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陰宅2:「優雅」的力量
由於這部很多地方都被我的眼皮和手指遮到了,所以這篇就不打劇情相關的內容。也不是啦,就超自然電影是要我講什麼,硬講出來也是無趣。這篇就簡略地分享為什麼我認為《厲陰宅》系列雖然是一個普通類型片,它的地位卻如此之高。我字彙貧窮,但目前在我腦中浮現出來的兩個字是,「優雅」。
不是說故事本身優雅,而是溫子仁知道如何用一些元素包裝它的故事,讓整部電影比起其他同類型甚至非同類型的片子更加有藝術成分,他也更知道,若一部恐怖電影添上了那成分,不僅使故事更有可看性,電影本身當然更是往另一個境界提升。
溫子仁的優雅在於純粹而簡單,但是雖然如此,他使用了幾個東西將純粹簡單發揮到淋漓盡致:「鏡頭運動」、「美術設計」與「老派」。
首先,一般在鬼片中,第一聯想到的九成是跳接(Jump Cut),它的效果極大,可參考2013年的驚悚短片Lights Out在短短兩分多鐘內將跳接用到一個極致。但溫子仁在《厲陰宅2》卻選擇用了一些長鏡頭(Long Take)來嚇人,長鏡頭的功能在於可以更讓觀眾覺得身歷其中,就好像站在主角旁邊看著一切事情發生,不是說跳接或是其他方法是為了嚇人而嚇人,而是長鏡頭多了一份踏實感。再來是刻意著重在「房子」的仰角鏡頭(Low angle),這個是每個人都懂的方法,利用仰角來增加物體的速度感與威脅感,也是用來減弱觀眾的安全感,但是在這部電影里的巷弄背景一致且乏味,再利用瑣碎的物品,如地上的葉子飛舞,更能讓那些仰角更顯得有功效。最後是裡面我個人最喜歡的傾斜鏡頭(Oblique Angle),一般而言傾斜鏡頭應該都是用在無能的角色當中,用以顯示他們的恐懼與膽怯,但溫子仁翻轉了,他將所有的傾斜鏡頭用在故事最有能力的角色。
第二點,如我前面說的,若恐怖電影增添了藝術成分與美術,它的恐怖不是往氣質、華麗那個方向走,而是相反,那是一種「負正得負」的功能。在此,我所說的藝術成分與美術不是單純的美感,而是他賦予那些看似普通平常的東西一些莫名。第一集的厲陰宅是在荒野中的一間大房子,它顯示了「孤獨」、「無助」以及「渺小」。在第二集,事件發生的地方是住宅區,整整一排都是看似一樣的房子,這個厲陰宅在「乏味」中顯得「更」孤獨、無助及渺小,讓我反射性地聯想到1973年的《大法師》(The Exorcist),可以找一下它的海報與劇照參考。再來是客廳的設計,擺設乏味簡單擁擠,在此不是說刻意想要壓縮空間來放大恐懼,而是利用了真實感來傳播,不單單只是客廳而已,就連房間與住宅本身都是如此。最後是我覺得除了主角的傾斜鏡頭以外最美的一段畫面,十字架牆,也是我認為將「負正得負」用到最大的地方,這個畫面預告片也有放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
至於老派,反應在他的時空背景、音樂與說明字體。因為是真實故事,他用了許多那個年代的事物來強調,不,強調這字太刻意,應該是用來拉觀眾進去電影世界裡面。如貓王、比吉斯等,除此之外,瑪麗蓮曼森的音樂雖然我不知道確切用意在哪,但我牽強地猜測是關於瑪麗蓮曼森的取名原因,『喜歡「美麗」與「恐怖」的矛盾和對比』,與我所認為的「負正得負」些許有關。但不管如何,他都曉得如何巧妙地使用一些歷史象徵來增添真實故事的可看性與娛樂性。
最後最後,他知道,穿紅色衣服然後笑容很邪惡的女生最迷人了。
第一次打這種有牽扯到技術與背景資料的文章,所以有任何錯誤歡迎修正指教。然後上面最後一句話可以當作廢文直接忽略。
(以上都是個人感受所推論的,因此完全不代表電影本身或導演想法。)
圖片來源: IMDb, Google
若你喜愛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絲團:偷你是他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