠得到資源就能往社會上游流動的氣氛,體現資本主義之下,除了努力,你還得要擁有機運,擁有取得資源的機運才能成功,整棟樓從設計到住戶的配置、個性,配合片尾柴契爾夫人的演說(其激進式鐵腕作風,加上反對共產主義的作風),是一個風格強烈的諷喻,敘事口吻高明,拍攝手法灑脫卻嚴謹。另外,片中的女性也是一個有趣的個性設計,這裡的女性不是被描繪成是心理出現問題、或是仰賴男人,不然就是有著欲求不滿渴望肉體上的刺激,一如某一段,貴婦突然闖入派對,撩起裙襬渴望被從後面來的描述,看起來雖然突兀,卻也生動地刻畫出了70年代女性屈居於男性主義之下的卑微。



儘管《摩天樓》的宣傳是透過湯抖森的肉體誘拐粉絲觀賞,但事實上,這是一部非常風格化,非常需要思考的電影,做為一部經典小說作品的改編,《摩天樓》留住了小說裡充滿批判力道的文字,更將那些狂妄放縱的脫序行為變成是如夢似幻的影像派對,藉由色彩斑斕的畫面與70年代經典歌曲阿巴合唱團(ABBA)的“SOS”鋪陳其中(我尤喜歡電影裡這首歌曲的變調),我們可以感受到對於一個烏托邦的幻想如泡沫般的破滅,一個堅固的體制卻處處發出SOS的急救聲響,卻沒有人願意去改變他,沒有人想要逃離,任憑他崩潰瓦解,人們仍以自己是見證者為傲,對照電影開頭的第一句話,也就是本文開頭引用的那句,萊恩醫師從旁觀者的兩袖清風,變成參與其中而未感不妥的一員,墮落,我們都一樣,就像拿著萬花筒看世界(片尾華麗的一幕),越看越迷惘。嗚呼哀哉。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