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媽咪日記》(Tully) - 一位媽咪的孤單內心世界

005.jpg 近年有幾部描述為人父母酸甜苦辣的電影,都願意承認「當媽媽」這表面上很幸福的事情,背後有很多令人痛苦、抓狂的附帶條件,不過這些片比較傾向採用瘋狂喜劇的型式,大概不想讓觀眾看完沮喪憂鬱或是決定這輩子絕不生小孩。但《厭世媽咪日記》反其道而行,並未將育兒浪漫化,也不將種種痛苦給幽默化,它帶觀眾進入一位媽咪的孤單內心世界。 000fcfa5-800.jpg Marlo(莎莉賽隆)即將迎接意外的第三胎,她已經被家中老二的特殊狀況(未確診,但很可能在自閉症光譜上)消耗得疲憊不堪,面對新生兒的到來,家中氣氛不是喜悅,而是災難降臨的節奏。Marlo的弟弟曾大力建議老姊找個「夜間保母」讓她至少晚上可以睡個好覺,Marlo原先頗為排斥,但在身心俱疲、面臨崩潰邊緣之後,找來Tully(麥坎西黛維斯)幫忙帶新生兒,人生頓時變成彩色,但事情沒有想像中簡單...... 《厭世媽咪日記》是導演Jason Reitman與編劇Diablo Cody的第三度合作(前面兩次是《鴻孕當頭》與《半熟男女》),劇本是Cody生了第三胎後寫的。在這部新作品中,除了Cody慣有的妙語如珠,編劇與導演還費盡心思呈現為人母親的種種痛苦細節,從孕期開始永遠被人嫌棄或評論說是不夠好的媽媽,連喝個低卡咖啡都要被路人批評),孩子出生後沒日沒夜的兵荒馬亂更是疲累又無聊,這段使用蒙太奇手法強調了忙亂與重複性,內容包山包海,連新生兒吸吮乳汁造成的乳頭受傷畫面都帶到了,任何有經驗的媽媽看了都會心頭一驚奶頭一疼吧。 charlize-theron-tully-1525456439.jpg 育兒之前,各種人生經驗如求學、出國、工作等等,感覺是累積堆疊到你身上的,但有了小孩之後,那感覺不是你又累積了什麼,而是把現在的你跟過去的你切斷了,或者是有人把你往別的方向拖走了。美人魚上了岸,或許有得到王子與家庭的可能,但也失去了聲音,與徜徉大海的自由。 《厭世媽咪日記》著重於Marlo放棄、失去的那些,而非得到的。Tully剛來的時候,有時鏡頭從Marlo視角出發,緊緊盯著Tully的纖腰,暗示Marlo心裡在緬懷自己過去的身體;看著Tully的充沛精力,Marlo希望自己也能是那個模樣;當Marlo與Tully聊到這位年輕女孩的生活時,觀眾可以感覺得到Marlo的羨慕與遺憾。 008.jpg 女人的人生歷程,看在外人眼裡,可以說是從充滿性吸引力、有生育力,到沒辦法生育、再到對身邊的人包括丈夫都變成隱形人,這段過程的心理調適很不容易。莎莉賽隆詮釋經歷身心崩解的Marlo角色,演來十分誠實、毫無保留,坦白到令人痛苦,甚至為戲增胖二十公斤,務求貼近真實。而Tully神采奕奕的雙眼,與Marlo的成為強烈對比。《厭世媽咪日記》有好幾幕,強調了Marlo的空洞眼神,彷彿望向千里之外、或是魂魄早已出竅,幾乎像是母愛的盡頭──如果本體已經掏空,還發散得出母愛嗎? tully.jpg 本片更大膽的安排,是關於Tully的真實身分。在電影前段,Tully的角色塑造與行為模式,有些很奇怪的地方,我邊看邊覺得,難道編劇與導演真的認為媽媽職責就是該這麼「神奇」、要能徹夜帶小孩兼把家裡弄得超乾淨兼親自烘培杯子蛋糕給同學兼每餐現做餐點嗎,那其他沒能負擔神奇保姆的媽媽就只能被稱為爛媽媽或是乾脆切腹謝罪嗎?但請保持耐心,到了後面真相大白時,先前種種離譜的安排都會說得通。 007.jpg 這個劇烈轉折,更強調了一件事:育兒的種種感受中,最大的一塊常常是孤獨。育兒路上從來只有媽媽自己一人,其他人要嘛不存在,要嘛在嫌你。即使看到寶寶可愛的一面,也沒有人可分享,因為親眼見到的只有自己,所有心事只能自言自語。照理說,丈夫應該要是能跟Marlo分享的對象,但他要上班、常常出差、也有自己的壓力,沒法擔任傾聽角色。這對夫妻雖仍相愛,但幾乎沒有溝通與任何交集,彼此已無力氣再關心對方現在的日子多難捱,或許他們也很迷惘,怎麼會走到這一步,但又無力解決。 010.jpg Marlo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午夜牛郎》,恰巧與她的現實曾為強烈對比。節目中的性愛,又誇張又好笑,與真實似乎相去甚遠,而且彷彿唾手可得、想上就上;但現實中的她,則在面對性愛留下的混亂後果──小孩,「性行為」本身卻已經不再發生了,妻子累得半死、丈夫只想打電動逃避現實,性愛成為壓力與奢侈。 Tully 2.jpg 在各方面,Marlo都陷入全然孤獨,生活中沒有與其他大人的親密與情感連結,孩子與她的連結則是大量地消耗她僅存的體力與情感。 我特別喜歡《厭世媽咪日記》的一段對白,那時Marlo正在與孩子學校的校長吵架,正要怒氣沖沖奪門而出,對方喊道「我不希望妳在這種情緒下離開」,此時Marlo直截了當說道:「我每天都是帶著這種情緒離開的,只是妳從來沒有發現!」沒錯,媽媽生活很多時候都是在演戲,打從一睜眼就要開始演,才能夠隱藏內心的挫折與憤怒,但這並不代表「沒事」,其實很多媽媽都「有事」,只是現實狀態令她沒有「有事」的本錢,頂多只能勉強硬撐,維持與周遭人事物相安無事地活下去,心頭卻總是憤怒、孤單、酸楚。 Marlo需要與過去那位年輕的自己談心、聊天,讓她找到一點自我,Tully就在這個位置,也只有Tully能有時間傾聽她、講的話不會激怒她。但編劇擺出Tully與Marlo的對比,並非為了切出兩條互斥的路,Tully的生活並非幼稚無知,Marlo的選擇並非偉大崇高;Tully的日子並不完全圓滿無煩惱,Marlo的人生也有某些令她開心滿足的事情。但既然這條路走下去了,想辦法活著走完比較重要,無須羨慕他人,因為毫無幫助。 001.jpg 《厭世媽咪日記》的主旨不在逼女人,它不會指著你說,你可以平衡家庭與工作、而且"You can have it all."(像伊凡卡川普的新書那樣),它告訴你,自己一個人做不來是正常的、不快樂也是正常的,是不用羞愧自責的,向隊友求助沒有什麼不對,難受崩潰也沒什麼奇怪。如果實在找不著人幫忙,那麼只要你還活著,就已經是成功了,即使端出冷凍披薩晚餐或家裡亂成一團也不代表你「失敗」,硬撐出表面上的完美並不會改善你的人生。 *** 經典對白: *** Marlo: Your 20s are great, but then your 30s come around the corner like a garbage truck at 5 a.m. *** Marlo: My body looks like a relief map for a war-torn country. *** Sarah: Mom, what's wrong with your body? ***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