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愛情》:迷濛的雙眼。
無論是閱讀小說或觀賞電影或任何創作,我偶爾會想,眼前的作品,到底是純粹的創作,人與作品必須分開來看,或者作者在作品中埋藏了些弦外之音:跟喜愛的人事物、心情抒發或是懺悔與自省?
觀 賞《咖啡‧愛情》時,看著Kristen Stewart飾演的年輕女孩薇妮戀上年紀大她一把的電影界大亨菲爾,我想起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與養女鬧的滿城風雨的老少戀情,我想伍迪艾倫是否藉菲爾之口,述說自己的心聲?菲爾一再強調與他結婚25載的妻子是個非常棒的女性,只是他看到薇妮的時 候,內心有個東西被觸發,讓他甘願捨棄經營25年的婚姻,只為追求愛情,菲爾(伍迪艾倫)的選擇是自私是實際亦或是浪漫?而菲爾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跟妻子分 手,反覆難定的心情,大概是導演當年心境的寫照吧;另一方面,薇妮等不到菲爾承諾,黯然離開,她在菲爾姪兒巴比的安慰下,慢慢走出情傷,巴比的談吐氣質與 年輕時候的伍迪艾倫極為神似,或許是導演對銀幕外觀眾的提問,你們覺得菲爾和薇妮以及巴比和薇妮這兩對組合,哪一組比較適合彼此?我們認同巴比與薇妮的愛 情(年齡相近,郎才女貌),但薇妮與菲爾的不對等愛情(年紀與階級的落差),就不是真愛就只能是算計嗎?
一段關係能走下去,除了愛除了心靈契合除了跟你在一起很舒服外,其實也包覆著依賴與需求以及運氣與時機。
(底下會提到關鍵劇情喔)
薇妮最後選擇與菲爾,傷心的巴比離開洛杉磯返回紐約,並在混黑道的兄長班的夜總會中做事,巴比遊走在上流社會 中,慢慢變得有交際手腕與自信,並經由朋友介紹認識美麗的薇洛妮卡,兩人交往半年後步入禮堂;一段時日後,菲爾帶著薇妮來到紐約談生意,許久不見的薇妮和 巴比,對彼此的好感並未因分隔兩地而消失,原來人真可以(可能)同時愛上兩個人(導演是在為當年的外遇脫罪,或是他對愛情的態度/信仰本就寬大?),只是現實人生不能一直任性地「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礙於彼此各有家庭(還是親戚關係),薇妮與巴比謹守本分,將彼此的愛情昇華成友情,不完美,卻可能已是最好的狀況。
然 後我想起伍迪艾倫導演的《午夜巴黎》,男主角吉爾(Gil)搭著神奇馬車穿梭不同時空,最終理解所謂的美好的黃金年代,都是虛幻,萬事萬物不會十全十美, 唯有用心經營,才可能創造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吉爾不再乘坐時空馬車回到舊時光,因為他學會踏實與不再心猿意馬;而在《咖啡‧愛情》中,伍迪艾倫導演沒有 將影片停格在「這樣也不錯」的滿足,反而透過巴比和薇妮的「迷濛/朦朧的雙眼」(他們眼神中的失落),道出彼此內心尚未或說永遠無法被撫平的遺憾;《咖 啡‧愛情》結局落在一年尾聲(除夕夜),影片中,巴比和薇妮望向遙遠彼端,他們看到了什麼,不得而知,可是我卻在他們的眼神中,彷彿聽見伍迪艾倫導演的輕 聲嘆息,一晃眼,一年就過了,或說,一晃眼,這輩子竟也走了80幾個年頭(一年的尾巴,生命的尾聲?),期間經歷很多大風大浪,有愛有恨,曾經傷害他人也曾被傷害,有獲得也有失去,這或許不是最好的人生,但誰能確定另一種人生就會更好?迷濛雙眼望出去的,或許就是我們對未知的平行時空人生的美好想像吧。
1935 年出生的伍迪艾倫,今年已經81歲了啊,依舊保有豐沛的創作力,依然能在導演作品中,看見創作者持續不斷的自省自問,好似人生永遠找不到唯一的正確解答 (畢竟要把愛情與生活看的通透,實在困難),活到老也就只能問到老,《咖啡‧愛情》旁白由伍迪艾倫導演親自上陣配音,一方面是說書人,一方面也像是伍迪艾 倫導演藉影片重新述說自己過往的愛情故事,有衝撞有抱歉有無悔也有遺憾(當然很有可能都部都是我自己腦補); 《咖啡‧愛情》電影調性輕鬆、爵士音樂迷人動聽、演員群戲表現不俗,我很喜歡Jesse Eisenberg的演出,他有點文青也有點神經質的銀幕氣質,確實很適合擔任伍迪艾倫的銀幕代言人,只是飾演薇妮的Kristen Stewart,嗯,我覺得她的表演沒能讓這個角色更立體與討喜,尤其當巴比說出菲爾依然深愛著薇妮時,Kristen Stewart沒能表現出薇妮既驚喜又困惑又矛盾的衝突情緒,不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