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寵》(The Favourite) - 有真寵,無真愛
「愛有極限。」「它不該有的。」
("Love has limits." "It should not")
《真寵》的導演尤格藍西莫,過去作品中的角色,常常在冰冷的世界裡努力找尋愛,但總是越尋越空虛,例如《非普通服務》片名提到的「服務」,是扮演亡者,讓痛心的親友彌補缺憾、獲得安慰;或是《單身動物園》裡面的男女,為了與對方有一致的特徵,獲得配對,有時會做出相當離譜的行為;或是《聖鹿之死》的姊弟,為了不讓父親殺掉,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寵。如果你是第一次知道藍西莫的作品,看了前面這些敘述,可能會對這些內容的古怪感到驚訝,但請不用擔心,《真寵》是藍西莫最平易近人的電影,它的古怪恰恰好,雖然黑暗,但也伴隨不少幽默與樂趣,並且徹底擺脫多數英國古裝劇的「悶」感,還有三大實力派女星飆演技,是一部質感與娛樂兼具的好作品。
《真寵》根據歷史事蹟改編,18世紀初的英國正在與法國打仗,安妮女王(奧莉薇雅柯爾曼)身心狀況不好,又受痛風所苦,因此實際上由密友Sarah Churchill(瑞秋懷茲)掌政,屬於惠格黨的Sarah主張繼續戰爭,並提議徵稅來籌軍費,因此與托利黨的領袖之一Robert Harley(尼可拉斯霍特)槓上。Sarah的遠房落魄親戚Abigail(艾瑪史東)來宮中求助謀職,先被派去做最底層的廚房女工,但她把握機會,讓Sarah另眼相看,提拔Abigail,沒想到引狼入室,Abigail想要踢掉Sarah成為安妮女王的新「真寵」......
◎《真寵》故事背後的史實
「兩個充滿野心的女人,爭奪女王的寵愛」,聽起來像正經八百的宮廷政治劇,但被導演拍得瘋狂得不得了。在這世界,男人們吵完政治忙著賽鴨、丟水果到裸體男的身上,女人則忙著執政與奪權。大家說話不是為了溝通,而是為了爭權奪利。
那麼史實背景是甚麼樣子呢?安妮女王在位期間為1702年至1714年,惠格黨與托利黨在政治版圖上勢均力敵,如鐘擺般輪流有斬獲,並且不斷為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War of Spanish Succession)而吵。Sarah的丈夫John Churchill(馬爾博羅公爵)身為英軍統帥,在繼位戰爭中戰功彪炳,尤其1704年的布倫海姆戰役(The Battle of Blenheim)是一場相當漂亮的勝仗,加上後面幾場戰役,奠定英國在陸上與海上的重要地位,安妮女王開心地賞給John Churchill夫妻布倫海姆宮,這地方後來也是溫斯頓邱吉爾的出生地──是的,英國二戰時期的重要人物邱吉爾首相,正是Sarah與John的後代。
安妮女王,如《真寵》在對話中帶到的,的確歷經17次懷孕,流產或死產12次,仍然無法成功生出一個繼承人。她有四個活產的孩子在兩歲以前夭折,存活最久的兒子Duke of Gloucester終究在11歲死於天花,使得安妮女王所屬的斯圖亞特王朝在1371年繼承蘇格蘭王位以來,正式絕嗣,甚至也加速了蘇格蘭作為獨立民族國家的結束。那麼,安妮女王是否真與Sarah有電影中的女女情呢?在歷史文件與書信之中,是有一丁點蛛絲馬跡,但並沒有確切證據,因此片中大多數細節應該都來自編劇的想像。不過Sarah的確因Abigail而失寵。
◎導演特殊手法與風格,一反「宮廷劇」常態
尤格藍西莫過去的好作品,常常有異常嚴謹的「規定」,例如《非普通教慾》與《單身動物園》等等,這回《真寵》故事搬到18世紀英國宮廷,即使這是導演首度不兼任編劇、且是他第一部以歷史事蹟為根據的電影,那些嚴謹束縛的規定已經存在於故事背景中,不用他勞心調整劇本就已經自帶規定。藍西莫舊作也通常充滿殘酷厭世感,例如《聖鹿之死》,《真寵》同樣有類似調調,但它在殘酷與同情/同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更貼近主流大眾。導演的作品通常都充滿「荒謬」,這部也不例外,最有趣的是,他將宮廷的禮數與嚴肅,轉化成各種荒謬的元素之一,帶著許多黑色喜感。
本片使用大量的魚眼鏡頭,觀察令人窒息的宮廷,強化了扭曲感,這在戶外或長廊的效果特別好,甚至,有時候人物即使走著直線,也像在繞圈。鏡頭特別愛從下往上拍男性角色,配上他們塗滿臉的妝以及超大團的假髮,誇張地像卡通人物。一場宮廷舞蹈相當古怪荒謬,全片音樂除了古典樂以外還加進不少現代味道的配樂來增強情緒張力,對話則有許多不符時代的表達方式與髒話,兩位女性的勢力消長以頗為陽剛的射擊戲(與「不小心」噴滿對方臉的鴿子血)來比喻。這不是你奶奶看的BBC古裝劇,也不是你看的中國宮鬥劇。
◎服裝設計與全體演員演技是超級亮點
Sandy Powell這位已經三度獲得奧斯卡獎的服裝設計師,作品再度豔驚四座,尤其注意Sarah的服裝,巧妙帶進某些男性化的帥氣元素,有時又與女王的服裝同步搭配,Powell設計的服裝本身就道出許多故事。
整體演員表現精彩到不容錯過,除了主要配角尼可拉斯霍特與喬歐文都有空間表現不同形式的喜感以外,三位主角更是將許多複雜特質詮釋地相當細膩,尤其奧莉薇雅柯爾曼由於飾演的角色層次非常豐富,表現更為突出,長年病痛與心理磨難造成的痛苦,讓她暴躁難侍候,有時卻又像個不知該如何處世的大嬰兒般幼稚,但更動人的表演,是在表面情緒冷靜之時,她散發出或可稱之為「恆常的忍耐」這種煎熬,此特質背後代表的孤獨無力,是讓觀眾不斷被這位不討喜的暴躁女王吸引的關鍵因素。
◎女人戰場的勝負該怎麼計算?電影沒告訴你的事情是什麼?
《真寵》的三個女人,分屬不同地位。安妮女王是地位最穩固最崇高的,她只要活著、也沒被革命殺頭,就有相當穩定的權勢與地位。Sarah屬於貴族,並且嫁得好,甚至自年少時期就是安妮女王的好友,條件很不錯,但若想要更多資源,仍得精於政治手段,討主子歡心,擊退其他政敵。Abigail出身不差,原本也是"Lady",卻因父親賭博敗光家產而被拖累,如果不爬回好地位,生活處境堪憂。
Abigail是倖存者也是鬥士,為了活下去,她可以忍辱,也懂得不同情況下該如何識時務、可以反擊到何種程度,例如電影一開始她搭乘馬車來找表親Sarah時,她可以忍耐男乘客的惡形惡狀,但後來在宮中,處境改善後,面對追求者Masham,雖然Abigail地位較為低下,但她可不吃虧。另外,她是「扮豬吃老虎」第一名,有多種面貌,連精明如Sarah都曾被騙倒。
就像那句老話:「所有事情都與性相關,只有性除外;性是關乎權力」,《真寵》裡面充滿「性」方面的壓迫,Abigail地位低,隨時都可能被強暴、或只能當妓女維生,不難理解她為何如此不擇手段要掙脫困境,但即使她努力爬到最高,獲得頭銜、丈夫與財產,導演最後還是安排這角色模擬某種性姿勢,強調她終究是個玩物、僕人,依舊過著禁錮的人生,只是安全、舒服多了。她是爬了很遠,但好像也沒那麼遠。
(以下有微雷)
Sarah最後跟Abigail說,「你或許認為你贏了,但我們玩的其實是很不同的遊戲」。Sarah說的有幾分道理,Abigail圖的是安全,只不過「安全」同時也是牢籠。但Sarah要的是政治影響力、並換得自己家族的優勢,到後頭或許仍失去了掌權的機會,但她與老公終究獲得了家族的大宅,留下歷史遺產,有顯赫的的後代(包括邱吉爾首相與黛安娜王妃)。
電影沒提的是,Sarah與丈夫雖被迫離開英國,如電影最後呈現的那樣,但幾年後又回到英國,而Sarah的丈夫自1716年起多次中風,1722年在安妮女王當年贈送的布倫海姆宮裡過世,大筆財產幾乎都留給Sarah,她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並活到84歲。Abigail在安妮女王過世後就過著平淡的隱居生活,後來比Sarah早十年過世,享年64歲。她倆玩的始終是不同的遊戲,只是恰巧都需要女王的寵愛罷了,當年一時的勝負,若拉長來看,倒也不那麼重要了。
◎位高權重仍擺脫不了命運作弄
安妮女王理論上是《真寵》三位主角中的天之驕女,不須討好任何人,甚至可以隨時作賤他人。然而她長年因痛風所苦,又在生子路上吃足苦頭,生活實在不令人羨慕。更悲傷的是,比起Abigail要安全感、Sarah要權勢,安妮女王要的可是人間最難獲得的:「愛」,不管做出多少算計、掌握多少人的生殺大權、擁有多少財富,都無法換得愛,就算是貴為女王也不例外。安妮女王的心神,活在她養的17隻兔子裡,那些代表她逝世子女的兔子。身邊其他人物,不過就是來來去去的、互相利用的人們,寵了這個、再換那個,難以真心相對。安妮女王在1714年即過世,當時才49歲,過去爭著她寵愛的Sarah與Abigail,多多少少都向她換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從這角度看,安妮女王反倒成了被利用的物品,權傾天下,卻有最多遺憾。她可以施捨自己的寵幸,寵兔子、寵大臣、寵Sarah、寵Abigail,但終究,這些都是有寵無愛。