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生存就是勝利的希望
"Wars are not won by evacuations. But there was a victory inside this deliverance, which should be noted."- Winston Churchill
1940年,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攻打法國以及其他低地國,史稱『法國戰役(Battle of France)』,德軍的閃電戰術勢如破竹,同盟國節節敗退,英法盟軍遭到德軍逼至敦克爾克,如果再被德軍攻破,不僅數十萬士兵將會不幸戰死沙場,德軍將可能從這個海灣出發,前進英國。於是時任首相的邱吉爾便緊急召令民間漁船挺進敦克爾克,史稱『敦克爾克大撤退』。在漁船成功挺進敦克爾克後,10天的時間就把三十四萬大軍從戰火中拯救出來,這段成功撤退的歷史,誠如邱吉爾在隨後的演講中說到,不能蒙上勝利的面具,但是這次的撤退,為英國保留了不少戰力,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英國得以有足夠的反攻力道。
有關英國政府與邱吉爾之間對戰爭的反應,今年有一部電影《最黑暗的時刻》(The Darkest Hour, 2017)可以一探究竟,看邱吉爾如何在混亂中被推上首相之位,又看邱吉爾如何在眾臣反對之中,堅持不和談,並且策劃這一場大撤退。鏡頭轉移到戰場上,《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2017)將故事主軸轉到士兵身上,電影中沒有任何一場官員之間的斡旋,只有士兵在廣袤的戰場上乞求生存的過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這部新作品,核心主軸明確,強調生存,闡揚和平,將戰爭的一切功勞還歸於每一個流血流汗的士兵以及鋌而走險開船進入砲火的平民。這一點你可以在後段中感受明顯,士兵安然回到英國,在火車上,藉士兵之口唸出了邱吉爾的演說,並且安排一個盲人送上酒飲,雖然是撤退,雖然不甚風光,對英國人民來說,士兵的存活就是一次的福音。
我也很喜歡電影安排馬克勞倫斯(Mark Rylance)飾演的船夫開船出去,巴里基奧漢(Barry Keoghan)自願加入救援的這段安排,隨後加入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飾演的士兵,在船上的這些戲碼發揮出很強的戲劇張力,一個因為戰爭而精神創傷的士兵,一個自願加入救援但是還沒到目的地就出現意外的年輕小夥子,在戰爭膠著的時刻,你無法去指責從戰場逃出來的士兵,發酵出來的餘韻讓你感受到了關於戰爭可怕的一面,戰爭將一個完整的人折磨成如此,即便肉身完整,精神卻已遍體鱗傷。而沒有上戰場卻因這場戰事發生意外的小夥子,足以稱之為戰爭英雄,但我們寧可不用這樣的英雄,我們需要的,沒有別的,正是和平。
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將這一段眾所皆知的歷史透過三個故事軸線進行,以陸海空三方面陳述撤退之際士兵們求生的過程,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保有諾蘭導演一貫的影像風格,在強調實景和使用膠捲的堅持下,呈現出來的畫面真實感極高,彷彿將觀眾一同帶入了戰場,感受到納粹迫近,生死交關的重要時刻,電影從頭至尾並沒有明確的拍出納粹德軍,卻營造了高度的緊張感。善於交錯時間軸的諾蘭,這次將士兵在陸地上的一周、船夫在海上的一天,以及空軍飛官在天空中的一小時,拆散在整部電影當中,最後再將這三段故事線集合,他們結束了這一周、這一天、這一小時,才成就了這一次艱辛的大撤退。
雖然說是善於使用時間軸交錯的導演,但我不是很喜歡這一次諾蘭在呈現這個手法和安排橋段方面的表現,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時間脈絡被處理得很不清晰,而且有一些片段明明是換一個角度陳述,卻被安排得很遠,舉例來說,飛官的燃油不足,墜入海裡,在船上航行的船夫看見了,前去營救英國飛官,兩件事情是連續的,但是因為視角的不同,在電影中拆成兩段,到這裡其實還可以接受,只是從飛官墜海到船夫抵達,硬是又插入了船夫抵達前的故事和一段路上士兵的事情,稀釋掉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高潮情緒,接著敘述到船夫的視角,又再重演了一次飛機從天而降的過程,看起來就不是很順暢。
諾蘭的電影一向都很有架構,題材特殊,拍出來的成果也都很大器,就算題材不特殊,或是已經出現在大銀幕上很多次了,他也可以找到另外的切入點,講出屬於他的故事,《敦克爾克大行動》就是屬於後者。諾蘭的電影好看,但我始終無法愛他的作品,我認為他的作品雖然總是強調著『混亂』,但電影觀賞起來卻是十分工整,工整的意思不是說鏡頭中的人物總是置中,或是一定要怎麼走位諸如此類,而是在他的作品中,總是可以看到一樣的手痕,什麼樣的時點會配上什麼樣的故事發展,什麼樣的畫面會出現什麼樣的配置,在什麼橋段中會出現相似的配樂,於是雖然片子還是維持一樣的水準,故事還是會置入讓人驚訝的轉折,但總會在他的電影裡找到似曾相似的感覺,說起來,這種感覺就是太過注重雕琢,而使整體不夠行雲流水吧。
說到了配樂,漢斯季默這次還是譜出了符合他高水準的曲子,搭在電影畫面中,增加了生存與死亡之間拉鋸的緊張感,但總感覺這次的配樂多了一點喧賓奪主的感覺,好像太加重節奏,鼓點、滴答聲造成觀眾注意力的轉移,在這部電影裡似乎特別嚴重。縱觀整部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身為一部商業戰爭電影,卻跳脫商業電影常用的敘事口吻和視角,不僅讓觀眾洞悉這一段歷史,更帶觀眾身歷其境,藉由彷若進入戰場的觀影體驗,帶出生存與和平的奧義,雖然在電影的執行面上不免有些瑕疵,但《敦克爾克大行動》的獨樹一格,是戰爭片類型中難能可貴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