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挑戰跨越印度性別疆界與歧視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改編自印度傳奇角力選手瑪哈維亞的感人故事,有父女親情、運動熱血、國家榮譽及女力覺醒的鼓舞。愛德華提供你一些觀影的補充說明。
如果看到「摔跤」(摔角)兩字會聯想到什麼?是像WWE職業摔角聯盟John Cena那樣的比賽嗎?還是歌星伍佰瘋迷武藤敬司的日本職業摔角?
不過《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電影中演出的可不是娛樂摔角,而是真實的運動賽事,正規名稱叫「角力」的比賽,所以千萬別誤會劇中的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芭碧塔打的是女子職業摔角的那種運動,而是國際式角力的運動競技。
再來是了解一下印度的社會問題,種姓制度下的印度,即使已進入網路科技時代,不分農村城市,女性一直是社會的弱勢,沒有地位。在父權社會思考下,女人是男人的財產,沒有權利和自由。
上網查了印度女性所受到的不平等與迫害資料,不禁為印度女性祈福。在印度,平均每3分鐘就有一起針對女性的施暴犯行;平均每22分鐘就會發生一起強姦案。在印度,不少女性仍被當「商品」買賣、老婆可以被出租更換,即使受過高教育的婦女一樣會遭受不平等的對待。
這樣千年不平等的現況至今仍難以改善,歧視結構下,有心的知識分子不停呼籲社會尊重女性,提倡女權,而角力選手瑪哈維亞背後的故事,即帶著女性自覺的鼓舞,「印度良心」 阿米爾罕更是借由這個難得的題材,改編成電影,希望感染更多印度人民對女性自主的思考。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將女孩從小到成年的角力訓練,一路走來遭受到的不平與嬉罵,戲劇性呈現在大螢幕上,劇情及拍攝手法寫實,甚至完整演出角力比賽。不懂角力比賽規則的人,劇中也會有詳細解釋,看完該片,也等於看了好幾場角力比賽。
電影時間長達161分,這對印度電影的長度來說,似乎稀疏平常,不過並沒有過去印度電影動不動就跳舞的舞蹈劇穿插劇中,但主題曲「Dangal」不知不覺會讓人想跟著跳動就是了。還有提醒進場前,記得多帶一包面紙,淚腺發達的人,好幾個橋段會讓你感動哭花眼是可能的,如果有人帶一包衛生紙進場,愛德華不覺得誇張。……繼續閱讀:【影評】《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翻轉印度女性的人生
另一部也有教育寓意思考的電影《神奇大隊長》,推薦閱讀:【影評】《神奇大隊長》:哲學家教育理想的思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