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星際重生》:經典重現還是老調重彈?(Independence Day:Resurgence,2016)
好萊塢最近流行拿好久以前的電影拍續集,去年的侏儸紀公園還有今年的ID4續集,都是台灣觀眾十分熟悉的作品,當然也喚起了許多六、七年級生的回憶,並吸引了一部分的觀眾回流,先不論大概是好萊塢靈感枯竭才會把主意動到這些老電影身上,這的確是一個在吸引票房上十分有用的手法。然而,要挑戰經典就必須要承受觀眾以更高的標準來看待新作品。
《ID4:星際終結者》在90年代的確是轟動一時,採用多主角的方式、新穎的外星人觀,結合當代科技以及被譽為最振奮人心的電影演說,令人十分難忘,特別是每個角色都有他獨特且討喜的個性,即使多線劇情發展,卻也沒有被埋沒的問題。我爸爸就是這部電影的忠實影迷,每次電視上在重播時他依定會不斷重複說這部電影多好看然後要我看演講的部分(也沒有逼因為比爾普曼真的好帥),早在續集開拍消息傳出時,就引起了我爸很大的注意XD,終於到了上映日卻因為我要求等我回家再一起看,最後十分應景的到了7月4日這一天才進電影院觀賞,事後也因為只剩小廳害我一直被我爸碎念,好啦以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爸在看完《ID4:星際重生》以後,十分感慨的說了一句:「現在看這種電影好像也都只剩大場面值得看了。」
這句話可以感受到他對這部電影極大的期待卻換來失望,號稱災難大師的羅南在星際重生中依舊發揮了他讓世界天翻地覆、大規模毀滅的本領,捨棄了前一集使用大量爆炸的手法,依靠電腦特效做出了更令人難以想像的「重力反轉」,光看視覺特效,的確是十分值回票價,不過這樣的場面卻只集中於前半部,後半段的交戰反而有一種弱掉的感覺。
在電影的設定上,延續了劇中世界在1996年以後所發展出來的世界觀,人類的太空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世界和平的程度可以說是已經烏托邦的等級,大大減少了在觀影時會因為周遭事物出現在電影中所帶來的刺激以及入戲,印象猶深在開頭總統說了一句:「人類在這二十年間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看這著一幕我倒是覺得十分諷刺,或許美國的英雄主義到了現在已經不是那麼適合放在行銷全國的電影中,加入這種台詞只是會讓人覺得這部電影的空洞,甚至有點「無腦」,雖然加入了「國際化」的元素,但是反而比上一集更加的目中無人,全世界好像只剩美國跟中國兩個國家,整個劇本架構真的是薄弱到不能再薄。
提到中國,這次中國資金、演員的大舉入侵應該是最多人不滿的部分吧!當你看到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反共救星的美國用的居然是騰訊QQ喝的是小蒙牛牛奶,心裡自然不能接受,重要的是,這些中國元素是硬被安插進去的,看著太過硬要的中文台詞以及置入性行銷,還有演技不是太好的中國演員,我想大概是知道中國的財力已經遍及全球無法擋,才會看起來特別刺眼又苦澀吧。
中國勢力的入侵讓整部電影少了當初的感覺,但是可以看出羅蘭仍是十分努力的在做出補救,想要重現前一集的光景,但是這到底是經典重現還是老調重彈?
在劇情的架構以及角色關係設定上可以說是和上一集大同小異,但角色間的火花卻是比之前來的小非常多,魅力也比不上那經典陣容,而最讓人關注的演講一幕,雖然靈魂人物比爾普曼回來演出,導演也試圖想要拍出媲美這經典的一幕,不過整部電影卻變得像是勵志語錄比賽一樣,大家都有說不完的講稿,反而喪失了原本的用意,雖然電影中仍有不少會讓看過前一集觀眾驚喜的地方,不過卻許多地方安排的太過刻意,反而失去了新鮮感。
雖然仍採用多主角的方式來進行,卻變的不是每個線都等同重要或討喜,更喪失了其必要性,像是校車那一段,就會讓我覺得是為了給老李文察出場的機會才硬加上去的,其實可有可無,不過在新舊兩代演員的演技比拚下,還是可以發現整部電影其實都是靠老演員撐場,過了二十年,老演員的演技經過了更多的磨練,可以更好的消化其角色在經過如此多年以後的變化,像比爾普曼就可以感受的出來演技進步超多,但是新演員就會讓人覺得演技不是這麼成熟,他們的角色也比較沒有深度,可看性遠比老角色來的低許多,少了傳承。
此外,有些角色也沒有交代的很清楚,大衛李文察與他前妻的結局都不明不白卻直接開始了新戀情,而歐肯博士突然被設定為同性戀等,這其實蠻明顯是為了要討好同性戀族群,在描寫這些老角色的時間,我覺得大可以拿更多的戲份去描寫觀眾不是這麼熟悉的新角色,或許導演是不願意放棄舊觀眾群,但在這樣面面都想兼顧到的情況下,反而有些吃力不討好,老觀眾失望,新觀眾看得霧煞煞。
整部電影雖然最主要在劇情的部分上有許多缺失,不過在節奏的掌握上還是十分得宜,外星人特殊的設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而幾次刺激的交戰以及幽默對白的穿插也讓電影不會顯得太過嚴肅或是沉悶,總地來說,這部電影在追求刺激、爽快上還是該有的都有,非常適合追求感官享受的觀眾到電影院裡觀賞,不過若要作為一部經典的續作,不免有種狗尾續貂之感,雖然在電影最後埋下了伏筆,不過會不會再有下一集的產生,我想是十分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