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狗不吠反笑》:愛人怪物。
「小彩…失蹤了,在學校我擺出擔心她的樣子,但坦白說我還滿高興她失蹤。」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加岩井俊二加《控制》加《藍色恐懼》加《夢幻天堂》加《穆荷蘭大道》等於《聰明的狗不吠反笑》。
美沙和小泉因寂寞而成為朋友,美沙長相不討喜常被霸凌,小泉則是長得太可愛被霸凌,她們在彼此身上找到慰藉,度過一段歡樂時光,直到美沙發現小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渡部亮平導演的《聰明的狗不吠反笑》前半場講校園霸凌事件,師長的縱容與同儕的惡意排擠造成受害者的心理陰影,美沙和小泉的感情交好時,觀眾感受到了救贖的可能性,關懷與愛幫助人們變得更好,願意為心愛的人挺身而出對抗施暴者,才以為電影要正面樂觀到底,中段逐漸釋放一些不尋常氣息,影片調性逐漸變得詭異驚悚,受害者長期遭受精神折磨,導致自我防備的反撲力量愈發強大而具破壞力,既然世界對弱勢者無情,想要生存就得用更極端手段來「獲取所需」。
「恐懼與利益能讓你得到想要的東西。」
《聰明的狗不吠反笑》前半場,導演大篇幅描寫美沙和小泉的幸福時光,用以玩弄反差手段,為觀者帶來意料外的轉折驚奇,亦藉此闡述:「幸福/美麗/光鮮亮麗背後,藏著醜陋邪惡的陰暗面」,一如廣受歡迎的學生(他人眼中的勝利組)可能對弱勢者進行霸凌、看來溫文儒雅的師長,可能利用自身權力脅迫學生聽話,以及小泉為和美沙在一起(獨佔美沙的愛)而做出的「努力」等,為能維持自身利益,我們會變得多自私?《聰明的狗不吠反笑》片中,兩位警察提及日本每天有500樁失蹤案,警察A說這代表有500個傷心家人,警察B說如果有愛這些人就不會逃家了,警察的對話點出看似安逸和平的日本社會,因著對孩子的冷漠與欠缺關愛(小泉父母的長年不在家、女學生西尾彩失蹤兩星期,父母才想到要報警),而可能造成的悲劇下場。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聰明的狗不吠反笑》的導演手法暗藏玄機,電影有兩條故事線交叉進行,一是美沙與小泉的故事,一是貌似成年美沙的女性的故事,出於對「蒙太奇」手法的熟悉,我們很自然將那位成年女性視為美沙的「未來」(外型還有生理期反應都很相似),電影後段才知道原來這位女士和美沙並不是同一個人,她只是律師的助手,幫忙紀錄美沙兇案的助手,導演利用剪接與人物造型製造錯覺,呼應電影主題「真實與虛假的難以區別」,或說,「真實與虛假有可能同時存在並成為一體」,就像小泉對美沙的愛既真且假(小泉對美沙的需求是愛更是寂寞),或是小泉同時擁有霸凌的加害者與受害者身份,更有意思的是,電影後段,小泉先是殺害老師和同學西尾彩,而後希望跟美沙一起自殺殉情,美沙為了自救而殺掉小泉,接著去警局投案,律師以正當防衛理由幫助美沙逃過牢獄之災,電影至此結束,直到片尾字幕播映結束,導演又多增加一場戲,美沙出獄後回到學校上課,課堂上一名同學的手機鈴聲響起而被師長沒收,老師手上拿著的手機掛著當初小泉送給美沙的吊飾,接著畫面切到坐在窗邊的美沙看著這位同學出神.....。
哇喔!好曖昧的設計喔,用簡單的方式解讀這個段落,暗示美沙深受小泉影響,「繼承」小泉的打扮風格與喜好與偏執,女同學手機上的掛飾是美沙接近她的手段(就像當初小泉用掛飾卸下美沙對她的心防);換另個方式解讀,《聰明的狗不吠反笑》可以是《穆荷蘭大道》翻版,關於人格分裂,小泉根本是美沙幻想出來的人物(或者反過來說:小泉才是真正性格?),用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進行比較殘酷行為)的虛構角色,因此小泉提及的往事,也就是美沙的往事,小泉打破魚缸摔死鸚鵡與殺人的行徑,即是美沙犯下的兇案,依此推論,小泉愛上的人或是美沙懼怕的人都是:自己,然後我們重溫一次美沙和小泉都說過的台詞:「謊言是自保的武裝(暗示美沙掩蓋殺人的真正動機),對吧?能保護我的,只有我自己。」,喔!!!!瞬間恍然大悟!
最後,不管是《穆荷蘭大道》或《靈異第六感》或《鬥陣俱樂部》等逆轉結局作品,只要重溫一次電影就會發現導演在影片前半段已經偷偷安插一些暗示,使得影片看起來有那麼點不合理但又猜不透畫面的真正意涵直到結束,《聰明的狗不吠反笑》亦是如此,電影片名出現前,美沙站在鐵道上的徬徨身影,要一直到電影結束後回想才會明白畫面的巧妙(原來哏老早埋在那等著啊)。
《聰明的狗不吠反笑》會在《日本爆裂。獨立時代- PIA影展映畫大賞》播映喔,別錯過了。
官方網站:http://kfa.kcg.gov.tw/n/reflect/movie.php?catid=712
影展日期:2017-04-08 ~ 2017-05-14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