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我們回到魔法世界了
《哈利波特:消失的魔法石》2001年11月18日電影上映,相隔十五年,JK羅琳為大家帶來了全新的魔法系列電影《怪獸與牠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2016),找回了《哈利波特》系列第五到第七集的英國導演大衛葉慈執導,JK羅琳親自執筆撰寫劇本,帶領觀眾從英國踏上美國紐約,從《哈利波特》畫下的完美句點回溯到1920年代,歡迎各位哈利波特的粉絲朋友,從那令人熟悉的霍格華茲動身,來到充滿驚奇的紐特斯卡曼德的皮箱。
紐特斯卡曼德是JK羅琳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杜撰的人物,他撰寫了一本書,名叫【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是霍格華茲的官方指定教科書,現實世界中,JK 羅琳更將這本書實體化,作為公益銷售之用。市面上我們所看到在書店裡可以買到的那本【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只是一本怪獸圖鑑,全書中並沒有故事劇情,也就是說電影《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是全新創作的故事,這也是第一次,我們觀賞JK羅琳的電影,沒有小說故事的參考,沒有任何事先預知的情節。
於是在觀影的過程中,我覺得充滿了不少驚喜。第一個驚喜就是電影片名中的『怪獸』,JK羅琳本人應該蠻明白這個系列要成功的話,觀眾所期待的到底是什麼,所以電影裡,什麼樣的珍奇異獸都有了,而且很讓人開心的是,這些珍奇異獸都沒有和《哈利波特》系列裡的怪獸重複到。光是亮相這些怪獸還不夠,電影將這些怪獸塑造的相當有個性,不是讓觀眾走馬看花而已,而是讓觀眾深深記在心裡,愛上這些怪獸,進而在這些怪獸與故事發展產生連結,發生關鍵性發展的時候,觀眾能很入戲,很感動有這些怪獸的存在,讓斯卡曼德疼惜這些怪獸的原因鮮明立體,觀眾也感同身受。
接下來的驚喜,在於JK羅琳對於人物的安排與全新的世界架構。雖然是全新的人物,但是主角紐特與他在紐約遇見的兩位女巫和莫魔這四人組合,少了哈利波特三人組的少不經事,在行事風格與個性上都多了成熟的味道,也讓這部電影在對白的部份精彩許多,即使是沒有對白的部分,也透過表情和動作透露出點什麼。主角艾迪瑞德曼,身為金獎影帝就有金獎影帝的風範,雖然詮釋青澀害羞的少年,演技卻一點都不青澀,絲絲入扣,片中一幕誘惑怪獸的橋段甚至會讓粉絲覺得可愛,瘋狂排卵(<-我是說劇中那隻怪獸啦)。
身為配角的丹富勒,雖然造型和體型本身不太討喜,不甚主流,但是在JK羅琳的巧手塑造之下,四人組唯一的莫魔這個角色的個性超級可愛,舉手投足就是焦點,有好幾次都差點讓主角的鋒芒失色。重要的配角線還包括了柯林法洛和伊薩米勒這兩位,有點久違的柯林法洛這次演出沉穩,亦正亦邪的感覺散發誘人而致命的魅力,而伊薩米勒就更不用說了,他最會詮釋這種性格上有點缺陷的角色,這次在《怪獸與牠們的產地》裡,他展現了一種拉鋸的生命感,既是那麼脆弱,卻又看來堅強,有種懸在一線的平衡感,雖然相比之下戲份算少,卻細緻精確。這兩位的角色或許在未來登場的續集有相當重要的發展也說不定。對了,電影結尾安排了一個蠻大的轉折(很大的驚喜),個人看到是驚呼了一聲,那是觀影前毫無心理準備的發展。
雖然不像《哈利波特》每一集都是一個學年的發展,但是《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劇情主軸也相當明確。即使JK羅琳散佈了蠻多不是這一部電影就會解答的東西,不過就如同《哈利波特》系列那樣,完全不會讓人覺得有為了拍續集而安排的感覺,甚至在觀賞完這部電影,得到一個完整的結局之後,會隨之滿心期待的趕快觀賞到續集的故事,或許這就是屬於JK羅琳文學裡頭的魔法吧,一種讓人無法戒斷的癮。另外,《怪獸與牠們的產地》裡有不少和《哈利波特》相關的小彩蛋,值得在觀賞的時候好好發覺(例如那個三角形圓形和一直線的符號等等)。
電影的風格是讓我蠻喜歡的部分,復古紐約的場景在英國導演的拍攝之下,有一種美式的風味,卻又不是那麼正統的美式,畫面在這樣的風格運轉之下,故事節奏如微風般輕盈,一點都不急切或者是讓人感到緩慢不耐,沒有美式速食的膩,更沒有英式午茶的閒,整體觀賞下來,相當順暢而自然。雖然風格和《哈利波特》不太相同,但我們還是可以找到熟悉的元素,例如一開場那誰都忘不了的主旋律,搭配導演一貫由遠而近帶出華納兄弟影業的標誌和片名LOGO的手法,對,就是這個感覺,我們回到魔法世界了,接下來,這個系列要帶我們回去魔法世界五次,似乎也不嫌多。
說到音樂的部分,這次的配樂找來《飢餓遊戲》系列的James Newton Howards,除了引用熟悉的主旋律拉開序幕之外,管絃樂的編制也脫離不了先前《哈利波特》系列給觀眾的感覺,不同的是,James Newton Howards加入了爵士的樂曲,創造出符合故事背景紐約的感覺,整體聽下來,符合電影調性,既熟悉又創新,相當迷人。
整張原聲帶目前官方釋出在YOUTUBE上,可以聽聽回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