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攻殼機動隊》:我,人,意識。



「只要是像我這樣完全義體化的改造人一定都會這麼想的,也許自己在很久以前就死了,現在的自己其實是由電子腦跟義體所構成的虛擬人格也說不定,甚至可以懷疑打從一開始"我"根本就不曾存在過。」少校。
「妳的鈦合金頭蓋骨中的確裝有人腦,而且大家都把妳當人看啊。」巴特。
「沒有人見過自己的腦,這只不過是藉由周圍的狀況,判斷確實有個像是"我"的東西存在。」少校。
「妳連自己的靈魂都不相信嗎?」巴特。
「若是電子腦自己能夠產生靈魂並且寄宿魂魄的話,那麼我們又該根據什麼來相信自己的存在?」少校。




看完《攻殼機動隊》動畫版,回頭看《攻殼機動隊》真人版預告,腦海響起兩個字:不妙。
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作品,押井守導演的《攻殼機動隊》動畫版(1995年),動畫技術高超,未來世界景觀令人想起雷利史考特導演的《銀翼殺手》,影片節奏比我預期的要更抒情些,動作場面不是它主打的賣點(但場面確實非常精彩),而是關於生命、記憶、真實與虛擬意識的探討,怎樣才算是有生命?運算程式或改造人擁有想要活下去的心情時,究竟是程式給予的指令或是自我意識的發展?如果是程式指令,活著的想望就是虛假嗎?當電腦程式自主產生類似靈魂(意識)的存在,那是程式突變的Bug或奇蹟?人類的起源不也只是種突變的過程?

《攻殼機動隊》動畫版的精彩在於影片討論的議題廣泛,從記憶之於人類的意義(我之所以為我,是因為過往所有一切經歷塑造成現在的我)、聊到人類/改造人/人工智慧對自我的追求與對死亡的恐懼、聊到人類追求進步/便利生活而逐漸的電子化(人類生命與電子網路世界的越來越難分難捨)、生命型態的進展(包括人類與改造人與人工智慧等不同生命體的進化),執著於單一形體的束縛到最後心境的開放,擁抱各式各樣多種的可能性(性別融合與肉體和真實與虛擬界限的摒除)等等;電影裡,少校思索著她的身份,我是誰?我只能是工具嗎?我可以活出怎樣的人生?我是真實存在嗎?我的所有想法都是自由意識與獨立思考的展現或是我根本沒看見自身背後的那條線,被操控而不自知的傀儡?銀幕外的我們,同樣思考著自己的身份,思考記憶的真偽,思考著各式媒體資訊餵養下的我們,到底是活得更寬廣還是反而更被拘泥在單一思維中。




「人要成為人,需要相當多的零件,為了讓自己成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也多得嚇人,用來與他人做區隔的臉,和臉不會衝突的聲音,起床時凝視的手掌,小時候的記憶,對未來的預感,不光只是這些,還有我的電子腦可以存取到的龐大資訊以及廣大的網路,這些全都是我的一部分,孕育出稱為"我"的這個意識,同時也將我限制在某個範圍中。」少校。

看完《攻殼機動隊》,才明白原來《西方極樂園》或是《駭客任務》都有跟這部電影擷取靈感;看完《攻殼機動隊》,覺得巴特對少校的全心付出真摯動人,但也忍不住要想,記憶如果可以被虛構,那麼愛情(感情)自然也能被虛構,讓人(以及改造人)之間擁有愛情(羈絆),對操控者來說,或許才更易於掌控與約束其行動吧;看完《攻殼機動隊》,覺得真人版找來Scarlett Johansson演出少校一角其實有些意思,少校這個角色有點像是《雲端情人》和《露西》的綜合體,都在思考自身的定位,並在結局找到更大的可能性。

「我以一個生命體的身分要求政治庇護。」傀儡師。
「別傻了,你只不過是個能夠追求自我生存的程式罷了。」部長。
「真要說的話,你們的DNA同樣也只是為了追求自我生存的程式。所謂的生命就好比出現於資訊洪流中的節點,物種的生命擁有稱為基因的記憶系統,人類只是藉著記憶才有所謂個人的存在,就算記憶跟虛幻同義,人類仍是仰賴記憶而生存的生物, 因為電腦的普及,使得記憶得以儲存於外部的一刻起,你們就應該更認真地思考生命的意義才對。」傀儡師。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