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風暴》:人生最重要的是結果?
「每個人都有弱點,你也知道。」
外科醫生羅梅歐和妻子年輕時選擇留在羅馬尼亞工作,可惜事業發展未如想像順遂,羅梅歐對生活感到挫敗,與妻子感情陷入冰點,並跟一名單親母親有了婚外情;羅梅歐非常疼愛女兒艾莉莎,花費許多心力和財力栽培她,希望女兒高中畢業後可以去海外深造,爭取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然而大考前夕,艾莉莎遭人襲擊(強暴未遂),未免女兒心情影響考試成績,羅梅歐四處拜訪重要人士,希望幫女兒「喬」到好成績.....。
克里斯汀穆基 (Cristian MUNGIU)導演新片《畢業風暴》,開場有兩個畫面,一是花費多年時間依然沒能整地完成的工程建地,一是羅梅歐家裡窗戶遭石頭砸破,這兩個畫面要在電影結束後才能看出它的意義。
其一,耗時多年仍未完工的工程,既暗示劇中角色們的生活狀況百出,問題多到填不滿,亦在指涉國家建設發展緩慢,羅梅歐希望女兒到海外留學,正是對國家未來(坑坑洞洞)不具信心。
其二,石頭打破窗戶是暴力行為,強行侵入他人生活空間,一,暗示艾莉莎遭男性襲擊的意外,這裡的男性不單指強暴未遂的兇手,也指羅梅歐對女兒生活的強行干涉,二,完整的家有了缺口,意指羅梅歐辛苦建立的場域(家庭),面臨破碎危機、三,羅梅歐一輩子秉持誠實原則,不收紅包不關說,為讓女兒可以順利留學英國而不得不「打破」自己原則(每個人都可能妥協/犯罪,只是狀況各有不同);此外,破窗事件過後,羅梅歐打算在窗戶外加裝一道鐵窗,強化居家安全,裝設鐵窗一事,可以跟羅梅歐幫女兒「喬」大學考試成績一事呼應(多加一層保障),裝設鐵窗的生活真的就比較安全嗎?過度保護艾莉莎,對她的未來真有幫助或反而讓她更不懂著面對生活中的可能意外?鐵窗的裝與不裝,述說的是主角對未知的心境,或膽怯或勇於面對。
「爸,你為何每次開車到這個轉角都要按一下喇叭。」
「只是要確定一下。」
《畢業風暴》讓我想起阿斯哈法哈蒂導演的《分居風暴》,兩部影片都有忙的焦頭爛額的成人、他們大半時間都算公正,但偶爾會為私人利益而做出違背良心/原則之事、主角的私人行為不只對自己產生影響,也擴散到他們身邊的人物,例如他們的孩子迫於壓力不得不做出的犧牲等等;《畢業風暴》的羅梅歐曾規勸女兒:「人生最重要的是結果」,孩子們學習大人的生存哲學(為達成目的不擇手段,自掃門前雪),而變得自私,假如我們可以用「情有可原」作為藉口,合理化羅梅歐的行為,那麼當這樣的行為被擴大到一整個社會呢?當整個社會都充斥私心與關說文化,都在你有需要時我幫你「喬」一下,改天換成我有需要,你再幫我「喬」回來吧,會造成怎樣的結果?對於沒有靠山的弱勢者來說,權勢者聯手建構的關說結構,不更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關說文化對社會造成的影響與傷害,又豈能用「情有可原」脫罪?
《畢業風暴》和《分居風暴》一樣,沒有簡化人的私心,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相反的,我們都在劇中角色的行動中,看見他們的怯懦與無奈,明白他們行動背後的成因,進一步思考他們行動的合理性與正確性,並延伸思考身處現實社會中的我們,是否也常常在某些時刻,出於不安或焦躁或姑息而「打破」自己設下的原則,並驚訝地發現原則一旦有了裂痕,就會有更多原則被打破,最後變得沒有原則?
(底下會提到結局喔,請斟酌閱讀)
《畢業風暴》片尾,艾莉莎說她沒有依照父親的方式作弊,她說考完試後,因為手傷來不及填完試卷而哭泣,監考人員出於同情決定給她多一點時間寫完試卷,艾莉莎問父親:「我這樣做不對嗎?」,看到這一幕,我忍不住苦笑了一下,艾莉莎沒有依照父親安排的路子走,說明她想走自己道路的決心,但艾莉莎懂得耍點小手段來獲取所需,又點出她心境的成長與社會化的轉變。(在社會上打拼,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一點小手段可以讓自己更容易達成目的,實在無傷大雅,亦或者,「無傷大雅」的自我安慰,才讓我們得以心安理得地做出更多不公正的事情?)
《畢業風暴》留有很多曖昧,很多事情沒有交代清楚,例如是誰打破羅梅歐家的窗戶?(感覺導演有偷偷暗示「兇手」是誰,但又沒有說破)是誰襲擊了艾莉莎?艾莉莎的考試成績到底如何?我以為《畢業風暴》刻意留下曖昧(空白)有其意義,事件結果到底如何或許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事件發生的過程中,我們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並再次呼應到父親那句:「人生最重要的是結果」台詞,導演像是藉這個帶有懸念的故事呼籲銀幕外的觀眾,凡事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才是造成社會亂象的主因。
身兼編導雙職的克里斯汀穆基導演把《畢業風暴》拍的穩當流暢,劇本飽滿紮實,越是平凡的對白越是意有所指,簡單幾段對話就能看出彼此關係的變化;演員群戲整齊,飾演父親的Adrian Titieni,精準詮釋身為人父的慈愛、控制、焦慮、期待等多樣繁複情感,表現亮眼。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