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活出你最真實的顏色

8.jpg

"At some point, you gotta decide for yourself who you're going to be. Can't let nobody make that decision for you. "
(在某些時刻,你得自己選擇要成為怎麼樣的人。你不能讓別人幫你做決定。)

在頒獎季節觀賞到一部關於黑人族群的電影並不稀有,尤其在去年備受爭議的『奧斯卡全白事件』之後,今年奧斯卡的入圍名單可說是黑白參半,但《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2016)是這個頒獎季節最像是套印得獎電影模板卻又非常稀有的電影。怎麼說呢?《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一個三篇章的故事,描述一位名叫席隆的男孩,橫跨孩提時代到成年時期的故事,宛如《年少時代》一般,構起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同時,故事也提及了黑人族群對於自己的生活定位和社會眼光的問題,標準的瞄準獎項的電影類型,特殊的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加入了同性戀愛情故事的元素,唯美純愛的風格加上略為惆悵的氛圍,又讓人想起了《斷背山》,說起來,《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根本就是直接往最佳影片的那個地方衝過去了。

4.jpg

改編自舞台劇《月光下,黑色男孩看來好似藍色》(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是《憂鬱的解藥》(Medicine for Melancholy)導演貝瑞傑金斯(Barry Jenkins)睽違八年的全新長片作品,並由布萊德彼特監製。全片啟用三名演員來分別飾演主角席隆三個人生階段的故事,各自精采,卻也融成一體。電影中的配角也各個耀眼,包括了在另外一部奧斯卡入圍電影《關鍵少數》中合作的兩位演員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和賈奈兒夢內(Janelle Monáe),前者飾演主角席隆亦友亦父的關鍵角色,感情至深,讓全片有畫龍點睛之感,後者是席隆生活中的避風港,協助席隆重拾自信心,賈奈兒夢內渾身散發的魅力和氣勢,為角色本身增添不少說服力。最不容忽視的配角,莫過於在《007空降危機》中飾演曼尼潘妮的娜歐蜜哈里斯,她飾演席隆的媽媽,不僅從年輕扮到老,一段和席隆坦白、認錯、說出真心話的橋段,更是感人肺腑,賺人熱淚。


 

i. Little

第一個章節是席隆10歲時的故事,因為生性害羞加上體型瘦小,席隆從小就是遭受霸凌的對象,他唯一的好友就是會和他說話的凱文。席隆某天在躲避霸凌的時候遇到了毒販尤安,尤安暫時的照顧他,並將席隆帶回女友泰瑞莎的家裡一起吃頓晚餐,從此沒有爸爸的席隆似乎得到了父愛,長期受到媽媽精神壓力的席隆也在泰瑞莎身上找到了關愛與注意。只是沒想到,席隆媽媽染上癮的毒源頭竟是來自尤安,席隆無法接受這種命運的安排,對尤安的依賴轉為怨恨,他的小小世界再度崩解。

童年,是奠定一個人性格發展最關鍵的時刻,對席隆來說,他的童年過得顛簸,外加個性上的怯懦,席隆逐漸變得沉默寡言,對自己人生的定位也變得飄渺,彷彿是風中的一顆砂礫,好不容易附著在某些事物上,看起來是那麼值得依靠,卻很快地就被風吹起。席隆對尤安的失望,在他缺乏父愛的童年時期,加深了他對『父親』這個男性角色的依賴,轉而放在摯友凱文的身上。在這段友情混雜親情的篇章當中,即使是人物背景的鋪陳,卻也充滿殘酷、惆悵的現實感。

1.jpg

最美的段落,就是尤安娓娓道來『月光下,黑色男孩看來好似藍色』的故事,小時候的席隆聽了還不那麼明白,傻楞楞的問著:『所以你的名字是BLUE嗎?』。如果把電影的三段都看完,再回過頭來咀嚼這一段,大概就能體會箇中奧義,也能體會導演在最後一幕放上童年時候的席隆在月光下的畫面那強烈的戲劇張力。

2.jpg

 

ii. Chiron

青春,是愛情萌芽的時刻,席隆也不例外。童年時期的那個好友凱文,依舊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他們聊的話題很多,心裡所對到的頻率也很密切,但是席隆是男生,凱文也是男生,要踏出去這一步,看似簡單,內心卻得面對很多的思緒相互拉扯,更不用說以他在學校被霸凌的程度,如果再加上他是一個同性戀,那會接受多少額外的霸凌?情投意合的兩個人,終於在一個夜黑風高,浪漫多情的夜晚,確認了彼此的心意。但是愛情有甘甜也有酸澀,就在一次的霸凌事件當中,校園裡的惡霸指定要凱文去毆打席隆。為了尊嚴,凱文痛毆席隆,一拳一拳的擊碎了席隆好不容易建築起來的信任與愛情。

5.png

如果沒有受傷,又怎麼能夠成長,如果沒有心碎,又怎麼能夠知道這愛情的真實。從童年到少年,席隆從各種的人生關卡,跌跌撞撞的成長,失去了什麼,卻也學習到了什麼,這些都是構成『人』豐富的經驗。於是到了最後一個篇章,情緒積累到了最高峰,我幾乎是邊看邊含淚,既是惆悵的淚水,也是感動的淚水,有人生的無奈,卻也有成長的喜悅。

3.jpg

 

iii. Black

篇章的副標題訂為『Black』,不只意指身為黑人的席隆活出黑人的自我與尊嚴,更代表著席隆站在人生的這道月光之下,即使看起來像是藍色的男孩,卻也活出了屬於他自己的色彩,看起來不在那麼藍色而憂鬱。席隆的媽媽在人生接近末途之際,和席隆敞開心房,鄭重的道歉,道歉她這麼多年來母愛的缺席,席隆重新地找到了母愛。他也回去找了凱文,久違多時,一句問候找回了過往所有的感覺,但卻似乎回不到當初那種關係。愛情,有的時候不在乎結局如何,而是過程如何,席隆擁有過一段美好的感情,他也確信還依舊愛著他,那其實就已經足夠,不管結尾兩個人的擁抱到底代表著什麼,我都相信這段愛情已經有個完美的句點,因為有這段愛情,席隆才清楚了自我定位與價值,因為有這段愛情,刻骨銘心,才成為了他活著的證據。

7.jpg

三段篇章,三個小i,每一個都是『我』的代表,經歷了童年、少年到成年,體會過了信任、心碎與和解,擁有了友情、愛情和親情,人生即使充滿傷痕,即使有些破碎的痕跡,卻也因此而豐富,活出屬於自己最真實最自在的色彩。

6.jpg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